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谢恩答疑02 | 为什么称基督为“道”?

2021-09-12 14:21:05

新约为什么称基督为“道”?旧约有没有这种观念?


约翰福音的开头说:“太初有道”(约1:1)、“道就是神”(约1:1)。“道”的希腊文是logos,在新约中出现300多次,大部分地方都译为“话”,如“这话(logos)不是人都能领受的”(太19:11),英文钦定本译为word(话语),中文思高的约翰福音直接译为:“在起初已有圣言”(约1:1)。如果先从字面看,“道”意为“话”或“言”,以此作为切入点,或许可展开对这一问题的讨论。我们先把几处放在一起对照看一下: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约1:1-3)

 “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神说:‘诸水之间要有空气’……神说……神说……神说……神说……神说……神说……神说……事就这样成了。”(创1:3、6、9、11、14、20、24、26、29)

“我们因着信,就知道诸世界是借神的话造成的;这样,所看见的,并不是从显然之物造出来的。”(来11:3 )

“因为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诗33:9)

将以上四处经文对照,我们可以肯定新旧约是一致的。虽然旧约是用希伯文写成,而新约是用希腊文写成,原文所用的文字不同,但要表达的思想却完全一致。“神说”就是“指神的话”,万物是借着祂的话造的。“话”就是语言,或话语,他“说”有就有了,“命”立就立了,“说”、“命”都是指“圣言”或“语言”。

何谓“语言”?

我们从别人口中所听到是不是语言呢?仔细想想,其实那并不是语言,我们用耳所听到的只是声音,若不用心听,往往并不真正了解对方话中之意。人表情达意的方式有很多,如哑语以及其他肢体语言。语言的表达方式并不是语言本身,而只是语言的传递媒介。

人的语言到底是什么呢?本质上应该说是我们内在的思想、心思或想法。口舌所发出的声音语言,或其他肢体语言,都仅仅是对我们内在思想的一个描述或绘制图,所以内在的思想才是人的语言,思考时就是自己在对自己说话。如果说内在思想是人的语言之本身,那么外在的肢体语言就是思想的“像”了。我们暂且称内在的语言——“思想”为“实体”,外在的语言是其“像”(希腊文charkter,来1:3)。所以,我们听人讲话的时候,要用心听,否则很难借着“像”看清“实体”本身。这就像是借相片认识、了解本人,透过相片所了解的是肤浅与有限的,同理,借着某人的肢体语言来真正了解其思想也是有难度的,甚至认真听讲经都会误解对方,更何况没有认真听。如果本人讲话都难以使听的人真正明白其意,那传话的人(即便不是故意的)常歪曲别人的意思,就不难理解了。

人发明文字,为的是把肢体语言,用符号记下来,更方便彼此交流沟通,因此就有了文章与书籍。为便于解释,我们暂且称这些表达肢体语言的文章或书籍为“字句”。这“字句”还算不上是思想的像,仅仅是肢体语言的符号或像,写出来的比说出来的更难使人认识思想,所以,看某人的书不如听他的课,甚至听录音都不如到现场。所以,我称“字句”为肢体语言的像。

用肢体语言与字句虽然都是在表达同一个思想,但效果却不完全相同,如同再复印的黑白身份证。肢体语言相对更丰富一些,产生的误会相对也会少一些。比如对酸甜苦辣的描述,肢体语言可以用表情及抑扬顿挫的声调配合,但文字语言有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字句是肢体语言的“像”,而肢体语言是字句的“实体”,像与实体之间必然会有极大差距。

我们可以停下来稍微思想一下,肢体语言所扮演的角色。就它和字句的关系,肢体语言是字句的实体,字句是肢体语言的像。但就它与内在的语言——思想的关系而言,思想才是实体,肢体语言只是思想的像。因此,肢体语言有双重角色,既是实体,又是像。当肢体语言对字句而言是实体,对思想而言是像,这就证明肢体语言并不是语言本身,因为它是相对的语言,而非绝对的语言。

同理,我们之所以里面会有一个“思想”或“心思”、“想法”,那是因为经过思考之后才产生的,并不是生来里面就有想法。只要有思想过程,就得先有料可想,而各种的知识材料又是经过感观从外界所学得的。因此,内在的思想也不是真正的“语言”本身,它也是某物的像,当某物某事展示在你眼前时,就等于是在向你说或介绍自己,比如当你看到一棵树时,有人听到树说的漂亮,有人听到果子美味可口,有人听到它生命的优美,有人听到果汁的营养……这些都是人思想的实体,思想是实物语言的像。但实物语言也非语言本身,它也是在言说其实体,如一个酸的水果在对人言说酸一样。

以此类推,可以用理性去寻找语言的源头,即找寻一个只是某像的实体,不再是另一实体的像的东西。若我们的理性能找到的话,那你就找到了真正的“语言”本身。在我们的理性中似乎瞥见了它,但又看不到它,因此,我们确知它的存在,而却不能认识它。因为真正的“语言”本身是绝对的实体,为把这绝对的实体与其他相对的实体加以区别,故称之为语言的“本体”(希腊文hupostasis,来1:3)。

各行各业、各科各类,以及万事万物都有其道(或者说是规则、法则、逻辑等丰富的知识),但这些都不是语言的本体,当看到本体时,各行各业、各科各类,以及万事万物也就都归为一了,都是出自“语言”的本体。这本体的语言希腊文称之为logos,和合本译为“道”也是有道理的,因各行各业、各科各类、万事万物等都有自己的道行或道理,但道行或道理的根源都是logos(道的本体),而这个“道”的本体,虽能在理性中瞥见,但随即又像流星一闪即逝,人靠理性无从认识,因此,人只能知道它的存在,却不能认识它,虽想拥抱它,却如捉影。人之所以不能认识它,是因为人已经犯罪堕落,与本体的语言隔绝,滑向无底深渊。

在约翰福音中,作者使徒约翰就是在向堕落的世人传福音说:“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这道太初与神同在。万物是藉着他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藉着他造的。”(约1:1-3)“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1:14)“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1:18)这本体的“道”或“言”,乃是有位格的,是“神的像”(林后4:4),并且是“神本体的真像”(来1:3),祂是生于本体的本体,即神的独生子,祂比我们所能看到和能想到的所有的实体的像更真实,是实实在在的一位存在者,祂就是神,万物都是借着祂造的,凡被造的没有一样不是借着祂造的,祂,即“圣言”、“道”,就是神的独生子;祂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14:6),祂“就是那真光。”(约1:9),“他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他。”(约1:11) “光来到世间,世人因自己的行为是恶的,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的罪就是在此。凡作恶的便恨光,并不来就光,恐怕他的行为受责备。”(约3:19-20)然而,“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3:16)这位“语言”的本体,曾来到世界,祂就是基督。

我们透过认识基督,透过基督认识父神。我们能认识这位基督的唯一途径,就是借着,本身是神的特殊启示,因为是圣灵所默示(这是指成书的方式),但就其内容而言,是对神特殊启示的文字记载。

特殊启示是神的作为,也就是那位无形无像,眼不能见的神所使用的肢体语言。因为“神是个灵。”(约4:24)所以,祂的肢体语言不像人的肢体语言,而是借异梦异像、神迹奇事、历史中的作为等,神以此为祂的肢体语言,将祂自己启示给我们,最后更是借着祂的儿子亲自道成肉身来向我们启示祂自己,好使我们透过基督来认识祂——公义、圣洁、仁爱的神。

神为了无误地把祂的启示传讲(说)给我们,圣灵就默示四十多位作者,用了大约1500年的时间将这些特殊启示笔之于书,即原本。那原本的相比特殊启示本身,还是有一定差距,因为文字的记载只是肢体语言的符号或像。

可是,原本的,只有一本,神爱我们,为了使更多人能读到神的话,认识神的话,圣灵就感动很多人转抄、誊写了,因此,就有了抄本。但抄本相比原本又略逊一点,因原本完全无误,而抄本就不可避免,这也是抄本与抄本会有些微差别的原因,因为抄本是原本的像。

神爱我们,为了使各民、各族、各方的人都能读到神的话,圣灵就赐给许多人语言的恩赐,使他们有能力翻译,这样就有了很多种译本。但译本相比原文,更是略逊一筹,并且夹杂着个人的理解,因为译本是原文的像。

对于译本而言,就有许多地方,往往是关键的地方,翻译并不精准,因此就需要多个译本并跟原文相互参照阅读,以使我们的理解更靠近原本的意思,只有靠近“原本”的意思,才靠近神的旨意,才更清楚认识基督。

虽然我们所接触到的版本基本都是译本,最多也就是原文,并不是原本,甚至连抄本都不是,仅仅是抄本的拓本,可以说是原本的拓本的拓本,但并不表示我们完全不能从中认识基督,因为神的话并不限制在文字中,乃是借着“众先知”,又是“多次多方晓喻列祖”(来1:1),意思是神借许多先知,用多种方法和方式晓喻列祖,即便在抄写和翻译时会有些微误差,由于它表述的方式与内容是多样而丰富的动态语言,因而,一个被圣灵重生的人,只要用心灵以信心和祷告的心去听、读(参小要理问答第90问),并且在整本的大原则下,再用以经解经的原则,前后相互参照,新约与旧约相互参照,用明显的经文去解释模糊的经文,用新约对旧约明显且清楚的解释为准则,以动作、故事、比喻与教训参照,即使个别字词有误也不会改变或影响所要“言说”的基督,更何况真理的圣灵同时也在引导人借着听、读字句的把基督启示在人的心里。

当圣灵借此上的丰富语言对人心说话时,人就能领会其中所记之特殊启示的真实含义,即的精意。当我们开始注重的精意时,就是一部活的书,也是赐生命的天书。若是仅仅注重的字句,就把这活的书变成了一部死书,或定罪的书。

时代的犹太人所用的(即旧约)既不是原文,更不是原本,也是翻译本,即七十士译本,主引用时都是引用这个译本,使徒们也都是使用这个译本。既然上帝许可原本失传,同时也降低或缩减原文的普及性,而大大提高翻译本的广泛使用,并由主和使徒们所印证,这就表明神更愿意人人都有读,远比少数人读原文再解释更蒙神喜悦(当然神也特别使用这些学者来翻译使之更为普及),这样也可避免人过于崇拜原文或原本,使之偶像化(试想:假如上帝所写的十诫石版没有失传,定会有许多人把它当圣物朝拜)。保罗说:“那字句是叫人死,精意(或译:圣灵)是叫人活。……但他们的心几时归向主,帕子就几时除去了。”(林后3:6-16)只有除去了帕子才能看到精意。如果研读不是死在字句上,而是活在精意上,那就不论是译本还是原文,都可带领我们的心归向神。

当然我们也追求字句翻译的精确度,字句若出错就不能帮助我们明白其精意,我们追求字句的准确性,是为了更好的明白其精意。只有精意才是真正的作者——圣灵的意思。

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当扪心自问,当自己在听、读时,我们从中看见或认识到的,是进到了哪个层次?能否越过第一层(译本)、进入到第二层(原文),再进入到第三层(特殊启示的肢体语言),最后明白第四层(神的思想或旨意),如此就接近了“言”的本体,就接近了“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来1:3)。等主再来时,我们将面对面地看见他!

因为主基督就是神,就是圣言的本体,是神本体的真像。除祂之外,所有的受造者都不是神本体的真像,都是神借着祂所造的。虽然一切被造物都有份于祂,都有点像祂,但祂是创造主,其他的都是借祂而造的受造者。

祂成了肉身,居住在人类中间,祂是父怀里的独生子,将神表明出来(约1:18),“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林前1:30)使我们在今生就可以越来越认识祂对我们的爱,好激励我们越来越像祂。

如何像祂呢?即生活言行像主,当像主时,就是“像样”、“像话”、“像圣言”、“像祂”了。



往期回顾

谢恩答疑01 | 为何行了神迹却不要人说出去?

【谢恩答疑】专栏征集问题公告

为更好与读者互动,小小推拉驴特开设“谢恩答疑”专栏,专门针对具有代表性的信仰问题进行有理有据的详细回答,每周一篇!敬请关注!在此,小驴也特别邀请大家在小驴平台或文末留言,也可以直接留言给小驴(微信号 jingshenairen)把您的问题一一列出,我们会及时反馈给谢恩老师!  


共拓神国,一月一元,足矣!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