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深圳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1:五年内深圳不会扩容!

2021-09-22 09:06:34

(深圳湾大桥)


4月12日,深圳发布了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深圳又一次进入了沸腾模式,,猛啊;也非常兴奋5年后深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要超过1万美元了;搞房地产的、炒股的,也都开始从中发掘题材了……


我花了一整夜看这个5万多字的文件,有兴趣者可以到“深圳政府在线(http://www.sz.gov.cn/cn/)”上去下载原文。

 

首先必须说,这个虽然看起来很枯燥的文件,但的确是个可以引领深圳未来的很有高度的规划,很多地方让人很兴奋。

 

但我今天要说的重点是,我读完文件,一个基本判断:去年以来呼声高涨的深圳“直辖扩容”,至少在十三五期间,不会成为现实。

 

有两个证据支撑我做这样的判断:

 

一、“超大城市”的定位被删除。

 

这个《纲要》在今年1月的时候发布过一份《纲要(草案)》,当时媒体报道集中突出的要点是:市委书记马兴瑞和市长许勤,都提出了“超大城市”概念,深圳将首次作为“超大城市”制定五年规划




当时公布的十三五规划草案里,关于深圳要成为的“十个城市”的定位表述是这样的:

 

努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努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建设全国经济中心城市

    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建设智慧城市

    加快推进深度一体化,建设现代化超大城市

    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国际化城市

    全力补齐民生短板,建设民生幸福城市

    激发文化创造力,建设

    不断提升法治能力,建设一流法治城市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城市

 

但这次公布出来的确定版十三五纲要,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超大城市”的表述被删除了。

 

确定版里,关于深圳要成为的“十个城市”的定位表述是这样的:

 

建设国际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建设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

建设信息经济为先导的智慧城市

建设协调均衡的现代化城市

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城市

建设更具影响力竞争力的国际化城市

建设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建设更具鲜明特色的

建设一流法治城市

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城市

 

两相比较,深圳的十个城市定位里有九个只是措辞上的变化,核心丝毫没动,但只有第四个定位出现了变化:从原来的“加快推进深度一体化,建设现代化超大城市”,变成了“建设协调均衡的现代化城市”。


这样改完之后,这个定位可以说是完全没有了想象空间,根本不算是个定位,因为深圳本身已经是一个现代化城市了,什么叫“协调均衡”?和草案相比,描述的准确性和想象空间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我理解的原因是:

 

1、  怕引发社会关于深圳要直辖扩容的误解。


草案这样说:“加快推进深度一体化,建设现代化超大城市”。结合着深圳这些年来年年都要炒作一回的“直辖扩容”,的确会让人觉得,深圳要在十三五期间,寻求针对东莞惠州的扩容或者直接升格直辖。政府不想加剧这种传闻,因此采取了谨慎的表述。


但实质上,纲要里这个“深度一体化”,指的只是关内外一体化,而不是要“深莞惠一体化”。而这个“超大城市”,指的也是人口“超大”,而不是面积“超大”。


2、  超大城市与现行国家精神不符。

 

20147月,。11月又出台城市分级标准,深圳这样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被新增设为“超大城市”,更属于人口严控对象。

 

这是唯一的一处措辞改变,我认为这样的表述,显示出深圳市政府在对待这个问题上不想给外界任何猜想的谨慎态度,尽管深圳台面下依然是按照人口20000万的“超大城市”去规划的(纲要里有两处提到“超大城市”)。

 

 

二、对“深莞惠一体化”的重视程度,低于外界预期。

 

纲要5万多字,涉及到深圳城市定位、区域定位、对外开放协作的主要在第七章“建设协调均衡的现代化城市”和第九章“建设更具影响力竞争力的国际化城市”

 

主要说来是三点:

 

1、东拓。在强化福田-罗湖中心和前海-南山-宝安中心的综合服务功能基础上,加快培育龙岗-坪山东部发展中心。

 

2、深度一体化,打响关外攻坚战。“开展特区一体化五年攻坚行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把更多的资源、财力向原特区外倾斜,市本级财政投向原特区外及一体化项目的投资占全市比重提高到80%以上(十二五期间是70%)”。这部分用语最重,规划最细。



3、粤港澳大湾区。一个是打造世界一流湾区城市。另一个是:推动与港澳合作,推动粤港澳湾区城市一小时通达。再一个是珠江口东岸协同发展。

 

但是,对深莞惠三地衔接协作,却放到了珠江口东岸协同发展的栏目下面。

 



这些年来,从深圳城市发展的角度讲,向东莞惠州“扩容”已经是既定事实了。不说产业的转移合作、交通一体化的协调,单是自2007年之后,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工薪阶层以及房地产投资者都逐步的到东莞惠州置业买房。而自去年以来,深莞惠一体化的呼声也是空前高涨,关于深圳扩容直辖的传闻甚至一度开始细化到时间表。

 

从这些角度看,市场对官方的期待是:深圳的十三五纲要,至少应该是三个方向齐头并进的,一是本城的一体化发展,特区外的投资要快速跟上,欠账要快点补齐,这一点政府给出了扎实的回应。二是向外的开放,城市的国际化定位方向要给出来,深圳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国际化都市,这一点政府也给出了扎实的回应。三是区域化的布局,也就是都市圈的发展规划,要确定。因为一个按照2000万人口规模规划的深圳,必须面临着人口的疏导。从这一点讲,深圳的十三五纲要,没有理由不对“深莞惠都市圈”的构建,给出更为详细的规划,包括:三地的产业协同;三地的轨道交通如何对接,如何疏导更多的深圳人口到临深区域;三地结合部的配套建设如何协同;如何协同回应临深区域置业者的实际生活难题等等。


但是恰恰是这一点,纲要里不仅对深莞惠三地的规划几乎是一笔带过,更是把深莞惠一体化放置于整个珠江东岸,和与深圳普通市民几乎毫无交集的深汕合作区并列在一起。看起来很明显,深圳政府好像压根儿不怎么重视深莞惠三地的一体化。

 

想想看,连那个连接深圳机场已经被香港决议暂缓建设的港深快轨,深圳还要郑重其事的写到纲要里说要继续推进研究。那么,可以惠及更多老百姓的深莞惠三地的一体化,又有什么理由不能给出更为详细更为高瞻远瞩的规划呢?深圳市那些全国屡屡排名前列的规划官员,完全有这个能力和高度。

 
(珠三角一小时都市圈)


对深莞惠都市圈的漠视,不仅不符合深莞惠三地近年来日渐联系紧密的事实,也不符合深圳构建“超大城市”需要疏导人口的自身利益,更不符合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规律——看看东京、纽约、巴黎、伦敦的发展历史,无一例外的都是在高度城市化之际,开始走向“都市圈”。


什么原因我不知道,但我只能说,深莞惠都市圈的构建,应该出现在十三五纲要里但没有出现,这个只能解读为:深圳在十三五期间无法扩容。如果有这样的预期,政府不会不都市圈的构建留有余地。

 

但扩容不扩容,在我看来,真的不重要。如果能扩容,可以更好的推进深莞惠都市圈的形成,不扩容,也无法阻挡深莞惠一体化的步伐。本质上,大都市圈的形成,是市场规律运动的结果。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