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如何科学的利用可得性启发法?(二)

2022-05-26 10:17:58

【知识管理】第25天

【关键词】可得性偏见、自怜

个人订阅号:jqnote(专注打造爱智慧、爱学习、不急功近利的小圈子)

人际关系是我们作为群体性的动物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是在处理人际关系当中我们肯定也会存在偏见。意识到这种偏见并且承认它有利于改善团队关系的融洽。那如何证明偏见存在呢?

在一项著名的可得性实验当中,研究人员问夫妻双方的问题是:你为保持此地的整洁作了多大贡献?用百分比来表示。此外,夫妻俩还回答了如“倒垃圾”、“发起社交互动”、“对家庭的贡献度”等类似问题。那么这两位自我估测的贡献率合计能达到100%吗?还是更多或更少?

不出所料,他们自我估测的贡献率合计超过了100%。如何对此现象作出解释呢?一个简单的可得性偏见就可以来解释一下:夫妻二人记自己的努力和贡献比记对方的要清楚的很多,而且可得性的不同导致了对频率判断的不同。

当然,偏见不一定是自私的:这对夫妻还过多的将两人的争执归因于自己,尽管这一比例比两人在那些积极正面的事件中的自评比例小得多,但也是难能可贵的。这里面只是个案,更多的主流当然是偏见是自私的,因为人性如此。

其实在团队协作中,肯定也会存在这种偏见。很多的团队成员感觉所做的事情超出了自己的分内工作,还感到其他人并不感激自己作出的贡献。其实你是这样想,有没有可能其他人也是这样想?肯定也是的。

这也就导致虽然对人们控制偏见的潜能不是很乐观,但成功去除偏见的案例肯定还是存在的,即我们可以很轻松的识别出功劳分配问题是何时出现的,尤其当几个人同时感到他们的努力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同时更是如此。

当你自己感觉工作任务超出了份内之量,心中会有一种不满的情绪升起。但是当你看看周围的人通常也会跟你一样,会付出超出100%的努力工作,只要你看到这一点就足以缓和这种心理失衡的状态。人有一种自怜的心理,总是认为自己是过的最苦的,所面临的压力是最大的,所做的付出是最多的。

这是一种偏见。而这种偏见会使得你的心理失衡,觉得非常的不公平:为什么是我?一旦抱怨和不满情绪出现,导致心理失衡,而又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来释放,于是负能量便形成了,只等着爆发的那一刻。连这时的待人接物都饱含这种情绪在背后。

我们来看一段叶千华的《千华随笔》中对偏见的描述:
偏见是人们认识世界万事万物所萌动的臆断情由,它携带着主观意识情感看问题,论人就事。常常是因人而异,浮于现象,总立足于自以为是的角度,或深或浅,依凭自我见解和见识的情感,发表"以偏概全"的论说和观点。

偏见的圈子既狭小又自私,人也多爱在此打转。只要是生活中的人,谁都逃脱不了曾经有或现在有或未来有偏见。偏见,人皆有之,世界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爱憎情感和褒贬态度。人们都在不同程度的范围内为自己缩小和减少偏见。

正如人们所希望和应该努力做到的,以防范偏见带来的危害。在如今"三个文明"的开展,有利于社会风气的好转,这其中就是在提高人们的素质,改善人们的面貌。评价、看待一个人,一件事,一个环境和一个问题,虽受着第一印象的左右和各种身心状况的影响,但生活中的人们心态、境遇、认知和情绪等都将随事物的发展而日趋美好。

狭隘、偏见、自私好似"三代同堂",也是一付沉重的生活担子,一头挑着狭隘,一头挑起自私,不是轻松的人生旅程。偏见常使人误入歧途,回报给人们的是痛苦和烦恼。

解决的方法已经分享在前面了,我只想说:少一点自怜,多一份容忍,因为你不是唯一的。

自我鼓励:
苟有恒,何必三更睡五更起;

更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