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CFO职场篇】十年破茧路[一个财务经理人的真实成长纪录]

2022-04-28 09:15:36

文章来源:高顿网校   作者:Seahealth, 1978年出生,家境贫寒。15岁考入中专,专业会计学。


  十多年前,一个从农村走来,差点因贫穷连中专都不能上的15岁少年,经过三年的中专学习后,开启了他崭新的职业生涯。


  十年后,经过种种磨练,他已成长为一个拥有ACCA、CIA、CPA、MBA(在读)等证书,坐到大型外资企业助理首席财务官(总监级)的位置,被省政府授予“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经理人。


  由于篇幅较长,如果时间不允许,你可以选自己感兴趣的去阅读,当然喽,最好还是全看完(废话有点多了)。希望大家看完后,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感想,该灌水的灌水,该拍砖的拍砖。


  目 录

  第一章 十年之前

  (一)童年

  (二)录取

  (三)中专


  第二章 踏入国企,奠定职业基础

  (一)上岗之前

  (二)集体主义

  (三)初显身手

  (四)IT之路

  (五)转折

  (六)奋进

  (七) 离开


  第三章 初涉咨询 提升战略思维

  (一)项目接洽

  (二)咨询思路

  (三)技术支持

  (四)经营之道

  (五)分立风波

  (六)回家

  (七)充电


  第四章 偶进民企,丰富专业经验

  (一)库存之惑

  (二)沙盘培训

  (三)梦想


  第五章 步入外企,实现全面突破

  (一)一炮走红

  (二)财务重组

  1. 怪圈

  2. 接盘

  3. 改组

  (三)管理变革

  (四)临危受命

  1. 报名

  2. 考试

  3. 考察

  (六)风云突变

  (七)集体撤离


  第六章 重返校园


第一章 十年之前


(一)童年



  我出生在一个经济相对发达省的农村,但当地经济却非常落后,据说以前,我们县还是全国重点扶贫县,不知现在这个帽子摘了没有。记得当时村里普遍很穷,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也没有什么挣钱的方式。


  父母忠厚老实,做过几次小买卖,但每次都会赔得厉害,只能靠种地维生。家里很穷,在我的记忆中,小时侯家里人好像都没吃过菜,每天都是咸萝卜条加玉米饼。我在家排行老四,也是老小,上面有一个哥哥,两个姐姐,但对于我来说,虽然家里很穷,但却享受家里最好的待遇,记得全家都吃地瓜面时,我却能吃上玉米面,后来好了些家里人能吃上玉米面时,我能吃上白馒头,并且馋时还能吃上油条,那时能吃上一根油条,简直是太享受了。父母的格外宠爱,也使上学之前的我变得非常霸道。


  记得在上小学之前(当时没有幼儿园),有一次当时八岁的二姐去给我买油条,在路上忍不住咬了一口,回来后我不依不饶,最后竟用小刀把二姐的胳膊割破了。还有一次夏天,十几岁的哥哥刚干完农活回到家,母亲把给我买的一支冰糕给哥哥,哥哥刚把冰糕放到嘴里,让我给瞧见了,我不依不饶,把手就伸向哥哥的嘴里,把冰糕给抢了回来,并且把哥哥的嘴角抠破。听母亲说,那时像这样霸道的事还很多。现在想起来,真有点后悔,当时怎么那样呢,可能是父母给宠坏了吧。但奇怪的是自从7岁上学半年后,我的性格突然发生了大转变,再也没这么霸道过,并且对哥姐还很有礼貌,当时老师好像也没有教我们这样做,这一转变可把父母给乐坏了。到现在我也对自己很奇怪,每次性格的转变都很突然,包括后面提到的中专毕业后的转变。每次出去,母亲总是叮嘱我,不要和人家打架,如果人家欺负你,你就躲着点,那时的教育对我现在都影响很大,形成了较软弱的性格。


  也许是玉米面(内含脑黄金)吃多了,小时候的我还算聪明,从小学到初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也给家里人带来很大的安慰与寄托,因为当时村里从来都没有出一个大学生,也很少有人通过念书出去的。值得一提的是我的偏头痛。上初一的一天早上,骑着自行车迎着朝阳就去上学,走到半路,突然眼前发花,感觉无数小金花在面前闪,也没有什么太多的不舒服,就没太在意,到了学校,爬到课桌上,眼前继续冒着金花,过了一小会儿,金花没了,伴随着的是剧烈的头痛,那种痛不是平常感冒的痛,是一种在脑子里往外扩张的痛,不敢动弹,一动更加头痛,同学们见我这个模样,吓坏了,就劝我回家,过会儿好点了,当时不知怎么的,竟然还能骑着自行车自己回了家,一回到家,就躺在了床上,可把母亲吓坏了,赶紧把我们村的“土医生”叫来,医生来时已过了将近一个小时,那时我痛的不再厉害,只是不敢动,医生像模像样的问了问,看了看,开了些治感冒的药就走了。就这样躺在床上一天,什么也没吃。第二天早上,感觉好些了就继续上学。这样就渡了第一次偏头痛。可恶的是这种痛苦并没有就此为止,而是有规律性地出现。一开始还是两三个月一次,到后来变成了一个月一次,每次的出现都让我痛苦不堪,惟一的好方法就是赶紧回家,爬在床上不动的呆一天,第二天好了继续上学。这种痛苦伴我渡过了三年初中,最后读中专时才自然的消除。现在想来家里当时可能是真的没钱去到县城或更大的城市去给我看病,因为当时交几十元钱的学费都交不起。当时哥哥和姐姐还有我都一起上学,只依靠种地而没有其他经济来源父母根本就供不起我们上学,每次交学费是最让我尴尬和羞愧的时刻,没钱但又不想落后别人交。还是英明而伟大的父母不管怎么苦,立志一定要供我们上学。结果哥哥成了本村第一个通过念书出去的人,初中毕业后考取了一所中专师范,因为当时的师范不需要交学费并且每月还有补助,毕业后包分配的。所以念中专念师范,是我们那里村里人的第一梦想。姐姐在哥哥上中专后的第二年因为成绩不太好念了高中(当时我们那里第一批先录取中专,剩下的再去念高中),姐姐念完高中后也考了一所本地的师范专科学校,理由同样如此,交学费少还有补助。


(二)录取


  虽然偏头疼痛苦地折磨着我,但我的成绩一直还是优秀。记得在初中时我的特点是全面均衡,不偏科。数理化类是哥哥的特长,尤为突出,但语文是他的偏科。而我不仅继承了哥哥的数理化,语文更是我的强项,每次全乡考试总是第一,作文也经常被当作范文来读。这可能也养成了我后来做什么都力求全面、均衡的习惯。记得15岁初中会考(考中专)时,是我平生第一次去县城,虽然离家仅30公里,但那时感觉非常遥远。初到县城,感到一切都那么新鲜、陌生,第一次见高楼大厦(三层高),第一次路见信号灯,好多的第一次…..于是异常兴奋。那时当然住不起宾馆了,恰好我有一表哥在县城开修车铺,晚上表哥还领我转了转县城的夜市,回来后吃完饭,表哥让我早点睡好明天考试。当晚我第一次失眠了,不知是兴奋还是被修车铺整个晚上叮叮当当的修车声所打扰,反正一夜没睡。第二天早上,刚有些睡意,被表哥叫醒,该去考试了。于是迷迷糊糊的进了考场,记得在当天数学的考试中好像睡着了,被老师发现叫醒,凭着我数学扎实的功底匆匆忙忙做完。在场外的兴奋与场内的迷糊中结束了全部考试。


  回到家中边忙麦收边等成绩。记得没多久成绩就下来了,到底还是数学影响了我的总成绩,只不过还不错,全乡第二名,听老师说在全县的排名也很靠前,上中专应该没问题。报志愿时,真不知该报什么好,当时自己和家里人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我们那里最流行的就是考师范,回来作老师。当时家里已有哥哥和姐姐考师范了,自己也不想当老师,因此就报了当时感觉不错的本省一所邮电学校。知道录取通知书很快就要下来,父母也开始犯愁起来。本来日常生活家里就十分拮据,统招中专当时一般开学收费在七、八百左右。可是这七、八百如何筹呢?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院子里吃过饭后开始讨论我的学费问题。


  母亲先说,“要不然把家里的牛卖掉,怎么也值个五、六百,自己再凑凑,差不多就够了”。


  父亲说:“这可不行,家里这么多地,还仗着它干活呢。要么我向老同学(时任邻乡信用社主任)贷点款”


  “那用什么担保呢,人家要担保的,我们家哪有值钱的东西能提供这担保呢”,刚毕业的哥哥也参与了讨论。


  正在大家冥思苦想时,父亲突然一拍腿,“哎,去年春节亮子到咱家拜年时,不是说过嘛,如果健今年考上学,经济上有困难时可以找他”


  在这里要提一下我的姑表哥,亮,他是对我有重大影响的人。后面的几次重大转折都与我的这位表哥有关系。其实我这个表哥,比我大二十多岁,仅比我父亲小几岁,是和我父亲从小玩大的。当时表哥在本省的一个大的矿务局里任职,具体作什么,也不太清楚,只知道表哥很少回来,在我的印象里对表哥有点陌生。虽然离家很远,但每年春节表哥雷打不动的一定要回,每年初二,都回到我家来看望我父母。去年春节时表哥知道我学习成绩很好,非常高兴,并且知道我今年要参加中考时,就说如果有经济困难,可以去找他。


  父亲的这句话提醒了全家人,对呀,要不就找找他吧,因为录取书很快要下来了。第二天父亲就去了大姑家问表哥的具体地址。表哥所在的矿务局位于本省的南部,而我们村在本省的北部,相距大约有七、八百里地。从来没出过远门的父亲在第三天一大早就简单的装备了一下,踏上了南下的火车。后来听父亲回来说,他这一路还比较顺利,虽然从来没坐过火车,但买票时遇到了一位穿军装的好心人,不但帮他买票上车,下车时还送他下车。到达表哥所在的县城时已接近黄昏,下车后,幸好父亲还没掉向,就按照地址挨个问。其实现在想来当时父亲下车时完全可以坐个三轮,三、五块钱就可以直接找到,也不知是心疼花钱还是转晕了,在下车后的三小时后才找到了表哥的家门。那时已近晚上,表哥家刚吃完晚饭,开门时非常吃惊,赶紧的把父亲让进门。表哥很快地就知道了父亲的来意,对父亲说,孩子考上学这是好事,村里没几个人能念得起学,学费我包了。听到这句话时,父亲一颗悬着的心终于落了下来,当晚吃得很饱,睡得也很香。第二天表嫂就去银行把那即将到期的定期存折给取了回来,这一次表哥借给了两千元,远远高于我们估计的七、八百元入学学费。事后才知道,当时表哥也不太富裕,每月工资也就二、三百元,这次借款差不多占了他当时的全部存款,但表哥当时并没有表露出来。第三天本来表哥要带父亲去县城转转,但父亲急着要回家早点告诉我们,免得我们全家担心(当时没有电话)。父亲到家时,也是将近黄昏,听到这消息,都很高兴。


  在等录取书的一天晚上,正在麦场里的我听到收音机里的一则点歌祝福…“祝贺xxx考取了本省的xxx邮电学校…”,我当时心里一惊,想这下完了,我知道当时这个学校在我们全县的录取名额只有一个,肯定被调剂了。果不其然,没几天,中学的通知下来了,说考上统招中专了,让我们自己去到县城取录取通知书。父亲很高兴,骑着自行车,先到乡中学去取一个什么手续,说必须拿到这个手续,县里才发录取通知书。拿手续时,乡中学说必须交三百元钱,才能拿到。父亲一惊,没想到拿通知书还要收钱。但没办法,老实的父亲在交了三百元钱后才拿到了那个所谓的什么手续。从乡里直接骑车到了30公里外的县教育局,到县城时接近傍晚,都下班了。父亲只好住到了我考试时住的舅家表哥的修车铺内(表哥多了真好)。舅家表哥知道我考取时也很高兴。


  第二天早上,父亲老早就到了县教育局门口,等报完考生姓名后,县教育局的那位同志笑着对父亲说,“恭喜呀,考上了统招中专,但根据我们的规定,拿此录取通知书必须交一千二百元”


  父亲一下子就懵了,怎么取通知书还要钱呢,并且还这么多。


  “这是我们的规定,其他考生都交上了,就剩你们几个了。如果你没钱呢,我可以出个办法,你可以把这个录取通知书卖掉,能卖两千多块,我可以帮你找买家”,教育局的那位同志不阴不阳地说着。


  “那卖掉了以后,我们家孩子还能上学不?”,父亲茫然的问。


  “当然不能了,也就是卖了以后,人家用你的档案,用你的名字,代你去上了”


  “那高中还能上不?”


  “高中也不能上,初中的档案都要给人家带走,以后就不能上学了,我这可给你说明白了”


  软弱犹豫的父亲听明白后突然有些恼怒,


  “这是干什么,我们家孩子不能上学,就是给我一万块钱,我也不卖!”


  就这样父亲在气愤中交足了一千二百元后拿着录取书回到了家。


  更令全家震惊的是打开录取通知书后上面的内容,录取学校是本省的一所纺织学校,专业是会计学,收费项目栏:“学费:590元,住宿费200元,实验实习费1600元,学校借资4000元”。这是怎么了,怎么上个统招还要交6500元,全家人顿时有点傻了,家里一片寂静。后面几天的事我真的记不清了,只知道自己天天爬在床上掉眼泪。当时15岁的我,还不足以像个真正的男子汉那样去面对挫折、去理智的思考、去决定自己的未来。虽然家里穷,但一直也没受到什么挫折,但这次老天真得这么戏弄我吗?我无助,隐隐约约地知道父亲在天天借钱。


  就这样在开学的前两天,家里只凑齐3100元钱。代价是家里的干活主力老黄牛600元被卖掉了;父亲果然去老同学那里贷了1000元;姑姑家借了500元,村里乡亲以及其他亲戚以平均每家50元凑了500元;再加上在表哥借来2000元扣除1500后的500元。


  我们决定在正式开学的前一天去学校,试一下运气,如果学校不收,我就回来念高中。出发前,非常担心这来之不易3000多元钱的安全,于是母亲就在父亲的内衣上封了个口袋,把它装进去。就这样我和父亲坐上了去往学校的客车。一路上尽管有些担心学校不收,但我还是显得很兴奋,一路上望着车窗外的风景,显然已经忘掉了离家时的酸楚。15年来,第一次离开父母,第一次将要过集体生活,哎,人生真好,世界真大。


  400里的路程,半天的功夫我们就到了学校,由于是提前一天,并没有报到处,但尊敬的班主任还是接待了我们。把我们安排好宿舍。班主任临走时,父亲为难地讲了我的情况,钱不够,看能不能收下。听后班主任好像并不是很吃惊,和父亲讲,晚上看能不能去校长那儿,向他征求一下意见。这样父亲领着我在吃过晚饭后去找了一个主管招生的副校长。副校长听后也没显出太多的吃惊,对我们讲,明天到报名处再说吧。我和父亲怀着忐忑的心情回到了宿舍,就这样闻着新被子的棉花味辗转反侧地渡过了一个长长的夜晚。


  第二天一早,父亲就早早起来了,出去转了一圈。回来时异常兴奋,对我说,这下行了,我们的学能上了。原来一大早,也就是报到的第一天,学校就贴出了一张通知,“根据上级通知,学校借资4000元,根据自愿原则交纳。实验实习费1600元,以后在实习时再决定是否交纳”。最终在交了790元的学费、住宿费后就进入到了我的中专时代。事后才知道,我们学校属于违法集资,被人告了,因此才取消了天文数字的收费。更可喜的是父亲回家没多久,县教育局、乡中学也都退还了索要的收费,据说也是被告发后才退的。


  这就是1993年,一个充满挫折、经历大喜大悲的93年;一个充斥着乱集资、乱收费而又被整顿的93年;一个让父亲为我到处筹钱、母亲为我担心、全家人和我一起感受的93年;一个开始让我独自面对世界的93年。


(三)中专


  我们就读的会计学是学校第一次开设此专业,一起新开设的还有微机班和经贸班。因此当时这三个班被认为学校里最时髦的专业,在其他类似机电、机械、服装等专业班级面前甚至还有些自豪感。整个中专时代的我比较平凡,没有什么惊人的业绩也没什么骄人的社交,班干部、学生会干部,当时还有什么自律会干部一个也没混上,甚至连类似组长、舍长之类的也都不与我沾边,在学校里极其平凡的一介平民,难怪十年同学聚会时,部分女同学对在中专时的我没有丝毫的印象。


  当时的我非常自卑,在大家看来也比较内向,一见女孩子或陌生人就脸红,害怕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记得有一次上晚自习,我去教室去晚了,一推开教室的门,大家刷地把目光一齐对准了我,当时的我看到这么多人在看我,脸一下子变得通红,并且不知道该迈那条腿,晃晃悠悠地回到了座位上,同学们哄堂大笑,当时的我突然感觉到像是做了什么错事,无地自容。从此后就更加害怕成为众人的焦点。现在想来当时的自卑一是可能来源于当时的家庭条件,感觉到别人都比自己富裕;二是在初中以前缺乏交际,除了自己的家人外很少和别人相处。


  现在回忆起中专时代,没有太多的印象,好像只有“学习”和“节俭”两个概念。谈起学习,对当时的学习能力现在看来还是比较欣赏。由于我们会计班和微机班对门,并且上课时两个教室的门都互相开着,再加上我对计算机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因此除学好本专业外,我还自学了微机班全部的课程。由于我个子较高,座位在教室后面,经常是在这个教室里上了半节就偷偷的跑到另一个教室听课。那时学计算机,没有什么崇高的目标与远大的理想,也不知道究竟会有什么用途,只是感觉新生事物,比较新鲜。后面会提及这种学习差点让我走向另一条职业道路。由于自己的用功再加上一点悟性,计算机水平在学校也是小有名气,经常和微机班的同学比编程。后来得到微机室老师的欣赏,就帮着老师管理计算机房。要知道那是上机得需要每小时两元钱的,这为我计算机的学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在同学们的印象当中,我的大部分课余时间是在教室渡过的,每次都会看到我在教室里学习。后来知道了自学考试,中专的第二年就开始了自学考试专科段的征程。


  谈起“节俭”,我可能是班里最节俭的。记得第一学期,一共花了200元,春节回家时父母都很惊讶。每学期回家时也都会剩下钱。像当时的年龄,应该是最能吃的,也是最长身体的阶段。可能是吃不饱或许是营养不良,当时将近178cm的个头,只有60kg,并且两条腿走路时还伸不直。平时也不爱运动,上体育课是我最头痛的,每次都是傻傻地站在旁边,看同学们上课。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学校要进行三千米的测试,这一项要计入总成绩的。没办法,练吧,每天晚上都和同学出去跑。结果到了测试那天,整个的过程太痛苦了,头晕、恶心、喘气困难,脸色煞白,把同学们也吓坏了,过了好几天才得以恢复。


  再谈一下自己的思想变化,刚入学时,懵懵懂懂的。当时也没有什么人生观、职业规划等比较理性的东西,只知道学习。用现在的话说可能当时脑子还没有长开。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毕业前的半年,由于要联系工作,社交活动开始多起来,自己的思想也一点点开化起来。就连我们班的一个女同学都在我的留言册上写了句“见女孩子不再脸红是你跨世纪的进步”,我变了吗?看来我确实在变化。开始认真地思考自己的未来,开始客观地认识自己,开始学会认真地辨识是与非。当时隐隐地感觉到,以后自己一定会在事业上飞黄腾达的。在其实现在看来,真的要感谢中专三年,这三年,是不再被动灌输,让我学会独立思考的三年,是引领我走进职业生涯的坚韧基石。


  就这样三年过去了,由于是初中中专,本来会计专业设置是四年制。但不知怎么搞的,后来通知我们改成三年了,这样也好,反正多呆一年也学不了多少东西。这样还可以早就业,早挣钱。临近毕业时,同学们都忙着联系工作。此时前面提到借钱的表哥又起到了关键作用。最终还是他帮我落实到了该矿务局的一个下属矿。我们好多同学最后又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好一些的会进入乡政府之类的,大多数都会进入纺织厂,有的甚至还面临着失业。在那个年代,在那个年龄,我们对自己的命运没有太多的选择权。因此我庆幸。


第二章 踏入国企,奠定职业基础


(一)上岗之前


  96年的7月15日,到了矿务局的干部处去报了到。一切如同原计划的那样,我被分配到了在学校中联系到的那个矿。其实机会还算不错,这是一个刚刚投产的矿井,在当时整个矿务局所有矿井中是最新、最大的一个。矿井正面临着转型期,从以前的基建状态转为投产后的生产状态,一整套的运行机制也需要随之转换。一般情况下,矿井基建时期的所有人员在矿井投产后都要离开,转而去另一个地方继续新建矿井。而这次,我们这个矿的建设者们却比较幸运,在征战了南北四十余年后终于可以在上级的一纸命令下可以就地转产,再也不用饱受那颠沛流离的游牧生活。但新矿井的建成也需要引进大量的生产型管理及技术人才。不同的管理风格及经营方式交汇在了一起,形成了当时比较独特的文化氛围。


  新矿井的整体区域布置还是非常合理的,生产矿井及办公区在同一区域,员工的生活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原矿井建设者们的老家,在距离矿井三十公里外矿务局总部所属的县城里,每天上下班依靠自己的班车,七八辆大客走在路上煞是威风。另一部分则是在距离矿井两公里的某一乡镇上,大部分是新到的职员及老职工的子女。另外距此镇二十公里外的另一矿井也正在建设中,因此两个矿井的职工在这个镇上形成了一个新的小区,规模非常大,社区功能也非常齐全。因此小区的管理机构也成了矿务局的一个下属单位,专门管理两大矿井的整体后勤工作,只不过是独立于各矿井。时间长了都称之为“新村”,在这里我渡过了走向社会的“第一个五年”。


  同一天来新矿报到的人真多,算一下,只是当年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就有五十多人,更不用说那庞大的技校毕业生队伍,正好新矿井也需要补充新鲜血液嘛。后来才知道,不只是新矿井,每年矿务局都会迎接大批的大中专毕业生,绝大部分都是职工的子女,像我们这样的外来户很少,也很难有机会进入到这个在九十年代就已经很不错的大型国企,这样的情况在我们这批毕业生中得到了验证,五十多人中将近有三十多人是职工子女,因此他们不用住宿舍。报到后给我们安排了宿舍,就住在新村新盖的楼房内。条件非常不错,三人一间,一切都是新的。只不过我们宿舍的老大没过半年就结婚搬了出去。没几天我们就在新村的小学内进行了我们为期七天的入矿教育,基本上些安全、矿井介绍这类的,临近结束时我们还搞了一个晚会。


  因为同宿舍的小钢一直是这方面的活跃分子,主持与组织这次晚会 理所当然的归他了,这样没事我就参与了此次策划。临到晚会开始时,小钢突然说少一主持人,应该是两男两女,让我来一起主持,我赶紧往外推,这那能行啊,单独见一陌生人都脸红,何况面对着五十多人,还有这么多矿领导。结果在大家的一起呐喊声中被推上了前台,没办法,抬头面对吧,哎哟,这么多眼睛在看我,其实那只看我呀,台上还有三位主持呢。就这样晚会开始了,慢慢稳过神来后,发现其他主持都说的挺好的,于是也尝试着去说。其实晚会本身很轻松,基本上全是游戏类的,大家一起参与型的。逐渐地我的表现越来越好,状态也在进入,感觉也慢慢找到了。毕竟自己还算是思维比较清晰,脑子比较聪明的(自夸),最后其他三位主持都在看我主持,看我一个人show了。晚会结束后自己发现真的变了,变得喜欢和其他同学交流,变得爱开玩笑,于是我真正性格转变也就开始了。现在想来,可能这不是一种变,而是一种开,好像以前整个思维都被禁锢,通过一场晚会被瞬间打开了。


  接下来是军训与劳动锻练,在炎炎夏日下军训可不是什么好滋味。我又一次很幸运,同我们宿舍的老大和小钢一起被干部科召去帮他们整理档案。第一次坐在办公室里,真得很惬意,我要上班了吗?正式工作了吗?不再是一个学生了吗?头几天简直有点兴奋。其实当时也不是什么办公室,是到处横七竖八乱摆放着档案的档案室,有好长时间没整理了。这丝毫没影响我们高涨的工作热情,每天早早来,替他们打扫完卫生,提完水,就回到档案室开始整理档案,工作时非常仔细、认真,并且三人还互相比较。现在想来,刚毕业的大学生干起活来激情万丈,思想单纯的又如一张白纸。怪不得“四大”及其他著名的跨国公司都去大学招聘优秀的大学生呢。


  很快三个月过去了,我们这批的同学也面临着重新的分配,基本上都是按专业进行的。结果我顺其自然地去了财务科,小钢发挥他的特长去了团委,老大按照专业去了技术科。


(二)集体主义


  一起进入财务科的还有小民、小龙和小宇,,正好一女三男。小民个子不高,长得挺讨女孩子喜欢,自封“少女杀手”,性情有些暴躁,敢闯敢作,老职工子女;小龙,和我一样来自偏远的农村,性格有些孤僻、柔弱,喜爱文史,、社会问题的讨论且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小宇,来自东北的一漂亮胖女孩,性格活泼开朗,能说能笑,我们科里的“活宝”。


  在财务科的大家庭中,不得不说的就是我们的“家长”张科长,三十几岁,他平易近人,做事低调且很有心计。在我们进财务科之前,他还是一普通科员,来自于其他生产矿井。当时的财务科长是原基建时期的老科长,因需建立一套全新的生产型财务体系,因此老科长被调往矿属的多经公司任职。而张科长被直接提升为代科长,主持工作,一年后转正。他上任后摆在面前的是两大问题,一是迅速建立一套适合于生产矿井的财务体系,且从以前基建时期顺利过渡;二是组建一个稳定、高效、团结的财务队伍。因他是直接提升的,以前的老同事或领导都变为了他的下属。此时他不仅面临着职位变化所带来的不适应,更多还是要面对排外的这种文化氛围。因此我们几个新来的就有了更多的机会。


  小民被安排在了成本组,跟随峰哥学习和创建成本方面的核算;小龙和小宇同时被安排在了资金出纳组,享受着“与钱更近”带来的种种便利。我则被安排在了收入税金组,跟随泉哥学习。泉哥四十多岁,忠厚老实,工作仔细、认真。泉哥是我职业生涯开始的第一位师傅,在他身上我学习到了作为一个财务人员应该所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和业务技能,也让我不得不佩服老一辈财务人员那种吃苦耐劳、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我们新一代财务人员身上这种精神已日行渐远。


  就这样开始了我们的工作。创建帐户,设计报表,搜集资料,录入数据。。。。,经常加班到深夜,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记得当时每月最大工作量有两件事,需全科二十多名财务人员一起出动。一是统计汇总领料单,因领料单是各矿井各区队领用材料的主要单据,每月按单位进行汇总以便正确的成本归类。那年代还没用上现在先进的ERP系统,只能是手工作业。因迫于报表时间的限制,每月几万张的领料单汇总必须在半天之内完成,这时就须全部财务人员参与。先是对领料单按领用车间进行分类,然后用计算器或算盘进行汇总。汇总时两人先后进行,互相核对,以确定准确性,这可真是个体力活。当时场景相当壮观,几十人一起打算盘,噼里啪啦真能带动气氛。我们几个年轻的也不势弱,简直像是一种比赛。虽然在学校里算盘成绩是最高的一级水平,看来在这里还是发挥不出作用,什么一目五行法、一目十行法在这根本不起作用,只能一张张单据来,还得靠熟练,看着众位哥姐们的熟练程度,我们煞是羡慕。如果是到了下午下班时还没完成,张科长就会安排“出纳组”临时充当后勤人员,给我们订饭,然后送到办公室一起用餐或是集体外出就餐。看来这种集体行动的做法还真能鼓舞人心,增进团结。这种办法也经常被我用在以后的团队建设里面。


  再有一件事就是发放工资,因当时还没有银行代发,因此每月四百多万的工资发放也成了财务科里的头等大事。每月发工资的前一天,银行出纳就会通知银行第二天给送四百多万的现金。发工资当天上午,银行的押款车就会准时到来,提上几麻袋现金,在几名持枪荷弹的武装人员护送下,往我们大办公室一放。我们就开始根据工资单按车间、部门进行分点。现在想来真有些后怕,四百多万现金全放在桌子上,整个办公室没有任何防护设备及警卫装置,也没有保卫人员进行护卫,只有我们几十名财务人员分发,真得很危险。上午按部门分类包好后,下午就通知各部门派人员来领取。那时我们把桌子往门口一横,将门口堵住,逐个发放。当时年轻的我们哥几个在里面看到外面来领工资的人,用那种渴求的眼神希望早点给他们发,真得有点很得意哟。哼,除非跟我们很熟,要不然才不允许你们夹塞呢。现在看来,在目前严谨的内控体系下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假若类似情况,也应该有更多的控制措施。


  不管是由于领导的格外照顾,还是同事的爱护有加,再加上个人的些许努力,不到半年,我们几个俨然已成为财务部的主力。每到月底,各组的主力便会集中在微机室进行报表编制。当时的报表系统现在看来还是比较科学的,由矿务局总部统一规定格式,确定报表内部与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由各矿分别进行填制,按规定的时间进行上报,最后由矿务局总部统一汇总与抵消,编制最终的合并会计报表。整套报表有三十多张报表,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甚是具体。科里只有一台计算机,所有的帐务与报表系统数据都在上面。因结帐与要求的报表上报时间仅隔一天,因此结帐后必然要熬一个通宵。由于每人只负责自己所属的几张报表,机器的限制,不可能几个人同时上机。这样为了避免大家等待时的无聊,张科长就拿来了几副扑克,够级。一共七个人,一人上机操作,六人玩牌,谁是大落,谁就上机编报表。这样循环上机,不但保持了大家高昂的热情,还提高了报表编制的效率。由于我的逻辑思维还算不错,在复杂的勾稽关系面前能很快的解决问题,因此编完报表后进行勾稽检查时越复杂、越难攻克的错误一般由我来操刀消除。这种机会不但进一步加强了我的逻辑思维能力,更使我很快的掌握了全套的报表体系。


  为了慰劳我们这些熬夜者,也为了激励下步更努力的付出,报送完报表后的外出旅游更成了我们工作的另一源动力。一般是在决定好旅游方向后,张科长就提前给我们联系好我们的开户行,一家信用社。由其主任亲自开一个大面包带我们一起外出放松。费用嘛,当然是他们的,由于我们每月几千万的收入都存在他那儿,他们还巴不得表示一下感谢呢。由于其他银行的虎视眈眈,竞争的压力促使他们努力的寻找这样的机会。集体外出旅游是最开心的,年少轻狂,在高山与大海面前肆意呐喊;微风细雨,在城市与乡村之间轻舞飞扬。归来后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动力十足推动团队阔步前进。现在想来,有效的激励在团队建设里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种快乐的集体工作与生活中,周围的同事开始发现我在渐渐地转变,变得开朗而富有幽默感。由于温饱问题的解决再加上经常的外出就餐,使我的体重在半年内迅速从60kg上升到75kg。春节回家时大家都不敢认了,母亲说这样好,说明你在外面还不错,让家里人放心。


  这一年,变化真大。


(三)初显身手


  转过年来,随着峰哥的调离,小民顺其自然地走上成本组长的位置。我也随着泉哥升任为主管会计继任为收入税金组长。此时我们俩已成为财务科的绝对主力,也被人称作是张科长的左膀右臂,各自独立承担部分业务。由于负责税金核算,因此避免不了与税务局打交道,起初还是泉哥带我一起,后来我便和税务局打成一片。当时与税务局交往的体会是,首先要业务精通,每次纳税电报、税务检查不但要做到准确无误,而且要对答如流,张口就来,使他们感觉你很精通,很专业,其实要做到这样得需要背后下一番功夫的。其次是要与税务局的官员多进行感情交流,酒桌上的我年轻气盛,虽然每次都喝不少,但从来没醉过,这让我不得不惊异于自己的酒量,其实现在想来那时就是敢喝,现在可不敢这么拼命了。这样我不仅处理起公司的税务工作来显得游刃有余,而且也建立起了彼此之间的私人友情。


  第一印象对人的定性非常重要,特别是对于很少机会接触的人来说。许总是我们的总会计师,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超强,宏观驾驭能力也不错。以前是其他矿的一销售科长,被调到我们矿任总会计师,虽然专业不是很精,但他分管的财务、采购和人事工作却一直受到表扬。总感觉到他距离我们很远,不经常和我们接触,因此我们新来的几个他也不认识。但有一次他打电话找泉哥问某个煤炭品种的销售价格及成本,恰巧泉哥不在,这时我接过电话,正好我前面放着一张刚打印出来的分品种产品销售表,听到许总的询问,我瞄了一下报表,脱口就说出了价格与成本,并且还问许总是不是需要其他品种的价格与成本,然后又逐一报出。这下令许总大吃一惊,这些数据竟然记得这么熟,于是询问了我的姓名。在以后的日子里,不管大会小会,我总是作为典型受到许总的表扬,还经常找我谈话。这下更令我受宠若惊,以后他要财务数据,也不经过张科长和泉哥了,直接找我。这也可能成为后面我转投审计的导火索之一吧。


  到了97年下半年,矿务局开始改制,由局改为矿业集团公司。为进一步的发展,集团公司开始尝试在全行业内第一家做股改上市,也由此走上了漫长的股改上市之路。集团公司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经济体,其组成大体包括三个类别,一类是以煤矿为主的主业,二类是类似电厂、焦化厂等的辅业,三类是承载社会功能的社会体,比如学校,医院,后勤集团等。股改上市,就得首先将资产优良的煤矿资产从大经济体中剥离出来,重新包装注入一个新的经济体――上市公司。首先是进行的是各矿的资产剥离工作。由于这项剥离工作被视为股改上市项目中的一部分,因此需专门的人员在同一地方集中办公。我被推荐作为我们矿的项目组长,带领小龙、小宇还有在我们这里实习的一PPMM,一起进驻了集团总部项目组所在的宾馆。


  当我们进驻时,发现来迟了一个周左右,其他矿的工作已经展开了。剥离工作的总体指导是由咨询公司的顾问与总部财务处的人员一起进行的,顾问提出剥离原则,由财务处的财务与计算机人员将这种原则具体转划为一个计算机程序,此程序按剥离原则将资产分为主业与非主业,然后将主业的数据形成一个新的数据库,便完成了剥离过程。道理虽然简单,但需要专业的判断、复杂的操作以及对公司业务的熟悉,其实计算机程序只是一个辅助工具,大量的工作需要人为判断。例如具体往来科目,需要大量的个人判断决定是否属于主业,固定资产类则较多的需要计算机程序来辅助。剥离完以后还需要总体进行试算汇总,以达到基本的会计平衡。首先进行的是固定资产剥离,由于各矿的数据库在日常的运行中出现了很多偏差,操作起来却相当复杂。程序是由总部的财务人员和计算机技术人员共同完成的,这就需要计算机技术人员充分理解后才能做出正确的编程。


  我们刚来时各矿已陷入不断的程序修改中,不断地发现程序错误,有些是程序员理解错误,有些是发现了以前未了解的错误。这时在学校自学的计算机编程发挥了重大作用,因自己本身就擅长编程,再加上对财务的熟悉,拿到总部统一发放的程序后,我仔细地把计算机程序读了一遍(为了便于修改,程序没编译)。明白了其中的设计原理和剥离原则后开始对程序进行修改。为了赶时间,程序修改与调试在夜间进行,白天小龙和小宇他们把数据进行逐一检查,确认程序剥离的准确性。这样我们经历了两个黑白昼夜便率先完成了固定资产的剥离。当其他矿还跟在总部后不断修改程序时,我们却后来者居上。这下引起了总部项目组人员的注意,他们立刻把程序拿去分析后认为,此程序是完善的。其他矿也开始应用此程序。于是我一炮打响,后面的剥离工作也进行的比较顺利。项目完成后回到矿上,受到了大力表扬,并推选我成为当年管理人员中唯一的一位岗位技术能手,并且还享受每月25元的能手津贴,虽然钱不多,但还是美滋滋的。


  没多久,整个集团公司便开始进行每年一度的税务大稽查。集团公司在当地经济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各矿也分散比较广泛,经济成分也较为复杂,于是当地税务机关对集团公司的税务稽查便集中进行。由本市的稽查分局统一挂帅,抽掉各地市精兵强将,组成一强大的稽查项目组,驻扎在一宾馆。集团公司各下属单位会在集团财务处的统一安排下带着一年的财务资料汇集于此。于是两军对峙,一字排开,一场恶战就此展开。当然喽,表面上可不能这么敌对。税务稽查人员每天早晚各开一次碰头会,互相交流在稽查中的新发现。由于各单位业务性质基本相同,从某一单位发现的问题其他单位基本上也存在。当然,集团公司没有故意的偷税行为,基本上全是由于帐务处理不规范和税务会计的业务素质所引起的。正如张科长所说,我们是国企,就是不交税也得交利润,反正都是交给国家,没必要去偷税,那样我们还要承担太多的个人风险。集团公司每天早晚也会开一次碰头会,由各单位交流被发现的问题,提醒其他单位做好相应解释的准备。我也作为公司代表参与了此次稽查,我面对的是三位年轻的稽查人员,其中一位还是当初我们念中专时学校对面的税校毕业生。当时我对自己所负责的税金工作还是很有底,但下属多经公司的帐我却从来没看过。一开始我们决定采取避重就轻的战术,让他们先查主业的帐,在稽查过程中故意给他们暗示几个有小问题的地方,并且将一笔金额较大但在后面的月份中已经更正的地方暴露给他们。果不其然,他们很快发现了这些所谓的问题。一旦前面有了些成绩,后面的一般便不再认真。这样后面的沟通便变得比较轻松,接下来的日子,由于经常陪他们游泳,在这将近半月内我的泳技也提高了不少。临近结束时再向他们提出,没注意到那个较大金额的问题已经在后面被更正过了。他们想继续查,时间却来不及了。其实继续查可能也没什么问题,只不过自己心里没底罢了。这样我们矿被查出应补交税款只有几千元,全集团公司最少。嘿,这样的雕雕虫小技只能用一次而已,多了就无效了。


  随着经历的不断丰富,各种交际的不断增加,发现自己开始变得稳重、理智,一步步走向成熟。


(四)IT之路


  九十代中期,计算机在集团公司的普及还不是很广泛。记得当时计算机室是装备最好的办公室,空调、防盗门一个都不能少。熟练操作计算机与懂得编程的人并不是很多。在那时WINDOWS已出现,各科室使用计算机仅处于简单的操作层次,因此问题也大多属于操作问题。因我早在学校时就开始使用新系统,并且问题处理多了,自然也就熟悉起来。凭着对计算机熟练的操作,我很快就在矿上小有名气,那个科室的计算机出了问题,基本上首先想到的是我。


  简单的操作并不能满足我对计算机的进一步深入。自己开始尝试设计程序以代替日常繁杂重复的工作。针对前面提到的人工汇总领料单费时费力的特点,我用一周的时间设计出一款小软件,只需录入部门编码和金额便可快速、准确统计表结果。但那种大家一起打算盘的壮观场面也随之消失了,科技改变生活嘛。此举得到了科内的一致好评,这小小的成绩更加激发了我设计程序的热情。随后的日子里,只要是重复烦琐的手工工作,基本上都被小程序所替代。这不仅大大增长了计算机水平,更增加了同事们对我的喜爱。现在想来最大、也是最完整的一个项目要数增值税申报软件。


  那时的增值税申报全是手工操作,在接手税务的第二个月,我发现手工抄写申报表真是麻烦,特别进、销项税发票明细表。一旦一处抄错或计算错误,整张表都要作废。每月将近四五百张发票,二三十张表真得把我给抄烦了。懒人是科技发展的第一动力嘛,于是决定编写程序,首写设计的只是进、销项税明细表,当时还没想把整个系统都完善起来。不到两天,程序就出来了。一个简单的菜单,再加上发票录入小窗口,汇总打印功能也不能少。简单试了几张发票,嘿,还真快,打印出来一看,结果没错,只是报表的格式还不是很好,于是马上按照标准的申报表格式进行了修改。就这样第二个月的申报表就部分使用了机制表。


  到税务局申报时,主管我们的老雷一看,非常惊讶,第一次看到机制的申报表。于是问我怎么回事,我简单地说明了一下情况,看他是否能认可这种报表。老雷说,这样好呀,又清楚,又准确,以后我们都可以不用审核了。随后又对我大大赞赏了一番,最后鼓励的对我说,如果你能把这软件做完善了,我在全市税务系统内帮你推广,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家用计算机填制申报表的,小伙子,好好干吧。受到鼓舞的我更是信心百倍,回来后开始没黑夜没白天的去研究,去设计。第一次要做一个比较完整的系统软件还不是很有经验,并且有可能在全市内推广,更是马虎不得。于是先找来了软件系统工程学的相关书籍,猛啃了两天。什么系统结构、逻辑循环、纠错处理…..,我开始学着按照标准去设计。由于自己对业务、设计语言非常熟悉,没多久整个软件的雏形就出炉了。前后也就是一个周,但那是昼夜不停。这段期间所有的会计业务都由泉哥帮我照看着,独自一人在微机室,吃饭时让小龙他们帮我带一份,如果饿了就吃一点。当时张科长对我的设计工作也特别支持。雏形出来后,界面还不是太漂亮,开始美化,搬过<<电脑报>>,上面什么动画显示、音乐背景等小技巧,能用的都用上。现在想来加这些东西真俗,显得那么不专业。经过半月的时间,整个软件终于全部完成,自己看着还是比较满意。


  于是第三个月去申报时已是完全用机制表了,老雷看了更是高兴。记得从此后老雷再也没有审核过我的表,都是去了后我拿起审核章就盖。每次一去,老雷总是先泡好茶,然后就是聊天,让在场的其他报税人直羡慕,和老雷的私交其实也是从这软件开始的。在以后的聊天中,老雷开始认真地和我谈软件推广的事,还具体谈到了收入如何分成的问题,当时的我对钱倒不是很感兴趣,就是希望大家用我的软件,然后知道我是谁就行(好虚荣呀)。我还费了一周的时间编了一本厚厚的<<软件使用说明书>>,在软件的说明书内,也把老雷的大名写在上面,以备推广时用。老雷也把此事向局里做了汇报,记得当时税务局还让我填了一些表格,把我的软件拿去,让他们的计算机人员去测试。正当准备推广之时,一个不好的消息传来,,其功能完全覆盖了我的软件。软件推广问题也就到此为止,后来发现统一的软件还不如我的软件好用呢。直到现在,这套软件的母盘和使用说明书我还保存着呢,只当是作一份美好的回忆吧。


  半年后,全矿两年一度的科技大会就要开始了,各科室开始申报科技项目。象这种科技类的大会,主要是生产技术类的,一般管理类的很少能评上奖。我的项目也报着试试看的态度被科里报上了。当时在填项目完成人时,我犯了愁,该怎么写呢,实际上软件只是我自己作为兴趣完成的,但负责科技大会的工程部小杨告诉我,你得多挂一些领导,要不然你的软件才评不上奖呢。在征求过张科长的意见后,项目完成人便成了我们的总会计师、集团公司总部财务处长、张科长、老雷,最后是我,我还是第五完成人。果不其然,挂领导多就是有好处,项目获得了当年科技大会的科技进步二等奖,要知道这可是管理类的最高奖项。会后发了三千元的奖金,但到我手时只剩了三百元。记得给许总送奖金时,许总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呢,听后又是对我一阵表扬。


  就这样除作好我的会计业务外,软件设计成了我的第二辅业。随后的日子里,开始在业余时间帮其他科室编写软件,其中与矿纪委编写的<<廉政建设系统>>还获得了第二届科技大会的科技进步三等奖。这样在矿内也赢得了不上人气,在矿机关无人不知。直到有一天我才开始真正去考虑自己的职业方向。在食堂吃饭时碰到同批分配来的阿强,于是闲聊起来。他说他大学的一同学,毕业后去北京念了研究生,今年还没毕业,就被四通利方给招去了。现在每月工资六千多,并且很快升成了项目经理。照你目前的条件,出去也能行,要知道我们当时的工资只有六百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回来后的几天我一直在考虑这问题,自己以后究竟是继续作财务,还是专心搞计算机,如果两者结合去发展又如何结合。这是平生第一次认真的考虑职业生涯。在经过一番思量以后,由于对外界计算机的发展及对其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是很了解,看不到走IT之路最终的结果,于是决定放弃计算机,开始专攻财务。


  后来有人对我讲,说不定你如果选择了计算机,比现在混得还好呢。我想,其实选择并不重要,不管你选择什么方向,重要的是你选择后的努力,选择后对目标不懈地追求。


ps:本文篇幅较长,后期会有连载,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欢迎拍砖留言



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善意转载,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财融圈(www.cairongquan.com) 是中国首个财务金融领域职业社区,社区提供财务金融圈内招聘求职信息发布、职业路径规划、专业干货分享、专业问答咨询。关注财融圈,您的收获岂止一份工作!



财融圈海量微信群加入:

关注微信公众号:cairongquan360(也可直接长按下方二维码)后在菜单栏查看入群方式!







扫描二维码

关注更多精彩






欢迎关注财融圈旗下精品公众号:

四大新鲜事儿 (微信ID: bigfournews)

有关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PWC, KPMG ,DTT, EY)的资讯,八卦,员工心得体会、专业交流信息推送平台。


中国注册会计师俱乐部 (微信ID: cicpaclub)

致力于中国注册会计师考试、职业发展、业务交流信息推送的平台。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