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问垃圾分类十六道题 清华环境学院刘教授一一作答

2022-08-18 10:44:02


刘建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固体废物处理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一问:垃圾为什么要分类?

 

答:垃圾分类是社会进步和生态文明的标志,是人人均可参与其中来保护环境和改善环境的方式。


你追求进步吗?你崇尚文明吗?你想要碧水蓝天净土吗?如果回答是的话,就请参与垃圾分类。


 

二问:如果经济上不合算,甚至环保上也不一定合算,还有必要推行垃圾分类吗?

 

答:咳,咳,你今天穿的衣服很得体,很漂亮嘛,简直令人赏心悦目!穿这么得体,这么漂亮,经济上环保上肯定都不合算,你有必要穿成这样吗?


 

三问:其实我觉悟很高的,一直想分,但苦于不知道怎么分,怎么办呢?

 

答:电视上有广告,网络上有介绍,小区里有宣传,街头也有海报,有的学校里还发小册子,以你的知识水平,想要搞清怎么分的话,分分钟的事。


 

四问:我分了,环卫车辆收运时又混在一起了,我分类还有什么意义?

 

答:垃圾是我们产生的,分类是我们的责任,我们排放在先,人家收运在后,我们先尽到自己的责任再说。


我们分类是举手之劳,马上就可以做到的事,人家还得配备分类收运车辆、建设分类处理设施,征地、可研、环评、公参、招投标、设计、建设、运行一关一关过,比我们迟钝滞后一些也算正常。


我们先分我们的,别管人家,他如果准备充分了还不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咱们再一起好好收拾他不迟。我们分了,至少也可以给捡废品的提供一些方便,不是吗?


 

五问:有的地方已经买了分类运输车辆,建了分类处理设施,怎么还是运行不好呢?

 

答:那是因为收集到的“分类垃圾”实际上还是混合垃圾,只不过是品质稍好一点的混合垃圾。


打个不十分恰当的比方,分类处理设施就好像人一样,食物首先必须是干净的才能吃,而且有时还会挑食;原来的填埋焚烧设施就好像猪一样,食物有一点杂质也没关系,也不会挑食。


分类不彻底的垃圾就像不干净的食物,人不能吃;硬要吃的话,偶尔一顿两顿也可以,天天吃肯定生病,早早就挂了。


当然可以通过层层净化去除杂质,变得人吃也没问题,但得看成本几何,划不划算,多少人能接受。


而猪吃的话,问题就没那么大,几千年的实践都证明了,反正猪挂的也快,而且越来越快。


 

六问:为什么推行分类收集后得到的还是混合垃圾呢?

 

答:理论上只有100%的居民都严格按照要求做到了分类投放,我们才能得到理想的分类垃圾。很可惜,实际情况是只有一部分居民像你一样能按要求做到,而相当一部分居民由于种种原因做不到。


我们用小学数学知识来做一个简单推算吧。假定我们要求一个小区的居民将垃圾分为会烂的和不会烂的(非常简单易行吧?)两类,再假定垃圾中会烂的和不会烂的各占一半,分别投放到两个桶中,有一半居民做到了,一半居民没做到,那么我们最后得到的两桶垃圾,一桶是75%会烂的加25%不会烂的,另一桶是75%不会烂的加25%会烂的,依然是混合垃圾。


你要不信,你去看一下专门从餐馆定时定点收集的餐厨垃圾,你就明白了。那果然是你心目中的餐厨垃圾吗?No!不过是湿了许多的混合生活垃圾而已!


 

七问:垃圾分类了,不就减量回收了吗?

 

答:垃圾分类肯定有助于减量回收,但本身并不等于减量回收。分类了,垃圾相对纯洁干净(真的么?)了,回收利用就更为清洁高效经济了,所以说分类有助于减量回收。


但是,一堆垃圾分成两堆、三堆,总量还是那么多(1+1+1=3 √),并没有减少,只有在符合环境保护标准和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得到利用,才算真正实现了减量回收。


比如,废塑料分出来,到了规范的塑料再生工厂去,加工成新的产品,当然是减量回收。但是,如果到了不规范的土作坊,污烟瘴气条件下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就只能说是污染扩散。


再比如,厨余垃圾分出来去堆肥,如果堆肥设施污染控制措施到位,堆肥产品品质有保障,能够得到安全的土地利用(哪怕是免费提供!),当然算减量回收。但是,如果堆肥设施污水外溢恶臭熏人,堆肥产品品质较差,没有市场,甚至免费提供都无人问津,只能再去填埋或焚烧,减量回收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


另外,永远不要忘记,如果要求环保达标质量合格,回收利用不但不是免费的,而且是昂贵的,否则发达国家怎么舍得把他们辛辛苦苦分出的废品(纸张、塑料等)出口到中国来呢?他们是减量了,锅还得有人背着!


 

八问:大家都说垃圾是资源,但你老是强调,垃圾首先是污染源,这不是给垃圾分类泼凉水吗?

 

答:我这么说,不但不是泼凉水,反而是神助攻。


你想想看,如果垃圾都是资源了,为什么还要我减量、分类、付费啊?应该鼓励我多产生垃圾才是,多产垃圾就相当于我为祖国献石油了嘛!我生产资源,你还让我分类,不是给我添麻烦吗?我生产资源,你应该付费给我啊,怎么还要我付费?这么好的资源交给你,你居然都不能好好利用,实在是太无能了!


我们再反过来想想,如果说垃圾是污染源,那么我们每一个人就都是污染者,污染者对于控制污染负有当然责任,我们每一个人参与垃圾减量、分类、付费就都是天经地义的事了。


思路一转,海阔天空,你现在是不是已经有了赶快回家去分类的冲动了呢?


 

九问:为鼓励大家参与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我们采取了很多激励措施,如积分换奖品、表彰评先进等,为什么过一段就推不下去了呢?

 

答:为了鼓励小孩子学习锻炼,有些家长老给小孩子给点糖吃,作为完成作业或锻炼的奖励。刚开始确实有效,但也有限(好像鲁迅说过类似的话?);过一两年,小孩子吃腻了,自然就不管用了。


这时候,可能只有华为手机、联想电脑(支持国货!)对他才有吸引力,你给得起吗(给得起!我竟无言以对)?


老想通正面激励来推动,潜台词是说你参与垃圾分类是在做好事。


教导我们,“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如果我们反其道而用之,从垃圾是污染源的定位出发,因为垃圾是污染源,你不分类就是污染环境,污染环境当然就是做坏事,让“不分类就是做坏事”的观念深入人心,不分类我就感到内疚,感到耻辱,就跟不穿衣服出门一样,可能更管用,更长效


毕竟,让人人都一直做好事,比让人人都一直不做坏事(有点绕),要难的多得多。

 

十问:为什么人家日本垃圾分类就做得那么好呢?我们怎么就那么难啊?

 

答:话说人家日本1900年就出台了“污物扫除法”,1900年,我们腐朽没落风雨飘摇的清政府在干嘛呢?八国联军兵临城下,慈禧老佛爷携光绪爷“西狩”……


别讲历史了,快说重点!重点是法治!所以讲“以法治为基础”,真乃透过现象看本质,直面矛盾直指核心。


法治社会真正建成之日,就是垃圾分类真正成功之时。


 

十一问:政府一方面在推动垃圾分类,一方面又在推动垃圾焚烧,这不是自相矛盾吗?

 

答:刚才说世界上哪个国家垃圾分类做得最好来着?对啊,日本!绝对一骑绝尘的冠军!


那么,哪个国家垃圾焚烧最为流行呢?对啊,还是日本!约百分之八十焚烧处理。


我们再来看看另外几个垃圾分类模范,德国、瑞士、瑞典、丹麦焚烧比例都不低,在百分之三十多到五十多之间。


反过来看,世界上禁烧最彻底的国家,发达国家有希腊,发展中国家有菲律宾,称他们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一枝独XIU(“锈”)不为过吧?


前者垃圾基本靠填埋,回收加堆肥总计不过百分之十几,分类做得如何可想而知;后者垃圾基本无管理,河道洼地就是天然的垃圾填埋场。


我们到底该向谁看齐?不会是有人说是希腊、菲律宾吧?

 

用简单的统计学方法就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分类越好的国家,越流行焚烧;而分类越差的国家,越排斥焚烧。


分类跟焚烧不但不矛盾,反而是标配。分类不是为了不烧,而是为了好烧;分类做不到不烧,但可以做到少烧。

 

为什么分来分去还是离不开烧?今天不是讲焚烧,所以不多分析,只说一点,有的垃圾必须烧掉,才能彻底消除隐患。


媒体之前曝光过废污纸巾回收加工成纸巾的事,前些天又曝光了医疗垃圾回收制成餐具的事,这么恶心的事都干得出来,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


一句话,有的垃圾,你不毁尸灭迹,它必借尸还魂。焚烧就是毁尸灭迹的最好办法,而且与其他方法相比,。


 

十二问:政府推动垃圾分类是认真的吗?

 

答: “你对我是认真的吗”,这种问题历来不好回答,说是你不相信,说不是又没有勇气。中国这么大,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可以肯定的是,、 CCTV 、,有花心的(以张益院长报道的为准),有半认真半花心、时认真时花心的(太多了,报道不完……)。


还是回到讲话,“形成以法治为基础、政府推动、全民参与、城乡统筹、因地制宜的垃圾分类制度”。


“政府推动”排在第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还是要“以法治为基础”,否则就难以杜绝“轰轰烈烈搞运动,认认真真走过场”的泛滥。


“重视就是开会,落实就是花费,宣传就是标语,结果就是文萃”(一轮不行,再来一轮+……),这种“推动”何其多也,但最终花的还是纳税人的钱,伤的还是老百姓的心,损害的还是政府的公信力。


 

十三问: “老大难,老大难,老大重视就不难”,,垃圾分类还难吗?

 

答:明知这个问题是个坑,我也得往里面跳,谁让咱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科技工作者呢,还是个处女座。再说,说过“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作为行业一分子,自然是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方向已明,方针已定,大家齐心协力,求真务实,法规建设、制度建设、思想建设、设施建设多管齐下,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中国垃圾分类的步伐一定会加快,目标一定能达到,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并将为之而不懈努力。

 

但是,是不是就不难了?依然很难。


什么样的“老大难”问题“老大重视就不难”呢?花钱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就是花钱吗?俺不差钱,给我花!钱花到了,结果问题真就解决了。


垃圾分类不一样,它取决于每一个人的行为,牵涉到多个利益相关方(偶尔也用一下术语,体现一下学术水平),恰恰不是花钱就能解决的问题。


对垃圾分类的艰巨性长期性依然要有充分认识,不能以为可饮马长江指日可待了。


 

十四问:这么听起来,似乎是喜忧参半。推动垃圾分类,你到底最担心什么呢?

 

答:偷个懒,上段子:如何能让猪上树?方案一,远景激励:给猪美好愿景,告诉它你就是猴子。方案二,绩效考核:告诉猪如果上不去,晚上就摆全猪宴。方案三,责任落实:把任务分解,具体每只猪什么时间,爬那棵树,规定时间爬不上去怎么杀法都有时间进度表。方案四,山寨效果:把树砍倒,让猪趴在树上合影留念。


,省里选择第二种方案,市里选择第三种方案,但实际上基层往往选择第四种方案!


 

十五问:垃圾处理企业对分类态度积极吗?人家可是按处理量收费的!废品回收企业的春天是不是来了?

 

答:果然厉害!问题越来越专业了。


这就需要政府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统筹考虑,在算清总帐的基础上做好顶层设计和长远规划。要推动分类,设施建设就要按“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形成系统,废品回收系统与垃圾处理系统要协调一致,经济补贴就要适当向前端延伸转移。


如果经济补贴只针对末端处理按量计价,那垃圾处理企业对垃圾分类与减量回收当然没有积极性,因为你动了他的“奶酪”。

 

废品回收系统长期以来为垃圾减量分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大大减轻了垃圾处理系统的负担,但却得不到应有的补贴,造成两个恶果:


一是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不同废品价高的有人收,价低的没人收;同一废品价高时有人收,价低时没人收。近一年多因废品回收价格低迷,各大城市垃圾产生量普遍剧增的情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二是回收利用因陋就简以降低成本,安全环保及产品质量都得不到保障,。

 

说到这里,我还是不厌其烦地想再强调一下,垃圾是污染源,废品也是,二者之间并无本质差别,在发达国家本来就没有垃圾、废品之分,统统都是municipal solid waste。废品自觉地向垃圾看齐,才能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争取政府的经济补贴,光明正大地要求社会承认它对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巨大贡献,才能把“游击队”提升整编为“正规军”。


当然,必须要有心理预期,全过程处理成本会提高,环境风险暴露点会增多,。


能做到这一点,才算春天来了,否则还是摆不脱“做了好事,留下骂名,不时挨打”的境遇。


当然,也可以考虑向周边发展中国家出口废品,以减轻我们的环境压力,正如发达国家昨天和今天向我们出口废品一样。


 

十六问:说了这么多,垃圾到底应该如何分类呢?厨余到底要不要分?

 

答:这个问题太大,我基本无法接。讲要“因地制宜”,基本上回答你这个问题了。必须要我回答的话,我就解读一下“因地制宜”的意思吧,算是学习心得。


垃圾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更清洁、更安全地处理垃圾,以改善环境质量,到底分什么,怎么分,视当地垃圾处理系统现状与规划而定,因时因地而异。


认真务实推动垃圾分类的地方,一般会根据分类处理系统现状及规划要求,明确垃圾分几类,各类分别包含哪些东西,怎么分类,怎么投放,并通过各种方式(宣传栏、宣传册页、海报、电视、网络、报纸、宣讲、竞赛……)开展宣传教育。


目前比较流行的有二分法(干的与湿的,或不会烂的与会烂的)、三分法(可回收,有毒有害,其它)、四分法(可回收、有毒有害、厨余、其它),你按要求做到位就是了。

 

原来有很多地方摆一个垃圾桶,有两个投放口,一个写“可回收”,一个写“不可回收”,这种分类十有八九都是做做样子的。


你“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不管他是不是做样子,还是认真细致毅然决然持之以恒地把矿泉水瓶易拉罐报纸杂志(都看手机了,还哪有多少报纸杂志)投入了“可回收”,把果皮纸巾瓜子皮鸡腿骨投入了“不可回收”,恭喜你,已经成为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四分法”与“三分法”的差别在于分不分厨余。厨余到底要不要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垃圾分类冠军日本就不分,而亚军德国有的地方分,有的地方不分,所以不能说分了就一定高大上(德国人好像真是比较高?),不分就一定土肥圆(还真是个日本名,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吧?)。


厨余分出来如果能得到规范处理和彻底利用当然甚为理想;如果没有规范有效的设施处理,或是处理不彻底留下大尾巴,还不如暂时不分,待条件成熟时再分。毕竟,垃圾得到彻底的无害化处理才是对周边环境的居民健康的最大保护。


当然,推行“四分法”的城市,即使尚未建成厨余处理设施,也应该是在建或筹建中,努力培养好分类习惯,提高厨余分类投放的准确性,为分类处理做好准备也是必须的,毕竟分类习惯的养成需要时间。

 

特别想提醒大家的是,不管是在推行何种分类方式的地方,还是在尚未推行分类的地方,我们都可以先定一个小目标:将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投放进垃圾桶之前,先尽可能将水沥干,越干越好。


垃圾含水率降低了,重量自然就减少了,品质自然也提升了,后续处理过程的资源能源回收效率和二次污染控制水平自然也就提高了。


这个真是人人都可以轻松做到的举手之劳,但对于垃圾减量和提质意义重大。

 

天上不会掉馅饼,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大家一起喊:垃圾分类,从我做起(这个似乎有歧义),从现在做起,从沥水做起!

 

来源:固废观察



qq:3033396064

邮箱:jsb_zgcg@126.com 

           (大)          

            1925489270@qq.com

           (《中国建设报中国》)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