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慧眼识珠,各时期玛瑙珠研究

2022-06-19 09:04:56

欢迎新朋友关注本平台:

1、点击本文章标题下面“龙腾古玩城”关注本平台。

2、通讯录中“添加朋友”或“查找公众号”:

输入“龙腾古玩城”或“longtenggwc”关注本平台。

  玛瑙珠

  玛瑙概念分类:分为:东红、南红、冰糖、红缟、巴西、天珠、西玛、战国玛瑙环、辽玛(含唐玛)、清代玛瑙、中亚缠丝。(南红摩氏硬度6.5~7,比重为2.55~2.91,折光率为1.535~1.539)


  玛瑙,Agate,化学成分为SiO2,石英的变种,是由二氧化硅沉积而成的隐晶质石英的一种。;可含有Fe Al Ti Mn V等元素,呈现出各种颜色,呈同心圆状和规则的条带状。宝石界将其中具有同心层状和不规则纹带、缠丝构造的隐晶质块体石英称玛瑙。组成玛瑙的细小矿物除玉髓外,有时也见少量蛋白石或隐晶质微粒状石英。严格地说,没有纹带花纹的特征,不能称玛瑙,只能称玉髓。


  这当然是一份科学的解释,但是这个解释实际上对于古玩行而言几乎是无意义的,最大的反例就是西玛:

  西周-战国的一种玛瑙珠子,几乎所有的西玛都是单色而没有纹带状特征的,但这并不妨碍其成为全世界最昂贵的玛瑙品种之一。


  西玛的真假总结了两点:第一光度。第二孔这些左面的是假的,右面真的。横切面打磨痕迹 和磕碰做的已经很好,我由此建议,暂时不要看 横截面了。

  下面 看看整体光度上面一串是假的:

  西玛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孔 先上两个真的先上两个真的先上两个真的

  下面 是真假孔 做一比较 左面一个是假的

  另外 再上一张孔道对比的照片~!

  相信真假不用多说 大家都能看出来

  上两张 集体照片~!

  先看看 新的~!

  看看真的光度~!

  什么是东红?

  图A为红色的东红,图B为无红的冰糖,非常保守的说,图B的价格会是图A的50倍-200倍甚至更多。

  A:

  B:


  东红玛瑙——中日的OEM

  下图清东红仕女,虽然是东红,但也很漂亮,小几千总是要的,年份在这里。如果是好的红玛瑙料子这样的东西是要大5位数的:

  清东红帽饰,这是我们平日最常见的清代玛瑙制品,很典型,大概一二百就能拿一个:

  现代东红玛瑙炉,千万别觉得它大就要贵。千把两千的价格已经是零售价了:

  现代东红仿汉璧。这样的颜色也是现代东红的一种重要颜色,重灾区之一,常见刻上春秋、汉、辽金的纹饰,当成古董出售。若是吃透了东红料子的各种表现,就会条件反射的“不对”,压根不需要任何理论:

  现代东红双鹅。这种也是重灾区。看了上面的简介,就明白东红未必是纯红色的,加热技术同样可以做出不那么红的色彩,也同样可以做出局部红的色彩。这样的东西欺骗性就在于用的是阜新产冰糖、或者较细腻的巴西玛瑙作为原材料,让人产生温润感觉,将其划入东红应无问题。这样的东西会有相当比例的藏友当作清玛瑙在玩。其实这样的东西零售价只有几百元:

  现代东红珠。也算重灾区。我这里选取的照片是未做旧的,在磨光做旧之后,类似料子的珠子被当成高古珠子的也不少见。这类料子和上图(现代东红仿汉璧)差不多的,原料用的是巴西货或者是档次更低的黑龙江产工业玛瑙:

  红缟篇:——血染风采

  红缟玛瑙又名鸽血玛瑙、鸡血玛瑙


  山西博物馆的红缟:

  缟丝视觉上是重叠形成的

  看上去如同油画颜料无数次涂抹而成(实际上类似也是这个过程,只是并非人力使用颜料,而是大自然使用岩浆)。谈起这点的原因是因为唯一和红缟有类似之处的品种是一种同样较为罕见的红鸡肝玛瑙(见下图)。

  但是红鸡肝玛瑙的视觉结构更类似于水草玛瑙(后文将另作介绍),或者寿山石中的朱砂,有了解后也不易混淆的。从西周开始,我们在零星的组配中可以发现一些红缟的珠子,不过数量的比例非常微小,更类似于一种无意所为。是作为西玛(后文将详细介绍)的一种替代品存在的。但这种情况很快就发生了逆转。时间进入春秋,红缟的春天似乎瞬间到来。在这以后直到战国晚期的500多年中,红缟似乎成为了整个社会高层审美追求体现的重要载体之一,在整个中国北方都涌现了诸多的红缟珠和红缟环,并且在考古记录的统计中,出土墓葬的平均档次都相对很高。可令人惊奇的是,战国晚期到秦汉时期,红缟的用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类珠、环类红缟制品似乎一夜之间就消失了。红缟不再作为纯装饰品与其他玉器类制品配合使用,而更多的使用在装饰和实用并行的剑饰上,并且单独使用。这是玛瑙真正独立作为玉器一个品种的重要的里程碑,自此以降,玛瑙与和田玉彻底分家,玛瑙从此以后真正作为一个独立品种屹立于中国的泛玉器(或者称为半宝石)之林。同样值得关注的是,秦汉时期的红缟选料的审美观似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时的红缟制品的选料更多的出现了红白相间的原料。其中红料部分的红度也出现了下降,在白料中也出现了水晶化、半透明化的趋势。并且产生了原始的玛瑙俏色的取向,这一点同样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连云港博物馆馆藏的一件红缟剑饰(图)

  就很典型的反映了当时的审美观。

  王者归来

  红缟的产地同样是一个谜题,学术界对于红缟的探讨几乎为零,更无定论,只能从考古记录中发掘一些蛛丝马迹。个人做了个大致的统计(因考古报告公布程度和缺乏图片等原因,再加之个人对于考古记录的搜集也不可能全面,这肯定是个不完全统计),统计标本为红缟中最容易见到的红缟珠,标本数量41处。大约有50%或更高比例出现在今河北地区,其余约40%分布在今山西东南部、南部、山东西部、内蒙中南部、河南北部、安徽北部这一大片区域,基本属于今河北地区辐射区。剩余极少量的分布于今辽宁西南部、江苏、以及当时的楚文化区域。


  我们虽然很难根据这种统计得出一个结论,但仍然可以找出一个以当时燕赵实际控制区为中心的一个辐射区域。我们也参考了大量的古代文献,在战国时期,燕赵区域的玛瑙主要有两个产地,一个是今天的阜新辐射区(扶余和挹娄)进贡的“赤玉”,一个是河北省(蔚县、宣化等)自产的“琼玉”。参考现有玛瑙标本进行比对来说,红缟并不符合东北产玛瑙的一般特点,在未出现新的考古证据的情况下,基本可以认定红缟的产地位于今河北、山西东部、山东西部这一区域。在认可这个产地的情况下,从今日的河北产玛瑙的状况而言,也基本可以认定红缟的大型地表矿藏已经绝迹。


  红缟的表现也会根据产地出现细微的区别,以河北中南部的料子为最佳,通常表现为血色鲜艳,层次更多,并在红色中伴随黄色缟丝的概率更大,在出现白缟时水晶化程度较低。其次的是河北和山西交界区域的料子,血色同样鲜艳,并且血色的分色更细,有类似水墨画的效果,但较少见到黄色缟丝,比较多的出现白色缟丝的情况,并且容易伴随着一定程度的水晶化。其中质量比较差,也同样是最有特色的河北和山东交界区域(或者直接就是山东本地)的红缟,红色较暗,红色比例也较少,并通常伴随着水草纹(图)

  这实际上也就是今日市场对于红缟优劣贵贱的大致的评价基础(但并不代表当时社会的审美标准)。


  在红缟的价值重新得到收藏界认可的短短2、3年内,大量的新仿红缟制品如雨后春笋一般冒了出来。在此之前,藏家只需要认识红缟的料子和有一些基本的分辨新老玛瑙的常识就已经足够了。


  这一点现在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当前市价而论,春秋-汉红缟制品的价格是现代红缟仿品的20-50倍,这种巨大的利润空间让作伪者动力十足,并且。据说这些红缟原料大部分来源于河北省内和山西省内的地表零散遗存(这一点无处考证,只能通过总结红缟原石卖家和新红缟制作者的讲述得出,未必准确)。这些红缟原料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料质老化的情况(图),就给鉴定制造了更多的难题。

  先就新老红缟的几点重点做几点简易的说明:

  一、到代红缟作为当时最高档次的玛瑙品种,通常伴随着都是极高超的打磨和抛光技术,初看和现代红缟并无实际差异。只是几乎所有的老红缟都是使用兽皮抛光,而且抛光速度较慢,表面会产生不完全同相的断续打磨痕(图)

  而现代红缟通常抛光速度会较快,产生更加连贯的打磨痕迹。视觉效果上会有宝光和贼光的分别。但这一点没有量化和比对基础下,很难作为鉴定标准。


  二、同样是源于上一点提到的极高的表面光洁度,所以到代红缟是完全可以不存在风化纹的。但是收缩形态是必须的(图)。

  三、红缟和大部分玛瑙一样,实际上是可以产生包浆的,只是包浆的表现方式和玉器不同,这一点是鉴定红缟新老的最重要指标;


  四、红缟是质地最为紧密的玛瑙品种之一,到代红缟的崩口既不会产生以东红为代表的玻璃碴状崩口,也不会产生以南红为代表的片状纹崩口,它的崩口会更加柔和(图)。

  五、由于质地紧密,到代红缟的孔洞内部并不会产生很大的崩口,根据笔者所见的经验,孔洞也不会呈现很明显的喇叭状,几乎都是双面打钻,和所有当时的孔一样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台阶。而且到代红缟的孔洞内部会产生比较厚重的包浆,甚至比表面更加厚,这一点新仿品很难做到。


  六、到代红缟玛瑙的基本会顺着红缟的红色面来开料,把尽可能多的血色留在表面呈现,新仿红缟制品由于成本核算方面需要省料、就料的特点,常常会把缟层开到表面。这一点鉴定绝对属于偏门,不科学,但有时候还蛮有用滴。

  南红

  南红玛瑙是因其产地而得名的,具体产地主要是云南,其次是甘肃和四川。


  南红很早前就被人们开采利用了,玛瑙的古称“赤玉”就应包括南红玛瑙。


  南红玛瑙,常见的颜色为甘肃的柿子红,大红,粉,也有不常见的紫红,以及这些颜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变化色,包括接近透明的无色,都大致的定义为南红的颜色范围。颜色质感为胶质,除柿子红、大红以外的颜色都是由极细小的点状物构成。这种点状结构,在放大镜和相机微距下极为明显。而其白色的纹路多少则看情况,有像丝带一样的纹理也有白红相间一半一半。南红除了白色纹路及透明、半透明外有时会夹杂一些伴生矿,多为白色或无色水晶。


  南红玛瑙颜色鲜艳,质地细腻。在清乾隆年间,柿子红色南红玛瑙就开采绝迹了,现在传下来的南红玛瑙大多是汉到明,曾见过一高古粉色南红管。近年来开采出的南红矿绝大多数为粉色,偶有大红色,但数量极少。


  分辨方法

  【颜色】:南红玛瑙,常见的颜色为甘肃的柿子黄.(橙红),大红, 粉.也有不常见的紫红,以及这些颜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变化色,包括接近透明的无色,都大致的定义为南红的颜色范围.而其白色的纹路多少则看情况,有像丝带一样的纹理也有白红相间一半一半.这里注意,南红的纹路十分锐利,所有的纹路转折时候都会有明显的角度,(一个判定的重要标准之一)给人一种干净利索的感觉.(即是说红白分明!)南红除了白色纹路,红色向透明渐变以外不会有其他变化,(有时会夹杂一些伴生矿,为黑色或深绿色) 。


  【质感】:质感上,南红是胶质的.就算全红的珠子也不是不透光的,可以看到颜色由内到外是通透的,一致的.反言之,就算无色的珠子也有种朦胧的感觉,这里注意,这种质感是暂时无法作假的,除非老料新工.所以假南红基本都是做纯红的


  风化纹:珠子外表上,大部分老珠,特别是老玉髓/马瑙珠都会有半月形的风化纹.这种纹路主要是因为长时间使用的原因,天珠和其他高价值的老珠已经出现新仿的敲打制成的风化纹,但是可明显看出和表面包浆不符,而且大小统一,呆板,纹路深处无光泽(月牙形内部,老风化纹月牙内部是有光泽的)但这里注意,暂时没发现大批量产的染色南红做有风化纹,大部分都是直接高温烧色时候做出的玛瑙表面的裂痕。


  【形制与包浆】:形制上,常见的有橄榄型,圆形,南瓜性,片形.以及多面珠(6棱,8棱,12棱.等等)还有各种雕件现在市面上主要作假的为橄榄形以及圆珠,还有,注意老珠子在几百年的使用中也是和其他珠子穿在一起,所以打孔处的两端大都会有像切面一样的磨损;


  包浆上,现在已发现真珠子也有干涩的情况,但决不是新仿珠子或新工珠子那种明显的抛光表面,老珠包浆始终油润,自然,(这点所有老玛瑙,玉髓通用)。


  【打孔以及孔内】:南红玛瑙的打孔很有特点,可能为大料先双面打孔再出珠(孔不会很小),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所以,孔内因为磨损十分光滑,如果发现孔内有明显螺旋纹而且有白色粉末状,即可判定有新工或染色南红的嫌疑。


  红玛瑙原石:

  此种通常产于甘肃四川云南等地,色浅

  元代玛瑙:


  一、甘肃产南红,(以下简称甘南红)。甘南红色彩纯正,颜色偏鲜亮,色域较窄,通常都在橘红色和大红色之间,也有少量偏深红的颜色。其中的雾状结构出现的概率较少。无论是红色部分还是白芯,都具有更好的厚重感和浑厚感,相对类似于水彩颜料。一般认为甘南红的质量是南红中最好的.


  二、云南产南红,(以下简称滇南红)。滇南红的色彩艳丽,但是色调偏灰调(美学意义上的灰调,而非灰色),颜色方面色域较宽,可以出现从粉白、粉红色、橘红色、朱红色、正红色、深红色、褐红色等等红色调。视觉效果上容易出现表面雾状结构(或者说霜状结构),看起来有稀糊感。且雾状结构中雾易靠白调而非红调。出现白芯的部分容易出现半水晶质特征。相对类似于水粉颜料。(下图是比较极端的例子)

  (下图选取了一张混杂着甘南红和滇南红的照片,黑色部分代表典型的甘南红,黄色部分代表比较典型的滇南红)

  三、滇红,这个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红玛瑙品种,是一个偏重于历史性的概念,其涵盖的历史几乎伴随着整个滇文化的历史,本文中将不做详细介绍。但是滇文化使用的红玛瑙中,有一定比例的料子都十分接近或者就是滇南红(图)

  只是因为审美观的不同造成选色的差异,而并非品种的差异。所以特此说明,在滇红中符合南红特征的都可以划入南红探讨范围之内,这是两个部分重叠的概念,并不矛盾。


  四、新南红,就是所谓的老料新工的南红,这个在这一两年的南红市场很普遍,过去玩南红只需要认识料子就可以了,现在已经需要有辨别新老的能力了。新南红使用的都是老料的地表零散遗存,并没有任何证据证明有大型地表遗存的发现。新南红的料子有九成或更高的比例都来自云南,这个也应划入南红范围之内。


  五、新坑南红,这个更多是一种商业称谓,不在本文探讨之列。


  我们对于什么是南红的划分,其实是基于“种”的概念来划分的,也是根据矿藏的共生关系所来划分的,特别提到我们经常看到一些过于苛刻的标准,比如红度的标准、浑厚程度的标准来衡量是否南红,这也许是并不科学的,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同一块原料中难道红的部分就称为南红,白的部分就不算么?(图:南红原石)

  当然,更普遍的是过于宽泛的标准,不管三姑子六姨子都统统收容进来。这也是市场经济的必然,正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了。


  南红——如果历史可以还原

  在距今3000年的成都金沙,一群三星堆那场战争的胜利者、一群来自于遥远的黄河下游泛良诸文明失去家园的流浪者,也许还有一群可能是闪米特人后裔的中亚西亚游荡者以及一群印巴次大陆的贸易者,共同创造了中国最为灿烂的青铜文明之一——古金沙国。某一日,某位金沙国的能工巧匠沿用了三星堆先民使用贝币的传统,制造出了当前存世最早的一件南红制品——南红贝币,图,这枚贝币现在被保存在古金沙博物馆。

  时间流淌至距今2500年,伴随着古金沙国神秘的销声匿迹,同样神秘的古滇国慢慢兴起,他们有了和南红产地更加接近的优势,包含了为数众多的南红的红玛瑙的使用似乎贯穿了整个古滇国500年的历史。在第三代滇王国的最高统治者庄蹻之孙眼中,南红成了平淡生活中的艳丽色彩,他要求匠人用南红雕刻了甲虫和牛头,并将这心爱的玩物带进了石寨山M12号墓(图)

  自此以后,南红在古滇国的历史中就很常见了,南红被制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长素管,有的甚至饰以来自古印度河谷的蚀花技术,可以想象这些美好的南红被戴在这些神秘的颈脖上的鲜艳。看看李家山(时代相当于中原的西汉)M47号墓的图:

  博物馆的介绍说这是“珠被”,是“珠襦玉柙”中的“珠襦”,与中原的“玉柙”(玉衣)并列排列的奢侈品,看看其中是否能够找到南红的踪迹呢?


  古滇国灭亡了,南红这种材质却仍然在今云南地区保留了下来,但是通常我们认为在公元1世纪到公元10世纪这900年中的云南以外地区几乎没有发现,仅仅在草原丝绸之路的零散遗迹中有所发现,这些南红珠子通常缺乏有序的地层资料借以参考断代。


  我们迄今所知古滇国后最早的非云南的南红珠就是扁圆南红多棱珠:图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南瓜,以下也简称南瓜,我们通常把南瓜断代为宋辽时代,但是这个断代只是古玩行意义上的断代,并不代表实际的年代。这种断代方法是源于南瓜这一特殊形制,在大陆乃至港台的诸多权威出版物中,都根据宋代出土的诸多南瓜琉璃珠为这一形制进行断代。而实际上,这种南瓜形制最早见于古埃及,在我国的历史也起码可以追溯到战国,并且这种形制在明清的琉璃珠中也不少见。时间跨度长达2000余年。根据这点进行断代明显不具有科学性,也希望对考古资料研究更深的朋友予以补充.南红作为深海红珊瑚的替代品正式走上藏区的舞台。由于藏区使用的红珊瑚全部为所谓倒枝珊瑚,只产于日本海峡和台湾海峡,贸易的相对困难和本身珊瑚材质的珍贵决定了红珊瑚只是属于藏区高层的奢侈品,而广大的藏民也同样需要这些红色的寄托,于是南红真正的以批量产品的形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众多信徒的随身配饰。这种情况至早结束于清晚期,伴随着我们通常认为清晚期南红矿藏的枯竭,南红珠子的制作才基本告结束。


  其中值得书上一笔的是南红走入清代宫廷,由于藏区文化(主要是藏传)对于清廷的巨大影响,特别是雍正个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或喜爱或无奈的沉浸于藏区文化之中,南红伴随着藏区文化之中走入清廷也就变成了相当理所当然的事情,至迟在雍正元年(1723)年,南红走入清廷,记载其品种的名字叫做“红白玛瑙”(《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1,人民出版社,2005年)。图:

  就是中国恐怕最为著名的南红作品——玛瑙凤首杯。优秀材质和顶级工艺的结合,相信几乎每个人都会叹为观止。


  产地谜团

  简单的做了一张很不全面的图

  基本能反映南红产地、流传范围、甚至流传密度的一些问题。其中黄色区域代表了南红的流行范围,蓝色部分代表了南红的两个可能性最大的产地,红色部分代表了在编年史的宋朝之前(即公元960以前)南红的主要发现地,绿色部分代表了宋元明清时期南红的主要高密度流传区域。


  其中产地的问题值得多说两句,以下根据可能性的高低进行排序:


  一、第一产地肯定要谈云南的保山,这个地点在今天仍然供应着新南红制品九成以上的原料,南红原矿虽然被认为于清晚期绝迹(所谓清乾隆绝迹基本属于以讹传讹,我们曾经听到甘南区的藏民老人讲述在1949年之前还购置新南红,也看到过民国时期还在贩卖给外国人品相十分完好的大量南红珠串的照片,甚至北京故宫所藏的南红手串也明显具有清晚期手串的特点。这些证据都可以提供南红至早在清晚期才绝迹的旁证),但是今天的保山仍然每年可以发现一定数量的原矿遗存供现代人予以加工,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诸多的所谓“柿子红”南红就是产自那里。颜色艳丽,浑厚度糯感佳的材料有少量出现,大部分的材料还是颜色发粉,发透。但无论是颜色红的还是粉的都有一个致命问题,伤裂很多,很难创造出高质量的收藏品。


  其实徐霞客对于云南产南红就有记载,《徐霞客游记》中说云南有个玛瑙山,玛瑙山“上多危崖,藤树倒罨,凿崖迸石,则玛瑙嵌其中焉。其色月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随之深入,间得结瓜之处,大如升,圆如球,中悬为宕,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养之,其晶莹紧致,异于常蔓,此玛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积而市于人者,皆凿蔓所得也。”这个玛瑙山在哪里尚有争议,不过作为一个辅证还是需要列明。

  左:保山原料,右:凉山南红原料


  二、第二产地我们需要谈到的是甘肃的迭部,这个区域的老南红珠子的密度异乎寻常的高,并且具有地域辐射性的特点。我们找不到县志方面的有关记载,但是我们根据一些回忆录性质的记载表明北京首饰公司80年代曾经在迭部开过矿,尽管我们认为这类开矿基本就是表面捡拾的方式,但是仍然可以基本认定这是一个重要产地。


  三、第三产地估计大家听得都比较少,尼泊尔。这个观点大概比较早见于上世纪80年代的欧洲的学术刊物,我们没有资料和条件判断这种产地说的正确与否,但是尼泊尔的老南红数量是绝对不少的,并且有近年大量流入(或流回)中国的实际证据。


  四、还有一些零散的说法是在青海南部、川西区域的说法,不过至今为止实在缺乏证据,不足采信。


  五、我们还看到了一些最近这几年以宜昌为代表的金沙江-长江流域发现小块南红原石的说法,据称这些是顺金沙江而下的,本文亦不做讨论。不过值得指出的是,有一些南红爱好者根据这些小块原石就得出南红分为籽料、山料的区别,是相当缺乏依据的。


  四川凉山地区的南红材料。凉山地区的南红是目前已知的品质最好的南红玛瑙,其颜色艳丽,润泽度浑厚度佳,完整度好。这点是历史上任何其他产地南红都不具备的优势。凉山产南红既包含了已知的其他南红产地的色彩,也有一些本身特有的颜色。


  综合目前已知的南红材料和以往业内的常规说法。按颜色可以将南红分为,锦红,玫瑰红,朱砂红,红白料,缟红料。


  锦红:颜色以正红、大红色为主体,其中也包含大家所熟知的柿子红。


  玫瑰红:颜色相对锦红偏紫,整体为紫红色,因像自然界的玫瑰色而得名。


  朱砂红:红色主体可以明显看见由朱砂点聚集而成,也有的呈现出近似火焰的纹理。


  红白料:红颜色与白色相伴生,比如常见的红白蚕丝料。以红白分明者为上品。


  缟红料:有着以红色系为主体的缤纷纹理的南红材料,因其纹理类似红缟纹理,故被玩家们们称为缟红纹南红.

  缟红鱼 :

  说到这里,再谈南红在藏区流行的历史、原因,甚至内涵,篇幅已经很不够了,所以不妨让我们就着原石的问题谈谈南红的内部结构。


  我们在前面谈到了红缟的肉眼结构是层涂式的,而在南红之中的肉眼结构是点墨式的,即三价铁在肉眼上呈现的是非常细小的红点。红色色度较高的南红是因为红点的密度高,肉眼就不太好分辨,而色度较低的南红就会很容易看出很清楚小红点的分布,正如本文选取的图:

  【这一点看起来虽然无足轻重,但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这是鉴别是否南红材质的最重要的标准。在现有的用以伪造南红的料子中,还没有看到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


  另外还值得指出的是,现在新的南红制品中疯狂爆炒的概念——柿子红(图)

  这个概念只是一个颜色定义的概念,它符合了现代人对于南红审美的要求,也很好的解决了老南红绺裂出现率极高、品相通常较差这些问题。但这绝不代表着产地和品质的根本差异。如果说有差异只是一般柿子红南红的原矿通常都比较小(原因尚不可知,也许是因为矿脉中缺乏水晶化杂质的原因),如图

  但从总体而言,可以肯定只是由众多保山产南红原石中选取的具有柿子红这种色彩的南红而已。


  请欣赏欣赏故宫的馆藏盆景(图)

  南红跟各种宝石、半宝石放在一起似乎也毫不逊色呢。


  南红之于藏区的用途、内涵、意义

  在藏区藏民喜欢南红,它可以用于止血(磨成粉末),甚至供奉。


  南红——南红珠子何其多

  南红珠子通常都是我们认识南红的第一步,南红被做成珠子的比例在南红制品中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其实在当代华人体系的文明中,一般都把珠子作为玉器的副产品,几乎没有太多的关注和研究,而在西方文明中将珠子作为饰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做研究。在这个方面我们还有极其长的路要走。正如挪威卑尔根大学的亨什伍德博士所说“珠子是传统社会一种严肃的物品,通过这些物品,可以确认主人的性别,年龄,社会地位以及民族。”


  一、南瓜(图):

  前面已经说过介绍过,这种珠子暂时被认为是宋辽时期(仅指相当于内陆朝代而言,下同)开始出现,基本在元明达到巅峰,清代的南瓜已经较为少见。一般我们认为矮桩的南瓜的年份相对要早一些,能够达到宋元。中桩的南瓜一般认为是元明时期的产物,其中出现尺寸超大(直径30公分以上)的都基本认为属于这一时期。高桩的南瓜(图)一般被认为是清朝或者稍早一些的。

  南瓜因为年份和工艺的原因,一直都是南红中最为昂贵的,一个40的超大南红品相完好的情况下大约的市场价格可以达到3000元左右。一颗小南瓜至少也需要几百元的价格。


  二、朝珠:图:

  这是南红从西藏走入清廷之后出现的,属于内陆地区的产品(亦常见于云南)。一般都具有形制规整、圆形周正、抛光程度高、极少出现白芯的特点。比较容易和藏区的圆珠产生混淆。由于整个上层文化对藏文化的偏爱,所以就在清朝规制之外出现了南红的朝珠,在不敢使用南红朝珠的官员中,似乎也有使用南红的倾向,我们从一些历史遗物中可以看到一些南红材质的分珠(即朝珠串中那4颗大珠)、三通、背云、佛头、佛嘴、坠子等。一般这些南红配件都配合象牙、翡翠材质使用为较常见。十分罕见的南红雕花珠绝大多数都是属于朝珠范围的。清手串珠也同样属于此范围。


  朝珠的价格也是南红中非常高的,主要原因是制作的精细程度较高,并且由于内陆人并不以南红入药,所以一般品相相对完整。一颗好的南红分珠的价格可以达到2000以上。一颗普通朝珠也要几百的价格。


  三、藏区圆珠,图:

  绿色线圈起部分,这种圆珠一般认为是藏区相对较晚出现的一种珠子类型,年份大概是清代,可以延续到非常接近新中国时期。俺所读有限,没有办法考证到底是受朝珠影响,还是影响了朝珠。总之这种在成本核算方面并不太合算的珠子就流行开来了。在俺个人的经验中,圆珠出现的地区一般而言都更接近中原文化。


  圆珠的品相一般相对较好,而且确实也更适合近现代审美观,所以价格也相对不错,一颗较完美的圆珠也需要几百元甚至千把元。一般的小圆珠也要200元左右一颗。


  四、扁珠。又称橄榄珠,因型似橄榄而得名。扁珠的历史相当悠久。在欧洲的研究中把这类橄榄珠断代断到17-18世纪,以俺的经验而言,这种断代是十分不科学的。其实扁珠的形制亦有分别,形制不同年份应该说差距很大,一般可见的分为两种:


  一种是不规则扁珠:图

  具有相对随型的特点,珠体一般都不太具有对称性。珠体一般相对较大,珠子的包浆通常都极其厚重,孔洞也极其古朴。这类珠子参考随型蜜蜡珠的断代,大概应该看到元明时期甚至更早。其实这类南红也是相对少见的品种。


  一种是相对规矩的扁珠:图

  蓝色线圈部分,具有明显的橄榄型特征,珠体具有较好的对称性。这种珠子恐怕是最为常见的南红珠形制。这种珠子的断代基本可以认同17-18世纪的,但是最早出现时期应该稍微看早些。18世纪之后其实这类珠子也在大量流行,直至红色中国前这种珠子形制才告绝迹。


  扁珠由于流行时间长、范围广、产量高等原因,再加之扁珠通常都被用于藏民敲击碎块药用造成的品相残缺,价格相对较为亲民。一颗品相较完美的扁珠也就在大几百到千元左右,品相一般的百来二百也就可以成交。


  五、算盘珠:图

  黄色线圈起部分,又称片状珠。这种珠子应该出现的时间最晚,大概应在17世纪左右,同样也是应该在清末民国停止制作。这种珠子的制作工艺水平高低差异非常之大。高档的算盘珠形制取料也会非常讲究,形制也非常规整,甚至部分在90度交角处有平台过渡(类似于清扳指的边角处理),抛光也非常好。而质量较差的算盘珠无论是选料还是工艺都比较粗糙,有部分不抛光。


  由于工艺和品相的不同,价格也存在巨大差异,基本价格是要比同品质的扁珠稍微便宜一些。


  六、扣子(图)

  这类东西大部分见于云南及云南的辐射区域。形制特殊,一眼大概就可以认出,一般色彩都偏浅些,品相较好。这些扣子一般都认为是无疑问的清代制品。价格也是诸多南红珠中最便宜的。

基本我们能经常看到的就是这6大类,我们不能经常看到的古滇国红直管珠、古滇国乳突、西亚形制的南红多棱、嘎拉哈、尼泊尔蚀花等等珠饰类的东西其实都有见南红材质的。


  南红——拾缺补漏

  一、先和大家一块欣赏一下南红雕件。南红雕件的历史在不考虑云南的情况下,现在流行的说法是始于辽金,但这种说法未见实物支撑。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南红雕件大约应该在元明时期(图)

,,,这个时间窗口应该认为是有效的。南红雕件的黄金期当然出现在受西藏文化影响颇深的清朝,我们看到其与名贵材质的搭配(图1和紫檀,图2和染色象牙)都反映了南红在清廷的地位。

  这种审美同样也影响了民间,但是民间的南红作品绝大多数都是立足于俏色这一审美视角的作品,如图

  下图:上面两小孔为后打,边子上有磕


  二、关于新南红制品的等级问题。当前新南红制品的顶级颜色应为“南瓜红”,而非“柿子红”。

  “柿子红“:


  三、关于新南红制品是否具有收藏价值的问题。毋庸置疑,一种已经绝迹或者濒临绝迹的材质,具有美的普遍特点,这当然就有了收藏的价值。而且新南红制品确实也克服了老南红品相普遍品相较差这一问题。这一点实际完全可以参考今日和田籽料雕件的流行,又老又好的当然最好,没那么多老的,正经料子的新的也不错。下两图基本反映了新南红制品和不同艺术风格结合的魅力。


  四、那么怎么给新南红制品估价呢?

  我们首先可以很清楚的知道新南红珠子的市场价格大约是在60-120元/颗,这个价格反映的基本就是材质价格。有了这个标准我们就有了大致的估价基础。这个雕件目测大约在40*30左右,那么材质的价格大约应该在500-600元左右,工艺方面参照扬州和田玉雕大概在400-500元,所以估价一千元左右的。如果非要说估价偏低,那么就是没有考虑到当前南红制品达到这个工艺水平确实较少。经济学上称为“相对稀缺性造成的溢价”,而这种溢价在低门槛可复制的情况下,很快就会从高乖离率的价格回归到价值中枢附近,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


  五、还有一个朋友提出的问题是南红的欣赏问题,这个问题实在过于庞大,俺觉得这个问题不如换成“南红为什么会招人喜欢?”或者再通俗再市侩一些:“南红为什么可以炒得那么贵?”


  1、南红是玛瑙中最为温润的品种之一,他完全符合中国文人对于大玉器范畴的要求——温润。


  2、南红无疑是最让把玩者拥有成就感的玛瑙,南红久放会变得失去部分光泽,而当你有时间捡拾起来的时候,它能迅速的变成油光四溢起来。这种被人承认的心理暗示的力量无疑是巨大的。


  3、绝不能忽略的还有审美观的重要影响,红色中国的旗帜下成长的我们,不可避免的就会有对这种鲜红颜色的偏好。


  4、南红矿产的枯竭同样能够让人产生供求关系变化的心理预期。


  5、南红和藏区文化的联系同样也是一个源动力,一旦贴上藏区独有标签,无论是南红还是藏蜜蜡似乎都有了新的炒作点。


  这些当然只能是一个大概,但是对于南红来说——其实不单只对于南红来说——这些确实是升值的重要要点.


  假南红:

  假南红的特点! 1 .没风化纹 2 颜色暗淡 3 里面有白色条纹 【纵向分布】 现代玛瑙烤色!

  真的:

  什么是缠丝玛瑙?高古缠丝玛瑙,通常产自西亚,故又称西亚珠。此类珠子一般都巧妙利用玛瑙上的美丽花纹,以形成缠丝,带眼等形态。通常年代由公元前2000年前——公元300年左右,约等于我国纪年的商代——西汉。在公元900年左右(约是我国纪年唐——宋)又经西域有过大规模输入。


  黑玛瑙:自然界少见黑玛瑙,目前中国珠宝市场上的黑玛瑙都是人工着色而成,其色浓黑,易与其他黑色玉石相混。以其硬度大于黑曜岩等区别。

  西亚黑缠丝玛瑙:

  上图主要表现珠子的皮壳和风化纹,这只是西亚缠丝玛瑙的一种。也是通常所见的。


  重点补充:风化纹的多寡很多时候还未必可以作为鉴定年代的标准,在国外的研究中,形制还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比如在美索不达米亚、乌尔系之类的遗址中,出土的珠子的风化痕迹并不是特别明显,其实在古埃及18王朝、古埃及新王朝的珠子似乎也多少有类似特点。但是话也要说回来,必须要说明的是,在相邻的亚述系的玛瑙珠子,打磨痕迹就几乎和其后4000年内西亚和中亚的打磨方法如出一辙,因此在亚述系的珠子来说,风化痕迹的多寡确实是鉴定的重要标准。这是由于打磨方式的不同决定的,就如同中古明清玉的包浆更多的要比真正的高古玉包浆要重(比例,非个体标本)一样。下图为有发掘记录的黑玛瑙眼珠,美索不达米亚,2000BC,是大英的馆藏:

  下图药师珠!药师珠又名西亚圆线珠。古代波斯国和萨珊王朝@的贵族们对此类珠子情有独钟,这类西亚圆线珠也称药师珠从出土资料来看制作年代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7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外形多为扁豆型的珠身,而珠身中间有一条白色的条纹,每颗药师珠的纹路都是天然形成的,属于天珠族群的一种。

  1388年, 明洪武二十一年曹昭撰著《格古要论》,共3卷。上卷分古铜器、古画、古墨迹、古碑法帖四论,中卷分古琴、古砚、珍奇(包括玉器、玛瑙、珍珠、犀角、象牙等)、金铁四论,下卷分古窑器、古漆器、锦绮、异木、异石五论,共13论。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物鉴定专论。《格古要录》书中所详细的记载了合子玛瑙和截子玛瑙。此类珠子确切说应该叫圆线珠,真正的药师珠俗称腰缠玉带,药师珠的年代大约属于公元前2000 ~ 4000年时期,考古学家们陆续在伊拉克、、等国家找到此类天然的珠子。也许是由于贸易互相来往的因素,在喜玛拉雅山脉群周围的国度,过去与现在也持续大量地发现药师珠的踪迹.断定药师珠新老大多是从风化纹多寡作基础来判断,从串珠子均属不规则的扁圆形珠体,表面布满老伤.此类公元6世纪的老药师珠极其少见.

  “药师珠”一名的由来,据说若在密封的小空间中,将药师珠握于手掌中心,令其珠体温度升高,一段时间后开启,则会自然散发出一股药香味道,因而得名。而传说中,药师珠还有疗病与避邪的功效。


  药师珠作用:象徵药师佛的佛力庇佑,解除烦忧、消除恶气,平安顺心,增福增寿。 许多事情只要心情放轻松,都会获得解决;就像药师珠给我们的启示:少烦恼,增福寿。

  品相皮壳都是一流的。

  这种油性,好像深达皮壳一定的厚度,润、不刺眼。体会下和田和青海的却别也许有感觉。呵呵,马蹄纹是不规则的嵌入其中,这是鉴别老珠的关键!满风化纹的形成更是不易,一般都认为传世千年以上才会有,其准确性待考。但目前很多情况下是作为鉴别和断代的依据。等同于和田里有橘皮纹一定是老物的概念!

  风化纹和玉器包浆的概念相似,只是玛瑙固有的结构才会有。取决于使用的频率、保护程度。有些战汉西周的珠子或某些品种的玛瑙就不起风化纹。如西玛、辽金红玛瑙等。出土的一般都少风化纹或没有,但会有灰皮,就像玉器上的沁!传世的基本都有风化纹,风化纹的形成主要是氧化,而且是缓慢的氧化过程加磨损。说到没有风化纹的高古玛瑙,其实这是很普遍的,但这种玛瑙的皮壳有其不可仿制的特点,一般称为“光气”如下面借来的图。喜欢风化纹是我个人的偏好,也叫傻开门吧。推荐刚开始玩的朋友,吃药的几率相对低。总之,鉴别是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的,没有风化纹就要有没有灰皮,没有灰皮就看光气,当然最重要还要结合孔来看,才会准确无误。


  缠丝玛瑙较易起风化纹,红玉髓或单色的玛瑙则少。大概是缠丝玛瑙的结构和多层次性决定的吧。当然打磨工艺也有很大的关系。


  下面图是战国红缟环,没有风化纹,但请注意光气!

  下面是个假红环!!注意他的 弧型的 打磨 痕迹!

  真环的 微痕迹!见下图!

  左老 ! 右新!


--回复:“玛瑙”进入可了解更多玛瑙收藏知识。

欢迎老朋友分享本平台及内容:

1、欢迎大家将龙腾古玩城官方微信推荐给有兴趣的朋友。

2、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腾讯微博,或者发送给朋友

欢迎大家互动交流:

1、如果你想和我们互动交流,请登录腾讯微博@龙腾古玩城

2、欢迎大家加入龙腾古玩城收藏圈QQ交流群:24710321,与全国藏友实时交流。

3、欢迎大家通过微信或手机QQ登录本平台微社区,与全国藏友实时交流。

4、您也可以加微信/QQ:2913528518与本平台主持人交流。

欢迎藏友积极投稿:

相关古玩艺术品收藏类原创藏品图片及文章请发至邮箱:2913528518@qq.com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进入“龙腾古玩收藏圈”微社区论坛,可以与全国古玩收藏爱好者进行互动交流,你可以发帖分享你的收藏知识及经验,还可以发布图片进行藏品展示!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