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不确定世界的理性选择(三)

2022-04-01 09:25:30

1

可得性启发式和相似性判断


可得性启发式就是指我们做出的许多判断都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即在做判断时虽然手头上没有必要的信息作为依据,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过去习得并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相似性判断,人们在分类判断任务中存在一种普遍倾向,即依据我们对类别的概念与待归类客体、情境或事件印象的相似性来做出判断。

 

可得性启发式通常取决于:1、有时我们做出的判断全部取决于在头脑中提取信息的便捷程度。2、此外,当没有其他信息可用时,人们甚至依赖于简单的可识别性来估计数量和价值。3、当我们使用更多的意识努力从记忆中提取数据来帮助判断时,我们也会依赖于提取的流畅程度。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到我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十二公民》,可以支撑起我所有的论点。电影讲的是20岁的富二代杀父的事情,12个来自不同职业的家长组成陪审团,大家一起讨论这个富二代是否有罪。12个人12个观点的撞击,他们做决策的基础就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背景,并从自身的背景中调出自己长此以往的认知去判断每一件事,当然了新闻媒体也在中间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就拿电影中最精彩的戏份最多出租车司机来说,他认为有罪,不是依据证据,而是什么呢?富二代不孝才会杀害他爹,因为他也有这么一个不孝的儿子,动不动离家出走,还老跟他吵架。你们看,所以他对于这个案例的所有的观点都基于此。其他人,也是同样的,有人基于仇富,有人基于本能的嫌弃河南人,,人们基于长期存储于自己的背景以及记忆中来做决定。所以,这样做出的决策难免出现偏差。

 

2

演绎与归纳


不仅上述记忆的可得性会产生偏差,产生的偏差进而影响决策,而且事件激发的情绪也会对决策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人类很容易对只发生的一件事进行概括化的结论,并且进行相似化的推演。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讨论的“河南人都不是好人”就是这种简单直接的归纳,这是所谓的刻板偏见。我们在为客户做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使用这种演绎与归纳的方法,这种做法在工作中确实带来很大的优势,所以咨询类的公司或者科研研究和心理研究常用。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因为只有建立在真实的不是简单的孤立的前提上才能更好的演绎,归纳没有相关的理论基础也未必可以归纳出事物的本质。

 

3

会讲故事的能力


人类是以靠讲故事流传下来的。人类会为自己所处的情境创造一个心理模型,并且那些情境模型经常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就像查理芒格,很喜欢用故事嵌入自己做事情的价值观和原则然后讲给自己的孩子们听,告诉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所以,故事建构在判断与决策中也发挥着作用。就像《傲骨贤妻》里面,律师讲故事的能力一流最终左右了陪审团的意见。

 

但是,我们也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某某富翁,小时候一贫如洗,然后不断努力终于成了亿万富翁,然后无所事事爱上赌博,输光之后又重新东山再起。哈哈,我们偏爱相信这种《故事会》里常常上演的故事,但是也要防止自己被牵着脖子走。因为第一,尽管每个事件都有可能发生,但它们的组合并不一定会发生。第二,人们对于故事的想象,倾向于多组合的概率要高于单一故事的概率。第三,当一些富有戏剧性的巧合发生时,人们倾向于去关注、重复和记忆它们,致使上述所讲的可得性增加,从而导致人们放大和高估联合事件发生的概率。所以咱们自己要多思考,学会分辨其中的可能性。

 

4

后见之名


我们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事例发生,比如前两天我老公就说了他早就预测到比特币会大涨结果我没让他买,这就是所谓的后见之名。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希望自己自始自终都显得无所不知,另外,某些时候,动机因素也可能发挥作用,比如我老公可能就想埋怨我一下我平时管钱太严,为自己找一下心里安慰。这就是人们习惯在知道了事情发生的结果之后,就会倾向于把我们的经历描述为一个具有前后一致性的故事,来不断进行逻辑自洽。

 

读这本书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我们大部分人现在开始看《原则》,当我看到《原则》书上作者要我自己思考我想要什么,事实是什么,如何行动的时候,我下定决心还是先把这本书看完再去看《原则》这本书,或许这样能更清晰对自己有一个认识。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