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诗歌语言要讲究准确性

2022-02-02 12:08:04


所谓准确,就是说诗歌语言的表达要简洁、清晰、明了,不能拖泥带水含含糊糊让读者产生歧义莫衷于是;也许有人会说,诗歌语言不是要繁复多义多指向吗,你为何提倡清晰明了呢?没错,诗歌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指涉(能指)越丰富越好,但诗歌语言文字本身(所指)却必须是清晰的,否则“诗歌有机体”的建构根本无法形成。用句白话说,你想讽刺挖苦一个人,你的话里带的刺越多越好,但这句话本身却不能是驴唇不对马嘴没有逻辑性,否则如何让被讽刺者哑口无言呢?


她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样的芬芳。


丁香有白颜色的、紫颜色的,你说的那个“她”到底啥颜色的?


荡漾是火车的事业。


“荡漾”虽然也是颤动、摇晃、震荡等词语的近亲,但核心部分却是形容“变动不居”,但火车的动态和大海相比,核心区别就是,前者的动是规则的后者是不规则的,因此把“荡漾”从大海挪到火车,只具备词语上的生僻,却不是语言创新。


我常常走在民国的街道上


到底是我常常梦见还是常常想象着走在民国街道上,还是说这条街道是被作为名胜古迹保护的“民国文化一条街”,若是前者,“我常常梦见或想象着”几个字不能去掉,否则后文还得浪费一段追加说明,若是后者该加注释。


我身上流淌着李xx的血液


到底作者是李xx的后裔,还是想说你身上有他的血性?难免令读者岐解。若你和李xx真的没什么血缘关系,这种句子慎用。尤其那些近代小说中的人物,毕竟和泛指华夏祖先的“炎黄”还不是一回事。


敲门声是一树炸开的石榴


无论是原子弹爆炸还是火山喷发,爆炸喷发过程结束后的状态都是静态的无声的,而敲门声却是正在发生,是过程,在一个动态过程和一个静态结果之间怎么能“是”或“像”呢?或许作者真正想说的是,敲门声就像一树石榴炸开的声音吧。


白菊花的梦想其实比雪高


到底是白菊花的梦想比雪的梦想高,还是白菊花的梦想比云层上边雪花的位置高?


流浪是一只杯子


这么写,估计一只幸福的杯子准会问你,你是想说你是一只流浪的杯子吗?因为此刻我幸福着。


  还有的不准确不是源自单句修辞错误,而是两句连在一起的修辞互相撞车自我否定造成的,若单独使用一个反而没啥毛病,比如:不远处的钟楼,是夕阳中的诗人。一群洁白的鸽子,把闪亮的诗行写在彩虹的脸上。同一场景中,钟楼和鸽子都成了诗人都写诗,那必然有一个是无效的,要么钟楼、要么鸽子。又如,“我看着夜晚的紫月亮,一枚咳嗽的薄荷糖”,你可以把月亮比喻成“薄荷糖”也可以比喻成能咳嗽的什么活物,不能既是糖又是会咳嗽的什么物。

 

若格律诗时代能把诗歌写到“准确”就可以了,现代白话诗仅仅准确还不够,恐怕还要达到“精确”,比如,格律诗中若写成羊、马、牛就算准确了,但在现代诗中最好写成:山羊、绵羊、白绵羊、黑山羊、野牛、犀牛、牦牛等等(后文再论述)。



具象


具象就是诗歌的呈现要达到“具体化”、“形象化”,也就是说把那些模糊的、抽象的、不可说的、说不清楚的情感或思想,用生动逼真的场景或可感可触的物象关系表达出来。这样,诗歌就离开了非此即彼(是与非)的意思上的二元对立阶段,而进化到了感受程度不同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阶段。如一下句子就不够具象化:

 

我看见两只甲虫在树枝上放浪形骸


“放浪形骸”是若干种无拘无束、旁若无人状态的总称,而“我看见”则是具体动作,那么你只能选取若干“放浪形骸”动作的一种才是具体的,比如做爱、跳舞等等。

 

我看见,道路仿佛是忧伤的河流里的一条蛇


“忧伤的河流”不是眼睛能看到的,或者说它只是心中想象还不是个“东西”,那么这造成“我看见”这个具体动作的无效。


喂养生活、喂养爱情


这种惯性修辞来源于散文,被官刊弄成了合法化,结果你用我用大家都用,令诗人都成了失去创造力的“懒汉”,因为空洞抽象无任何实际意义,因而读者看到不但不知所以然,反而恶心。


河水抬远了半截春天


“河水”是具体的物,但“半截春天”是什么玩意儿?读者当然不知道。


我用日子把雪熨帖


“雪”是具体的,但“日子”是抽象的,当然不知所云。

 

还有人选出的如下病句也颇见眼光,也是存在以上同样毛病,不再一一分析。总体而言这种句子大都源自害人不浅的垃圾官刊影响,因为编辑本身就是“病人”,他们自然不会承认自己就是疾病传播者:

 

母亲把夜晚系在腰间

 

我的黎明病了。那些黑先从眼里升起来

     

一只小船在风中飘摇,比水墨画的心还要空虚

 

抓住黄昏的辫子,赶一只红鹅下山去。

 

背一捆从地里割回来的薯藤,一捆极度疲软的夜色

 

写到此处时,一些人可能会产生疑问,难道准确、具象的表达比不准确、不具象真的具有优势吗?不准确、不具象的表达就真的没有读者吗?那么我们选取一首完整的诗来鉴定一下,便一目了然了。

 

《荡漾》


我看见忧伤  从额头到指尖,暂时还没有

比你更美好的事物

三千青丝,每一根都是我的

和大海比荡漾,你显然更胜一筹

亲,我爱你腹部的十万亩玫瑰

也爱你舌尖上小剂量的毒

百合不在的时辰

我就是暮色里的那个村庄

而孤独,不过是个只会摇着

波浪鼓的小小货郎

我喜欢这命中注定的相遇

你的眼神比天鹅更诱人

这喜悦的早晨

这狂欢的黄昏

没有比你再美丽的神

积攒了多少年的高贵

仿佛就是为了这一个小时的贱作准备

你是我的女人,更像我的仇人

不通过落日,我照样完成了一次辉煌的蹂躏


 (《人民文学》最后一句改为:不通过落日,我照样完成了一次辉煌)(呵呵,改得不咋地,人民文学的编辑语言敏感度还是低)

 

这是诗人大卫的一首名诗,在网上也是广为传颂,那么被大家传颂喜欢的都是那些句子呢?

被大家引用最多最喜欢的还是以下这两句:

 

亲,我爱你腹部的十万亩玫瑰

也爱你舌尖上小剂量的毒

 

“亲,我爱你腹部的十万亩玫瑰”虽然是夸张之句,但和作者的激情相契合却是声情并茂的,因为“十万亩”、“玫瑰”都是具体的,“玫瑰”和“毛发”也确有形似处。“也爱你舌尖上小剂量的毒”中 “舌尖的毒”也是形象迷人的,这个“毒”字对欲罢不能的思念概括的也算恰到好处,美中不足“小剂量”还有些抽象不够具体,若换成“一小朵罂粟花的毒”将更形象且和“十万亩玫瑰”更加对应。

其次,是这两句:

 

三千青丝,每一根都是我的

和大海比荡漾,你显然更胜一筹

 

这个比喻实际比前一个还精彩,把秀发的荡漾比成大海的荡漾可谓神来之笔,因为微风拂动长发的确和波光粼粼的水面有神似之处,可谓形象逼真传神。

 

那么,大家不太喜欢或引用比较少的句子是不是就不准确具象呢?

“我看见忧伤”空洞抽象无意义,“从额头到指尖,暂时还没有,比你更美好的事物”,“额头”、“指尖”只有跟“额头”、“指尖”才有可比照性,跟珍珠玛瑙等其他东西没啥可比照性(反而降低被当成布娃娃),因此这句改成“从额头到指尖,你都是这世上最初的美好”即可。很明显“事物”一词画蛇添足了,造成了表达模糊。

 

以下这段表达也不准确:

 

百合不在的时辰

我就是暮色里的那个村庄

而孤独,不过是个只会摇着

波浪鼓的小小货郎

我喜欢这命中注定的相遇

你的眼神比天鹅更诱人

这喜悦的早晨

这狂欢的黄昏

 

前面“三千青丝”“ 从额头到指尖”等具象词语已经决定,我爱的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人”,而非作为“神话人”、“童话人”的“百合”,那么“百合不在的时辰”就有些不知所以然了。因为此“百合”是模糊的抽象的,读者分不清这是半路杀出的一朵“百合花”,还是前面那个女子叫“百合” ,“时辰” 一词虽很精确,但却只能精确地动用“反作用力”了。 而如下句子也是很模糊,“而孤独,不过是个只会摇着,波浪鼓的小小货郎”, “摇着波浪鼓的小小货郎”虽可能是孤独的,但更可能是幸福的,也许读者还会认为,没准货郎不摇拨浪鼓休息时才更孤独呢;“你的眼神比天鹅更诱人”,且不说第一段中“三千青丝,每一根都是我的,和大海比荡漾,你显然更胜一筹,亲,我爱你腹部的十万亩玫瑰,也爱你舌尖上小剂量的毒”抒情性比这句更强烈十倍,此句修辞是无关紧要的重复和降低,到底是你的眼神比天鹅的眼神更诱人呢?还是比天鹅这个东西更诱人呢?很容易造成读者岐解。“这喜悦的早晨,这狂欢的黄昏”,依然抽象概括不够具体。

 

接下来这一段更加抽象不准确:

 

没有比你再美丽的神

积攒了多少年的高贵

仿佛就是为了这一个小时的贱作准备

你是我的女人,更像我的仇人

不通过落日,我照样完成了一次辉煌的蹂躏

 

“积攒了多少年的高贵,仿佛就是为了这一个小时的贱作准备”,既然爱人相会交欢是“下贱”,那么作者写作此诗讴歌爱情自然成了无聊之举,“没有比你再美丽的神”自然也显得言不由衷。因此,尽管此处这个“贱”字不全是“下贱”的意思,但“俏皮”的不是地方;接下来“不通过落日,我照样完成了一次辉煌的蹂躏”因为缺少物象之间的有机关联就更抽象了,难道正常情况下“辉煌的蹂躏”落日就“允许”吗(被允许何谈“蹂躏”?“落日”相比照“夜晚的帷幕”也不准确)?因为用“蹂躏”代替对情人的施爱俏皮不当,造成一连串语境的破坏,没有语境就谈不上抒情性。当然了,若没有前面的严肃与端庄,单独用这些“疙瘩话”来形容“做爱需等到晚上”倒也蛮有趣。但因为这一句解构式调侃系夹杂在非调侃语境中,反而令读者陷入“偷情爱情分不清”(若“贱”非“贱”“蹂躏”非“蹂躏”,如何证明“美丽”还是“美丽”“神”还是神”?)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想象荒芜中。


  由此可见,读者最喜欢的句子还是来自诗人准确、形象、具体的表达,要么是“神似”要么是“形似”,并非陌生化的辞藻,而对那些冷僻、乖戾的词语修饰,即便读者说不出来有什么不好,也很难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特朗斯特罗姆说过“词不是语言”,只有那些可触可感的物象(意象)、实实在在的物像关系才能真正打动人。

 


诗评媒编辑部信箱:shipingmei001@163.com

法律顾问: 河南有道律师事务所主任    马  伟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