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新书推荐丨《临床检验一万个为什么--病原检验分册》

2021-10-18 10:40:48

导读

由李敏、张泓、刘瑛三位教授主编,集合了上海交大医学院各附属医院30多名经验丰富的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集体智慧的《临床检验一万个为什么-病原检验分册》已经问世,951个问答概况了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的常见困惑。

内容简介

本书介绍了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有关知识。重点阐述人体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检验,旨在帮助读者了解病原检验对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临床价值及应用评价。

本书共分二十章,第一章至第三章简单介绍病原生物检验基础理论与检验技术;第四章至第十三章对不同人体器官和系常见病原生物与所致疾病、感染病原检验与常见系统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的内容做了较详细阐述;十四与第十五章分别扼要介绍胎儿与新生儿及旅行者感染性疾病的病原检验;第十六章为医院感染与生物安全;十七至第二十章涉及抗病原生物体外药物敏感试验与临床常见的耐药病原体的内容。

全书均以“问”与“答”的形式编写,共有951问。读者可根据个人所需,查阅目录相关章节与问题,在书中找到答案。但因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的学科特点,往往单一问题与答案不能完全解决读者的疑问,需要寻找相关的知识。本书已将同一知识点若干相关的问题编排在相邻位置,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是丛书《临床检验一万个为什么》的分册之一,某些感染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故其相关的知识在《免疫学检验分册》与《分子生物学检验分册》中介绍,本书不再对以上内容进行阐述。

本书编写者大多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从事病原检验工作人员,有丰富临床病原检验经验。鉴于编者的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读者和专家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正。

 简要目录 


第一章  微生物与寄生虫

第一节  细菌

第二节  真菌

第三节  病毒与朊粒

第四节  寄生虫

第二章  病原体感染与宿主免疫 

第一节  人体微生物群与微生态相关疾病

第二节  病原生物与感染第三节  条件致病微生物与内源性感染

第四节  微生物感染与宿主免疫

第三章  病原检验技术

第一节  显微镜检查

第二节  病原生物分离培养与鉴定

第三节  病原体快速检测

第四章  循环系统感染病原检验

第一节  常见病原生物与所致疾病

第二节  感染病原检验

第三节  常见循环系统感染疾病实验诊断

第五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检验

第六章  呼吸系统感染病原检验

第七章  消化系统感染病原检验

第八章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检验

第九章  生殖系统感染病原检验

第十章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病原检验

第十一章 眼部、眼周组织及耳部感染病原检验

第十二章 骨与关节感染病原检验

第十三章  口腔感染病原检验

第十四章  先天及新生儿感染病原检验

第十五章  旅行者感染病原检验

第十六章 医院感染与生物安全

第十七章  抗细菌感染药物

第十八章 抗真菌感染药物 

第十九章 抗病毒感染药物

第二十章 抗寄生虫感染药物


购买方式:人卫智网

更详细内容请参阅以下详细目录                            

第一章  微生物与寄生虫

第一节  细菌

1.为什么病原生物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四大类

2.为什么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都属于细菌

3.为什么要对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进行分类与命名

4.为什么要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形态

5.为什么可以用革兰染色将大部分细菌分类

6.为什么要选择对数生长期的细菌进行细菌生理特征观察

7.为什么细菌动力的观察可以用作细菌种的鉴定

8.为什么某些细菌容易黏附定植在呼吸道、消化道与尿道等黏膜细胞表面

9.为什么青霉素能杀伤细菌而对人或哺乳动物细胞无杀伤作用

10.为什么分枝杆菌要用萋-纳法染色

11.为什么细菌丢失细胞壁后仍具有致病性

12.为什么白喉棒状杆菌要用特殊染色法鉴别

13.为什么某些细菌会产生芽胞

14.为什么某些细菌只能在无氧条件下生长繁殖

15.为什么细菌代谢旺盛并繁殖迅速

16.为什么夏天食物容易腐败变质

17.为什么使用比浊法或分光光度计可以粗略地估计细菌的数量

18.为什么人体细菌感染时会有发热症状

19.为什么要对细菌进行人工培养

20.为什么可以用生化试验鉴定细菌

21.为什么在相同温度下湿热法比干热法灭菌效果更好

22.为什么可以用紫外线对空气或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23.为什么血清、抗毒素等可用滤过方式除菌

24.为什么将杀灭芽胞与否作为判断灭菌是否彻底的标准

25.为什么细菌基因发生点突变后细菌表型不一定发生变化

26.为什么某些细菌会产生多重耐药性

第二节  真菌

27.为什么可用低倍或高倍物镜检查真菌的结构成分

28.为什么菌丝和孢子可以作为鉴别丝状真菌的重要指征

29.为什么浅表性真菌引起的体癣、股癣等皮肤损害表现为圆形或多环形

30.为什么不同的丝状真菌菌落质地差别很大

31.为什么某些真菌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呈现不同的形态

32.为什么人工培养时真菌培养基与细菌培养基不同

33.为什么组织病理学检测真菌更有意义

第三节  病毒与朊粒

34.为什么一般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病毒体

35.为什么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增殖

36.为什么细胞病变效应在病毒的鉴定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37.为什么病毒的感染具有组织亲嗜性

38.为什么病毒容易发生变异

39.为什么病毒需要用低温保存

40. 为什么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往往也是乙肝感染者

41.为什么不同疫苗在预防接种时有明确的时间间隔限制

42.为什么某些病毒感染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

43.为什么朊粒感染人体后,患者会出现痴呆、共济失调、震颤等临床表现

第四节  寄生虫

44.为什么疟疾患者会出现周期性的发热

45.为什么要区分间日疟与恶性疟

46.为什么许多非洲人天生不患间日疟

47.为什么将泡型包虫病称为“虫癌”

48.为什么要将猪肉绦虫与牛肉绦虫鉴别开来

49.为什么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有效的方法

50.为什么说肝吸虫是最不怕“苦”的寄生虫

51.为什么生食淡水鱼鱼片会感染肝吸虫

52.为什么吃未烧熟的福寿螺片可能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或脑膜炎

53.为什么输血可引起弓形虫病、疟疾、黑热病、巴贝虫病,但不能引起丝虫病

54.为什么蛲虫感染易在儿童中流行

55.为什么夏秋季要避免蚊虫叮咬

56.为什么建议不要食用醉蟹

 

第二章  病原体感染与宿主免疫                   

第一节  人体微生物群与微生态相关疾病

57.为什么人体正常微生物群细菌与人能长期共存

58.人体不同部位的常见正常菌群有哪些

59.为什么肠道内不同部位菌群不同

60.为什么不同地区的中国人肠道菌群不同

61.为什么正常人不易得皮肤感染

62.为什么长期气管插管的患者容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

63.为什么胃内pH很低仍有细菌生长

64.为什么抗菌药物治疗时会引起腹泻

65.为什么小肠菌群过度生长会产生不良后果

66.为什么有的结肠菌群是发酵型

67.为什么有的结肠菌群是腐败型

68.为什么进行菌群分析法

69.为什么肥胖与肠道菌群相关

70. 为什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要启动人类微生物组计划

第二节  病原生物与感染

71.为什么当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愈发困难

72.为什么新发病原体感染不断出现

73.为什么结核病的流行再次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74.为什么细菌携带者是很危险的传染源

第三节  条件致病微生物与内源性感染

75.为什么免疫力正常人体存在大量微生物,但一般不会致病

76.为什么免疫力低下或生理功能异常的人群更容易感染条件致病微生物

77.什么微生物可以导致机会性感染

78.为什么条件致病微生物容易导致内源性感染

79. 为什么临床微生物检在内源性感染诊断中非常重要

第四节  微生物感染与宿主免疫

80.为什么微生物与寄生虫可以导致感染

81.为什么病原菌感染人体后会致病

82.为什么病原菌侵袭力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83.为什么细菌感染机体后产生的外毒素可威胁生命

84.为什么医疗器材类必须经过细菌内毒素检测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85.为什么针对不同病原菌感染须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86.为什么一些病原菌感染可以自愈

87.为什么有胞外菌和胞内菌的区分

88.为什么新生儿在孕产期及哺乳期会发生病毒感染

89.为什么有些病毒感染不会导致病毒性疾病

90.为什么有些病毒感染细胞后会导致细胞溶解死亡

91.什么是病毒稳定状态感染

92.为什么不同病毒感染会导致不同的临床特征

93.为什么有些病毒感染在宿主体内终身存在

94.为什么人体可以抵抗病毒感染

95.为什么有些病毒不能被机体免疫系统完全清除

96.为什么真菌感染表现不同的临床特征

97.为什么不洁的卫生习惯容易导致皮肤菌病

98.为什么曲霉菌可以导致肺部感染

99.为什么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病率在逐渐增高

100.为什么人体可以抵抗真菌感染

 

第三章  病原检验技术

第一节  显微镜检查

101.为什么暗视野显微镜常用于观察不染色标本微生物的运动

102.为什么相差显微镜可观察到微生物形态、内部结构和运动方式

103.为什么细菌标本在培养前需要做直接涂片镜检

104.为什么可用不染色标本观察细菌形态、动力及运动情况

105.为什么涂片染色后可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病原生物的形态特征

106.为什么用直接显微镜检查法可以检查皮肤真菌

107.为什么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内基小体

108. 为什么急性期的片形吸虫病在粪便标本中查不到虫卵

109.为什么寄生于血管内血吸虫病可用粪便涂片光学显微镜检查虫卵

110.为什么光学显微镜检查疟原虫时宜采用薄、厚血膜同片制作法

111. 为什么疑似包虫病患者一般不提倡用穿刺涂片镜检诊断

112.为什么利什曼原虫的病原检查以骨髓穿刺涂片最为常用

113.为什么肠道寄生的蛲虫、旋毛虫感染却不用粪便检查虫卵的方法

第二节  病原生物分离培养与鉴定

114.为什么细菌分离培养与鉴定是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115.为什么大多数细菌可以在体外人工培养

116.为什么选用选择培养来提高标本中细菌分离率

117.为什么选用鉴别培养基鉴别和鉴定细菌

118.为什么获得单个纯培养菌落有助于细菌菌种的鉴定

119.为什么制备细菌培养基需有合适的pH值

120.为什么血琼脂培养基可供一般病原菌分离培养、溶血性鉴定及保存菌种

121.为什么巧克力培养基适于某些苛养菌的生长

122.为什么病原生物的分离培养与鉴定要遵循无菌操作技术

123.为什么普通培养法仅适合一般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

124.为什么细菌的分离培养与鉴定需采用接种技术

125.为什么大多数细菌都鉴定到 “种”

126.为什么要对菌种进行保存

127.为什么要观察真菌菌落形态

128.为什么状真菌在培养基上孵育时间长于酵母菌

129.为什么应根据真菌的种类与标本的类型选择合适的真菌培养基

130.为什么对常见致病真菌的鉴定首先区分酵母菌和状真菌

131.为什么丝状真菌的培养与鉴定方法小培养优于大培养

132.为什么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需要病毒的培养与鉴定技术

133.为什么传统的细胞培养是病毒分离培养中最常用的方法

134.为什么说飞片离心培养是一种快速的病毒分离培养方法

135.为什么遗传改造细胞培养适用于疱疹病毒的检验

136.为什么可用光学显微镜检查病毒增殖的指标-细胞病变效应

137.为什么红细胞吸附可对病毒培养物进行快速鉴定

138.为什么病毒血凝试验特别适合流感病毒的鉴定

第三节  病原体快速检测

139.为什么自动细菌鉴定分析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临床分离细菌进行鉴定

140.为什么血清学鉴定是临床微生物学检验的重要方法之一

141.为什么说分子生物学检测为病原生物的快速鉴定提供了有利条件

142.为什么16S rRNA基因测序可以在属或种水平鉴定细菌

143.为什么蛋白质谱检验可以用于微生物检验

144.为什么鉴定细菌时质谱鉴定技术优于传统鉴定技术

145.为什么内毒素检测为一种常用的细菌非培养快速检验方法

 

第四章  循环系统感染病原检验

第一节  常见病原生物与所致疾病

146.为什么血流感染患者病死率较高

147.为什么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并不完全一致

148.为什么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容易发生血流感染

149.为什么多种病原生物均可引起血流感染

150.为什么革兰阳性球菌与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脓毒症临床症状不同

151.为什么患者会发生暂时性菌血症、间歇性菌血症或持续性菌血症

152.为什么近年引起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微生物病原谱会发生变化

153.

154.为什么重症患者容易发生真菌血流感染

155.为什么化脓性血栓性静脉炎一般不易漏诊

156.为什么乳糜尿不一定是丝虫感染引起的

157.为什么疟疾需采血检查且采血时间有所不同

158.为什么疟疾主要在非洲流行

第二节  感染病原检验

159.为什么血液是最具有临床意义的病原检验标本之一

160.为什么临床怀疑全身感染的发热患者需送检血培养

161.为什么血流感染实验室诊断方法包括血培养和快速检测法

162.为什么血培养诊断血流感染病原的最有价值检验项目

163.为什么血培养标本采集作为分析前因素会影响血培养结果

164.为什么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时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培养标本

165.为什么加有血液标本 的血培养瓶不能放入冰箱或孵箱保存

166.为什么实验室会拒收一些血培养标本

167.为什么需要多次采集血培养标本

168.为什么血培养瓶的成分除了基础培养基还包含抗凝剂和添加剂

169.为什么血培养瓶的培养周期一般设置为5天

170.为什么要开展厌氧血培养

171.为什么儿童血培养一般情况下不使用厌氧瓶

172.

173.为什么血培养阳性标本需要进行涂片染色镜检

174.为什么会出现血培养阳性检出率偏低的问题

175.为什么有时血培养报警阳性但革兰染色镜检未找见细菌

176.为什么血培养会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177.为什么血培养会出现污染现象

178.为什么阳性血培养可进行直接药敏试验

179.为什么血培养需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180.为什么要严格执行血培养技术规范

181.为什么要对血培养结果进行评估

182.为什么检查丝虫病需要在晚上9点至次晨2点进行采血

183.为什么常用厚血膜涂片染色检查丝虫病

184.为什么在丝虫病患者的体液中也能查到微丝蚴

185.为什么晚期丝虫病人血液中不能查到微丝蚴

第三节  常见循环系统感染疾病实验诊断

186.为什么对血流感染需建立诊断标准

187.为什么革兰阴性菌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较为严重

188.为什么

189.为什么血培养结果阴性而导管培养阳性的患者不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

190.为什么血培养阴性不能排除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191.为什么病毒血清学检测对感染性心肌炎诊断价值有限

192.为什么需要对化脓性心包炎与结核性心包炎进行鉴别

193.为什么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不易早期确诊

194.为什么某些血培养阳性患者需要随访复查血培养

 

第五章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原检验

第一节  常见病原生物与所致疾病

195.为什么病原生物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96.为什么需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进行分类

197.为什么多种病原生物均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98.为什么单纯疱疹病毒可引起脑炎  

199.为什么被蚊虫叮咬后有可能罹患流行性乙型脑炎

200.为什么肠道病毒可引起病毒性脑膜炎  

201.为什么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脑膜炎

202.为什么隐球菌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203.为什么脑膜炎奈瑟菌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204.为什么李斯特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易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205.为什么会发生脑脓肿  

206.为什么有嗜睡、昏迷症状的患者也要考虑寄生虫感染的可能

第二节  感染病原检验

207.为什么健康机体脑脊液是无色透明状液体  

208.为什么脑脊液标本采集后必须立即送检

209.为什么宜选用第一管脑脊液作微生物学检查

210.为什么部分脑脊液需要床边接种

211.为什么无菌操作获取脑脊液中分离的细菌应视为病原菌

212.为什么最好在疾病早期、应用抗生素治疗前采集脑脊液标本

213.为什么某些情况下脑脊液直接涂片染色镜检阳性但培养却为阴性

214.为什么脑脊液在培养前需做革兰染色、墨汁染色和抗酸染色

215.为什么推荐细胞涂片离心机对脑脊液作离心处理

216.为什么对脑脊液中分离的细菌需进行菌种鉴定和药敏试验

217.为什么脑脊液细菌培养需要在含有5%~10% CO2环境下进行

218.为什么脑脊液中各类免疫球蛋白含量有助于鉴别脑膜炎的类型

219.为什么对于严重脑膜炎患者需密切监测血清肌酐和电解质水平

220.为什么脑脊液常规细菌培养难明确慢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的病原

第三节  常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

221.为什么细菌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外观会变混浊

222.为什么脑脊液潘氏试验阳性不一定能诊断为细菌性脑膜炎

223.为什么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有助于细菌性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

224.为什么结核分枝杆菌脑膜炎时脑脊液中的氯化物含量会显著降低

225.为什么链球菌性脑膜炎多为继发性的

226.为什么联合检测脑脊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及其同工酶能鉴别细菌性与病毒性脑膜炎

227.为什么对新生隐球菌荚膜抗原检查阳性的脑脊液标本需要同时进行效价测定

228.为什么不是所有脑脊液标本都可直接注入血培养瓶进行培养

229.为什么分子生物学的方法能对脑脊液进行病原分析

230.为什么MALDI-TOF-MS质谱分析技术能直接对阳性血培养和脑脊液培养进行快速病原诊断

231.为什么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与脑脊液外引流管及分流装置有关

232.为什么细菌性脑膜炎病情好转时不能减少抗菌药物的剂量

233.为什么体外血清免疫学检测是实验室诊断神经的主要方法

 

第六章  呼吸系统感染病原检验

第一节  常见病原生物与所致疾病

234.为什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通常无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235.为什么要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分类

236.为什么需对支气管-肺感染进行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

237.为什么临床上对肺炎更强调其病原学分类

238.为什么了解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宿主因素有助于经验性抗菌治疗

239.为什么医院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信息有助于病原学诊断

240.为什么患者免疫损害的类型可提示宿主肺炎的病原

241.为什么肺炎链球菌肺炎病理改变以渗出和实变为主

242.为什么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

243.为什么不能根据肺部体征判断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

244.为什么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通常病情较重

245.为什么疑似肺念珠菌病患者还需送检血培养

246.为什么需对肺曲霉病进行分类诊断

247.为什么可根据肺脓肿的感染途径推测其可能的病原生物

248.为什么有鸽粪接触史的肺部感染患者需考虑肺隐球菌病

249.为什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

250.为什么开放性肺结核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251.为什么部分哮喘患者的痰液中可检测到蛔虫幼虫

第二节  感染病原检验

252.为什么上呼吸道感染病原检验需进行鼻、咽部拭子培养

253.为什么怀疑百日咳的患者需采集的标本是鼻、咽部拭子

254.为什么痰培养对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55.为什么合格痰标本是取得正确检验结果的关键

256.为什么痰标本涂片染色镜检可快速鉴别诊断某些特定病原生物

257.为什么并非所有痰液标本都可以置于4℃环境保存

258.为什么痰标本培养之前需进行均质化前处理

259.为什么痰标本不可用强选择培养基进行培养

260.为什么呼吸道标本涂片镜检与培养的结果会出现不一致

261.为什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需进行定量培养

262.为什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对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优于痰标本

263.为什么痰培养检出的细菌并非都需做鉴定与药敏试验

264.为什么呼吸道感染标本通常不建议做厌氧培养  

265.为什么痰涂片抗酸染色对诊断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66.为什么痰培养是检验肺结核病病原的重要方法

267.为什么γ-干扰素释放试验可用于结核分枝杆菌染的诊断

268.为什么推荐Xpert MTB/RIF 作为诊断可疑多重耐药结核方法之一         

269.为什么结核菌素试验可作为辅助诊断结核病的有力手段

270.为什么诊断儿童呼吸道病毒感染应采用快速检测方法

271.为什么血清1,3-β-D-葡聚糖可用于检测呼吸道真菌感染

第三节  常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  

272.为什么对疑似白喉患者的假膜应进行涂片显微镜检查  

273.为什么流行性感冒流行初期或散发病例需进行病毒检测

274.为什么确诊流行性感冒需依赖于实验室病毒检测

275.为什么降钙素原检测在细菌性肺炎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    

276.为什么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病原学检查以血清学检测为主     

277.为什么应重视住院患者的呼吸机相关肺炎

278.为什么尿肺炎链球菌抗原对于诊断肺炎链球菌肺炎具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279.为什么患者有临床症状且痰涂片找到抗酸杆菌需首先考虑肺结核病

280.为什么肺脓肿患者的标本必须同时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

281.为什么胸腔积液的一般性状对胸膜炎的病因学诊断有一定提示作用

282.为什么血冷凝集试验对支原体肺炎具有临床诊断参考价值

283.为什么目前临床实验室诊断衣原体肺炎主要依靠血清学方法

284.为什么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疗效逐年下降

285.为什么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半乳甘露聚糖检测使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286.为什么选用痰培养药敏试验中敏感的药物治疗肺部感染并非都有效

287.为什么卫氏并殖吸虫和斯氏狸殖吸虫的检查方法有所不同

 

第七章  消化系统感染病原检验

第一节  常见病原生物与所致疾病

288.为什么消化系统感染较为常见

289.为什么消化系统感染患者可出现多种症状

290.为什么食管感染性炎症中以真菌感染最为多见

291.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主要病因

292.为什么急性蜂窝织炎性胃炎的病情常较为严重

293.为什么不同类型的细菌性肠炎临床表现有所差异

294.为什么肠道感染可引起分泌性腹泻

295.为什么食入经煮沸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仍可引起腹泻

296.为什么小肠感染细菌后常引起贫血

297.为什么志贺菌属引起的细菌性痢疾常有里急后重的临床症状

298.为什么霍乱患者的粪便呈“米泔水”样

299.为什么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300.为什么婴幼儿出现水样或蛋花样便需考虑轮状病毒感染

301.为什么需重视病毒性肝炎

302.为什么肝脏感染还需考虑除病毒性肝炎外的细菌与寄生虫感染

303.为什么要进行肠道致病菌的监测

304.为什么肠血吸虫病会引起脾脏肿大

305.为什么蛔虫病患者可呕出虫体

306.为什么钩虫病患者会出现贫血

307.为什么生食菱角、荸荠、茭白等水生蔬菜可能引起姜片吸虫病

308.为什么生食牛肉可引起牛带绦虫病

309.为什么对腹泻患者进行病原检查时不能忽略阿米巴原虫

第二节  感染病原检验

310.为什么一般不建议对粪便标本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查找病原菌

311.为什么胃肠道感染用于微生物检验的标本具有多样性

312.为什么消化道组织涂片法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快速准确的方法

313.为什么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易出现家庭聚集现象

314.为什么幽门螺杆菌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有不一致现象

315.为什么检测肠道病原菌应选用不同的分离培养基

316.为什么肠道病原菌的阳性检出率较低

317.为什么“米泔水”样便接种于碱性蛋白胨水中可提高霍乱弧菌检出率

318.为什么黄绿色水样粪便应考虑接种高盐甘露醇培养基

319.为什么需要检测致腹泻性大肠埃希菌类型

320.为什么儿童一般不推荐做艰难梭菌检查

321.为什么艰难梭菌感染的患者治疗后无需再进行艰难梭菌的检测

322.为什么对疑似空肠弯曲菌感胃肠道标本接种后置于42 ℃微需氧环境培养

323.为什么需在患者清晨未解便前采集检测蛲虫虫卵的标本

324.为什么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检查钩虫卵时需尽快读片

325.为什么检查钩虫感染首选饱和盐水漂浮法

326.为什么改良加藤氏厚涂片法检查肠道蠕虫卵优于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

327.为什么镜检时易混淆灵芝孢子和华支睾吸虫卵

328.为什么可采用透明胶纸法检查带绦虫感染

329.为什么宜采用金胺-酚改良抗酸染色法检查隐孢子虫

330.为什么免疫磁分离技术能提高隐孢子虫和贾第鞭毛虫的检出率

第三节  常见消化系统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

331.为什么活检组织检查是真菌性食管炎的确诊试验    

332.为什么可采用不同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诊断幽门螺杆菌胃炎

333.为什么通常仅检测O1O139这两个血清型的霍乱弧菌  

334.为什么沿海地区食物中毒应考虑副溶血弧菌感染

335.为什么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时应检测艰难梭菌毒素

336.为什么食入“毒黄瓜”可引起致命性的溶血性尿毒症

337.为什么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诊断需从呕吐物、粪便和可疑食物中检出同一病原菌    

338.为什么质粒使得胃肠道感染的病原菌危害变大

339.为什么肠结核病的确证有赖于细菌学检查

340.为什么真菌性肠炎诊断困难

341.为什么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多为需氧菌感染

342.为什么细菌性腹膜炎细菌检查不能仅作涂片显微镜观察

343.为什么引起继发性腹膜炎的病原菌多为肠道正常菌群

344.为什么脓液性质对判断腹腔脓肿的病原生物种类有一定参考价值

345.为什么腹膜透析患者需预防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346.为什么胰腺坏死的患者多伴有病原生物感染

347.为什么急性胆囊炎患者易继发胆囊细菌感染

348.为什么一般不采用血清学方法诊断肠道寄生虫感染

349.为什么可采用钩蚴培养法鉴别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板口钩虫

350.为什么宜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姜片吸虫卵与肝片形吸虫卵进行鉴别

351.为什么检测贾第虫时需连续多次送检标本

 

第八章  泌尿系统感染病原检验

第一节  常见病原生物与所致疾病

352.为什么会患尿路感染

353.为什么尿路梗阻等某些因素可导致尿路感染

354.为什么需要对尿路感染进行分类

355.为什么病原生物的鉴定结果可提示尿路感染类型

356.为什么正常情况下泌尿系统能够抵御细菌侵袭

357.为什么尿路感染需要及时治疗

358.为什么急性膀胱炎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症状

359.为什么住院患者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建议送检尿培养

360.为什么要尽量减少或避免尿路导管的使用

361.为什么部分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亦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362.为什么变形杆菌感染可引起尿路结石与梗阻

363.为什么细菌性前列腺炎需要区分急性和慢性

364.为什么附睾炎与尿路感染的病原种类相似

365.为什么急性炎患者需要检测病原生物种类

366.为什么肾结核患者尿路刺激缓解症状后病灶内仍可能存在结核分枝杆菌

第二节  感染病原检验

367.为什么尿细菌培养可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

368.为什么尿亚硝酸盐试验可作为尿路感染的快速过筛试验

369.为什么尿白细胞酯酶试验可用于诊断尿路感染

370.为什么尿三杯试验可帮助确定临床上血尿或脓尿的来源

371.为什么尿涂片显微镜检查到抗酸杆菌不是诊断肾结核的唯一依据

372.为什么耻骨上膀胱穿刺尿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通常标本无需去污染

373.为什么上尿路感染尿沉渣检查可见白细胞管型

374.为什么尿路感染患者尿液涂片显微镜检查白细胞可出现假阴性结果

375.为什么患者尿沉渣的抗体包裹细菌检测可用于尿路感染间接定位诊断

376.为什么怀疑尿路感染时需要送检尿细菌定量培养

377.为什么需要对尿路感染进行定位诊断

378.为什么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是尿路感染病原检验的重要方法

379.为什么不同类型尿路感染的细菌学诊断标准有所不同

380.为什么要对再发性尿路感染进行分类

381.为什么建议长期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定期送检尿培养

382.为什么多次尿培养阴性的慢性尿路感染患者需培养尿L型细菌

383.为什么尿培养菌落计数低于诊断标准并不能完全排除尿路感染

384.为什么尿标本中分离到耐头孢唑林肠杆菌科细菌还需检测对头孢地尼的敏感性

385.为什么尿培养标本需采集清洁中段尿

386.为什么尿细菌培养标本需选择适宜的时间采集

387.为什么不推荐对留置导尿管所导出的尿液进行培养?

388.为什么尿培养要求尿标本留取后1小时内送检

389.为什么尿液标本并非都可置于4℃保存

390.为什么尿液培养需要做定量培养

391.为什么中段尿一般不推荐做厌氧培养

第三节  常见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

392.为什么肾结核患者临床表现有尿路刺激症状但尿培养阴性

393.为什么有尿道刺激症状的女性患者并非都诊断为细菌性膀胱炎

394.为什么急性前列腺炎患者尿培养的标本不能在前列腺按摩后采集

395.为什么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确诊试验可做“尿四杯法”

396.为什么前列腺液白细胞检查对前列腺炎诊断有重要意义

397.为什么前列腺液分离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并非都是污染菌

398.为什么附睾结核的诊断尚需进行前列腺、精囊的结核检查

399.为什么感染性炎患者需进行病毒血清学检查

400.为什么急性腮腺炎患者出现高热、肿大需要检测血清特异性抗体

401.为什么对长期留置导尿管的住院患者需行尿真菌检验

402.为什么对钩体病患者需行尿标本的感染病原检验

    

第九章  生殖系统感染病原检验

第一节  常见病原生物与所致疾病

403.为什么会发生生殖系统感染

404.为什么生殖系统感染的一般临床表现有助于临床诊断

405.引起生殖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生物有哪些

406.为什么女性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阴道菌群的优势菌有所不同

407.为什么阴道菌群微生态对维持阴道的自净起着重要作用

408.为什么经常阴道冲洗会引起阴道菌群失调

409.为什么机体存在外阴及阴道的防御机制但还是易发外阴及阴道炎症

410.为什么说细菌性阴道病是阴道内微生态失衡的一种表现

411.为什么会出现以专性厌氧菌为主阴道多重微生物综合征

412.为什么性病的概念发生了改变

413.为什么不同的病原体导致具有各自临床特征性的性传播疾病

414.为什么需要对高危人群及潜在易感人群进行性传播疾病的筛查

415.为什么孕妇患有尖锐湿疣可引起婴幼儿复发性呼吸道瘤

416.为什么支原体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相关

417.为什么婴幼儿与少女时期容易发生外阴与阴道炎症

418.为什么盆腔炎性疾病常见的病原是奈瑟菌、沙眼衣原体与厌氧菌

419.为什么有阴部瘙痒或烧灼感与白带增多等症状者要考虑滴虫性阴道        

420.为什么备孕的女士和孕妇应尽量远离宠物并于孕前检查弓形虫

第二节  感染病原检验

421.为什么生殖系统感染诊断需做实验室常规检查

422.为什么生殖系统感染标本需做病原检验

423.为什么阴道泌物湿片镜检可作为阴道炎症的常规检测方法

424.为什么生殖道感染病原检验需采集不同的标本

425.为什么对于不同的生殖道分泌物标本其运送要求与暂存条件有所不同

426.为什么生殖道分泌物革兰染色涂片的结果可作为生殖道炎症的诊断依据   

427.为什么生殖道分泌物标本细菌培养需选择不同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

428.为什么阴道分泌物不宜常规厌氧培养而疑为上生殖道积脓则应厌氧培养

第三节  常见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

429.为什么分泌物革兰染色涂片法仅对男性有诊断价值

430.为什么病原检验是正确诊断的关键

431.为什么孕妇需常规筛检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等性传播疾病

432.为什么的病原体检查和血清学检测各有局限性

433.为什么血清学检测的两类方法需要相互复检确证

434.为什么血清学检测会存在有假阳性

435.为什么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阴性不能排除感染

436.为什么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阳性还需做螺旋体抗体试验

437.为什么高危型HPV筛查只推荐应用于宫颈癌

438.为什么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检测能较早诊断生殖器疱疹

439.为什么有多种实验检查方法可选择作为细菌性阴道病的诊断

440.为什么不孕症等检查要做支原体和衣原体的筛查检测

441.为什么采用核酸检测分析比培养法更有利于支原体感染的鉴别诊断

442.为什么需要正确解读解脲脲原体培养阳性的临床意义

443.为什么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虽无明显症状但后遗症严重

444.为什么要合理选择沙眼衣原体实验检测方法

445.为什么病原体检查在子宫颈糜烂与早期子宫颈癌鉴别起一定作用

446.为什么实验室检查在盆腔积液与盆腔炎鉴别诊断起着重要作用

447.为什么推荐孕妇在孕3537周筛检B群β溶血性链球菌

448.为什么B群β溶血性链球菌筛查除培养方法外还可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449.为什么需高度重视孕妇产的单核细胞李斯特菌感染

450.为什么需对孕妇的生殖道真菌感染进行治疗

451.为什么阴道毛滴虫检测除了常规湿片镜检外还需补充其它的方法

452.为什么对有症状的孕妇需要检查滴虫感染并积极加以治疗

 

第十章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病原检验

第一节  常见病原生物与所致疾病

453.为什么细菌能突破皮肤天然屏障引起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454.什么是存在于人体皮肤上致病性各不相同的微生物群

455.为什么将皮肤感染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

456.为什么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会出现局部红、肿、热、痛的临床症状

457.为什么说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病因是复杂多样的

458.为什么葡萄球菌属细菌是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常见的致病性细菌

459.为什么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外科伤口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460.为什么化脓性链球菌在皮肤及软组织感染中有较强的致病力

461.为什么婴幼儿容易患脓疱病

462.为什么葡萄球菌感染会引起新生儿剥脱性皮炎

463.为什么常去公共热水浴池或游泳池的人易得革兰阴性菌皮肤毛囊炎

464.为什么β溶血性链球菌会引起丹毒

465.为什么不同职业、环境或地理区域人群有其相关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466.为什么宠物饲养者易患动物源性病原菌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467.为什么皮肤炭疽是炭疽的最多见类型

468.为什么结核分枝杆菌会引起皮肤病

469.为什么在麻风流行区麻风的感染率高而发病率却很低

470.为什么病原性真菌能引起皮肤真菌病

471.为什么皮肤上常居的念珠菌还能引起内源性感染

472.为什么皮肤病毒感染会出现斑疹、水、脓疱等典型的皮损特征 

473.为什么带状疱疹会引起特有的节段性水泡

474.为什么皮肤单纯疱疹感染容易复发

475.为什么口蹄疫会引起人类感染

476.为什么患者容易合并HIV感染

第二节  感染病原检验

477.为什么病原检验是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诊断的重要依据

478.为什么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要规范标本的采集及送检

479.为什么皮肤标本的采样方式有多种

480.为什么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学检验不用拭子标本

481.为什么细菌性皮肤感染要做直接涂片镜检

482.为什么真菌检验是诊断皮肤及软组织真菌病的根本依据

483.为什么对皮肤脓肿及创伤感染的标本采集与病原检验有不同要求

484.为什么皮肤及软组织真菌感染标本的涂片采用不同染色方法后镜检

485.为什么皮肤癣病的病原检验常选用真菌小培养法

486.为什么皮肤疱疹可用疱疹液或疱疹基底上皮细胞做病毒检验

487.为什么诊断皮肤及软组织感染还要做血液检查

第三节  常见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

488.为什么感染分泌物培养出产气荚膜梭菌可以确诊为气性坏疽

489.为什么脓疱病患者需要做标本病原检验

490.为什么蜂窝织炎不同的伤口来源分离的病原菌也不同

491.为什么手术切口感染需要做病原学检验

492.为什么烧伤患者创面要做病原学检验

493.为什么烧伤患者还会需做深部念珠菌感染的检测

494.为什么烧伤后部分败血症患者血培养却始终阴性

495.为什么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引发烧伤患者外毒素血症

496.为什么烧伤感染需进行内毒素检测

497.为什么烧伤感染的组织学诊断比创口分泌物培养更具临床意义

498.为什么有深而窄的创口患者需警惕破伤风的发生

499.为什么A群链球菌坏死性筋膜炎不能以血培养阳性作为诊断依据

500.为什么糖尿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足部溃疡

501.为什么糖尿病足感染要做病原学检验

502.为什么肛周脓肿需做厌氧菌培养

503.为什么压疮和褥疮多为混合菌感染

504.为什么麻风分枝杆菌不易人工培养

505.为什么红色毛癣菌皮肤浅部真菌病的病原检验既要镜检又要培养  

506.为什么实验室检验铁锈色小孢子菌时需注意该菌会有多种菌落形态

507.为什么实验室检查难于产孢的皮肤癣菌需要采用特殊培养基诱导产孢

508.为什么组织胞浆菌病的血清学检测是有效病原检验方法

509.为什么皮肤孢子丝菌感染不能把直接涂片检查作为常规诊断方法 

510.为什么出疹后72小时内IgM阴性的麻疹疑似患者需检测第二份血IgM

511.为什么皮肤及软组织寄生虫感染病原检验常采用活组织检查

 

第十一章 眼部、眼周组织及耳部感染病原检验

第一节  常见病原生物与所致疾病

512.为什么眼部正常定植菌也可以引起眼部感染

513.为什么微生物可以通过血-眼屏障引起眼部组织感染

514.为什么眼周组织感染时不能轻易切开或用手挤压脓肿

515.为什么病毒可以引起眼部感染

516.为什么真菌能够引起眼部感染

517.为什么细菌可以引起眼部感染

518.为什么衣原体可以成为眼部感染的病原体

519.为什么淋病奈瑟菌可以引起超急性细菌性结膜炎

520.为什么儿童眼部易被嗜血杆菌属细菌感染

521.为什么眼睑会长麦粒肿 

522.为什么会发生泪囊炎

523.为什么会发生泪腺炎

524.为什么会发生结膜炎

525.为什么会发生慢性细菌性结膜炎

526.为什么细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的种类会随时间及地区有所不同

527.为什么会发生眼眶骨髓炎

528.为什么不是所有的沙眼衣原体都能引起沙眼

529.为什么在我国真菌性角膜炎以镰刀菌感染多见

530.为什么眼部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容易在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531.为什么病原体可感染中耳引起中耳炎

532.为什么脑囊虫病患者要注意检查有无眼部囊虫的寄生

533.为什么眼部有异物感、刺痛等症状也要考虑结膜吸吮线虫感染的可能

第二节  感染病原检验

534.为什么不是所有的巩膜炎都能检测到致病菌

535.为什么仅一次病毒血清IgG抗体阳性不能确诊病毒相关性眼部感染

536.为什么结膜囊培养时需采集双侧结膜囊标本送检 

537.为什么角膜炎标本采集以溃疡基底部及其溃疡进行缘为佳

538.为什么眼部标本采集后最好能够进行床旁接种

539.为什么螺旋体相关的眼病要依赖血清学试验来诊断

540.为什么结膜刮片的细胞像会受采集标本时所用的压力影响

541.为什么眼部标本一般细菌培养阴性不能排除感染可能

542.为什么流行性角膜结膜炎患者腺病毒分离率最高是患病第8天

543.为什么血培养可用于内源性眼内炎的病原检验 

544.为什么角膜病毒核酸扩增检测存在假阴性结果

545.为什么泪小管炎需常规做厌氧菌培养

546.为什么化脓性中耳炎标本不提倡使用拭子采集

第三节  常见眼部、眼周组织及耳部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

547.为什么妊娠期间弓形虫检测阳性孕妇可引起胎儿的眼弓形虫病

548.为什么不能仅依据伪膜来诊断膜性结膜炎

549.为什么结膜刮片染色查到革兰阴性球菌不能确诊患淋球菌性结膜炎

550.为什么结膜分泌物涂片检查可以辅助诊断结膜炎

551.为什么眼部会发生软性下疳

552.为什么发生眼睑下疳时需要采用暗视野显微镜查找病原体

553.为什么钩端螺旋体葡萄膜炎病原检验需根据病程长短采集不同标本

554.为什么在分枝杆菌性角膜炎的实验诊断PCR比抗酸染色更好

555.为什么明确致病菌是眼内炎药物治疗的关键

556.为什么假性阿利什霉眼病的病原学诊断必须依赖真菌培养来确定

557.为什么棘阿米巴原虫可以引起角膜炎

558.为什么不是所有的中耳炎诊治均需进行微生物检验

 

第十二章 骨与关节感染病原检验

第一节  常见病原生物与所致疾病

559.为什么骨与关节感染常以感染来源分类

560.为什么造成骨与关节感染不是单一因素所致

561.为什么控制骨与关节感染最好的措施是预防

562.为什么急性化脓性关节炎的病原菌种类往往与年龄是相关

563.为什么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儿童发病年龄呈现双峰

564.为什么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不能单纯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565.为什么亚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临床诊断比较困难

566.为什么慢性血源性骨髓炎难以彻底根治

567.为什么骨结核临床通常表现为脊柱结核

568.为什么会引起骨科植入物术后内植物感染 

569.为什么微生物会以生物膜的存在形式导致骨内植物感染  

570.为什么内植物一旦形成生物膜后其感染很难用抗生素治愈  

571.为什么关节置换术后会发生假体周围感染 

572.为什么需关注导致关节置换术患者感染的高危因素

573.为什么骨折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症状具有多样性

574.为什么低毒力细菌引起的慢性骨髓炎不常规做病原检验  

575.为什么引起感染性关节炎的病原菌具有多样性

第二节 感染病原检验

576.为什么骨与关节感染的微生物检验需要采集深部样本进行培养

577.为什么实验室检查可以有效帮助临床诊断骨与关节的感染

578.为什么细菌学检验是骨与关节感染诊断和治疗的关键

579.为什么骨科植入物后感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微生物检验

560.为什么骨内植物感染患者微生物检验会出现假阴性

第三节 常见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

581.为什么在诊断骨结核时需要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的感染 

583.为什么儿童和青少年的急性骨髓炎要进行多次血培养检测

584.为什么骨关节炎和骨髓炎有时需进行伤寒沙门菌检验

585.为什么将内植物进行超声振荡后再进行常规培养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586.为什么疑似假体周围感染患者时需选择实验室检查诊断    

587.为什么会出现细菌培养阴性的假体周围感染

588.为什么诊断关节假体周围感染时需排除细菌培养假阳性

589.为什么实验检查可为脊柱间盘炎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590.为什么微生物学检验在脊柱间盘炎的诊断和治疗中有非常重要作用

591.为什么骨折固定术后的感染需要微生物学结合组织学方法用来确认

592.为什么病原学检查阴性的急性化脓性关节炎仍然需要进行抗生素治疗

 

第十三章  口腔感染病原检验

第一节  常见病原微生物与所致疾病

593.为什么口腔微生物群是人体各种正常微生物群中最复杂的一种

594.为什么说牙菌斑是多种菌群共生形成

595.为什么口腔中念珠菌有时可导致念珠菌病

596.为什么口腔颌面部感染常常是多重微生物感染

597.为什么口腔感染以内源性感染为主

598.为什么牙源性感染的优势菌是厌氧菌

599.为什么口腔颌面部间隙性感染多为继发性感染

600.为什么牙髓卟啉单胞菌被认为是牙髓感染的特有病原菌

601.为什么口腔幽门螺杆菌和胃幽门螺杆菌大多数为同一基因型

602.为什么牙菌斑上的微生物可以导致菌血症

603.为什么牙周与全身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

604.为什么智牙萌出期或者萌出不全易出现智牙冠周炎

605.为什么龋齿可以被称为牙体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

606.为什么引起颌面部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会导致呼吸梗阻

607.为什么颌面部感染的病原菌可能会引起颅内感染

608.为什么在口腔医源性感染的控制环节中微生物学检验是十分重要的

609.为什么口腔医务人员易受各种病原生物的感染 

第二节  感染病原检验

610.为什么细菌检验在口腔颌面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中至关重要

611.为什么需要用不同方法在不同部位采集口腔标本

612.为什么说许多牙周疾病中的治疗计划常以微生物检验结果而定

613.为什么口腔颌面部损伤后需进行细菌培养等相关微生物学检查

614.为什么厌氧培养技术在诊断口腔颌面部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615.为什么口腔颌面部深部脓肿标本采集需要进行穿刺法

616.为什么颌面部脓液检查有时需要进行抗酸染色

617.为什么颌面部脓液查出硫磺样颗粒提示患颌面部放线菌病

618.为什么口腔单纯性疱疹不需要常规做病原检验

619.为什么鹅口疮一般不需做细菌学检验

620.为什么口腔念珠菌病确诊需要实验室检查

621.为什么口腔念珠菌病患者必要时需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622.为什么口腔科患者实验室筛查HIV抗体结果有可能为阳性

623.为什么假膜性口炎患者微生物培养结果以球菌为主

624.为什么心脏病患者进行口腔手术前后可以经验使用适当抗菌药物

625.为什么诊断颌面部感染引起的心包炎需要微生物学相关检查

626.为什么颌面部感染可导致的感染性休克

第三节 常见口腔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

627.为什么化脓性和特异性的口腔颌面部感染实验诊断既有相同检测项目又各具特点

628.为什么口腔颌面部感染急性炎症形成的脓液性状会有所差异

629.为什么应重视颌面部感染导致下行性坏死性纵膈炎的病原检验

630.为什么口底蜂窝织炎细菌培养阳性率不高但仍不能放弃细菌培养

631.为什么结核菌素试验阴性不能排除口腔皮肤及软组织结核

632.为什么牙源性感染病原检验可涂片做革兰染色镜检螺旋体

633.为什么坏死性龈口炎会检出梭状杆菌等正常菌群

634.为什么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是检测牙周龈下菌斑微生物的理想方法

635.为什么“危险三角区”疖痈严重时需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636.为什么需要对急性化脓性腮腺炎与流行性腮腺炎进行鉴别

637.为什么口腔白斑病诊断需做组织病理检查

638.为什么手足口病应与水痘、单纯疱疹性口炎及疱疹性咽峡炎相鉴别

639.为什么颌面部诊断需谨慎

640.为什么口腔表征是某些性传播疾病的诊断依据

 

第十四章  先天及新生儿感染病原检验

第一节  常见病原生物与所致疾病

641.为什么要有效预防、减少和控制先天及新生儿感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642.为什么细菌和病毒是引起先天及新生儿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643.为什么说先天感染越早对胎儿的损伤越严重

644.为什么新生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645.为什么新生儿败血症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感染疾病  

646.为什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也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感染疾病

647.为什么先天及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时需要关注新生儿的出生史及喂养史  

648.为什么孕前检查与孕期检测可以减少先天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

649.为什么Bβ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新生儿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650.为什么表皮葡萄球菌感染是新生儿医源性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之一

651.为什么条件致病菌克雷伯菌属起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有所增加

652.为什么呼吸道合胞病毒可以引起呼吸系统感染

653.为什么新生儿感染李斯特菌时特别要留意神经症状的表现

第二节  感染病原检验

654.为什么外周血检查可以帮助诊断先天及新生儿感染

655.为什么脑脊液检查可以为新生儿脑膜炎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656.为什么血气检测可以为新生儿呼吸系统感染治疗提供依据

657.为什么对孕产妇要做Bβ溶血性链球菌筛查

658.为什么孕期妇女要进行TORCH项目检测

659.为什么TORCH检测结果判读有一定的局限性

    660.如何正确解读妊娠期孕妇TORCH检测试验结果对胎儿的影响

661.为什么绝大多数生殖道寄生和定植可引起宫内和新生儿感染

662.为什么新生儿患者出现惊厥时必须做脑脊液培养

663.为什么新生儿患者出现呕血时有必要粪便培养    

    664.为什么新生儿患者出现肝脾肿大时必须做病原检

665.为什么新生儿患者出现腹水时必须做引流液培养

666.为什么新生儿患者出现发热时必须做病原检

667.为什么新生儿患者出现皮疹时需要做病原检

668.为什么新生儿患者出现血尿时必须做尿培养    

669.为什么新生儿患者血培养阴性时不能完全排除血流感染

670.为什么血培养采集时间对病原体阳性率有影响

671.为什么人类微小病毒B19感染以实验室诊断为主    

第三节  常见先天及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实验诊断

672.为什么诊断新生儿败血症最有价值的检验方法是血培养

673.为什么怀疑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应及早做腰穿检查

674.为什么新生儿败血症会同时累及多个器官

675.为什么有不洁接生史及典型牙关紧闭症状可以确诊新生儿破伤风

676.为什么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是新生儿眼炎中最严重的一类

677.为什么新生儿淋菌性结膜炎的病原体培养阳性率不高

678.为什么实验室对先天性病原体的筛查和确诊用不同的方法

679.为什么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在治疗前必须明确病原体

680.为什么HIV 抗体检测是诊断新生儿HIV 感染主要依据之一

681.为什么实验诊断对包涵体性结膜炎的诊断有价值    

682.为什么IgM抗体检测对先天性风疹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683.为什么健康的新生儿也可能发生浅表的念珠菌感染

684.为什么新生儿病房中念珠菌感染会有不同的发病时间

685.为什么怀疑新生儿脐炎时要做血培养

686.为什么新生儿小肠结肠炎患者也要考虑做病原检

687.为什么新生儿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确诊依赖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噬菌体分组检测

 

第十五章  旅行者感染病原检验

第一节  细菌感染性疾病

688.为什么在牧区旅游时需预防炭疽杆菌的感染 

689.为什么在旅游景点的非正规餐饮店食用牛、羊肉可能患肠炭疽 

690.为什么赴南亚与南非等地区旅游需谨防伤寒与副伤寒沙门菌感染

691.为什么南亚旅游后出现发热、皮肤玫瑰疹需考虑伤寒沙门菌感染 

692.为什么青藏高原地区旅游时应避免与旱獭接触 

693.为什么在马达加斯加、刚果与秘鲁旅途中尽量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 

694.为什么需高度关注撒哈拉以南非洲区域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情况

695.为什么赴中东加勒比国家前推荐服用霍乱疫苗

696.为什么外出旅游者常会出现“旅行者腹泻”

697.为什么旅游中食用“涮羊肉”或饮用“生羊奶”后可能罹患布鲁菌病 

698.为什么禁止开放性肺结核患者出入边境 

699.为什么“森林浴”被蜱咬伤后出现游走性红斑需考虑莱姆病 

700.为什么去林区或山区需进行个人防护以避免被蜱叮咬

701.为什么热带及亚热带地区旅行应避免昆虫叮咬以防止立克次体感染 

第二节  病毒感染性疾病

702.

703.

704.为什么我国目前已无脊髓灰质炎流行但仍需警惕输入性疫情的发生

705.为什么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的人员赴脊髓灰质炎流行国家前有必要接种疫苗

706.为什么春夏季旅行需预防手足口病感染

707.为什么旅行时需预防肠道病毒68型感染 

708.为什么在秋冬季节食用海鲜不当也可引起呕吐、腹泻等症状

709.为什么624个月的婴幼儿在旅行中尤其需预防轮状病毒感染 

710.为什么赴泰国等热带地区旅行,尤其在雨季需避免星状病毒感染

711.为什么前往南美洲或者东南亚旅行需预防寨卡病毒感染

712.为什么不建议孕妇前往南美洲或者东南亚等寨卡病毒流行地区旅游 

713.为什么建议去黄热病疫区旅行的人员接种黄热病疫苗

714.为什么赴伊蚊滋生地旅游需预防基孔肯雅热 

715.为什么旅游者在西尼罗热疫区旅行时应防止蚊虫叮咬

716.为什么赴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地区旅行需接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717.为什么热带或亚热带地区旅游需谨防登革热 

718.为什么到中东地区国家旅游需尽量避免接触动物

719.为什么怀疑罹患中东呼吸综合征者入境时需进行实验室鉴别诊断 

720.为什么前往非洲旅行需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

721.为什么在丘陵地区旅游需预防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

722.为什么野外旅游活动需预防蜱虫叮咬 

723.为什么旅行时需防止鼠类传播流行性出血热 

724.为什么旅行中被犬咬伤需当地就近接种疫苗

725.为什么旅客在的高危行为可能会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726.为什么外出旅行时饮用生水或生食海鲜可能会感染甲型肝炎病毒

727.为什么旅行地近期有涝灾害或雨季之后注意预防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728.为什么建议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者出国旅行前接种麻疹疫苗

729.为什么儿童在外出旅行时出现发热、出疹等临床表现并非一定是麻疹 

730.为什么老人和儿童在旅行中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的侵袭

731.为什么不建议在旅行地(特别是“农家乐”式旅行)购买活禽 

第三节  寄生虫感染性疾病

732.为什么有出国旅行史的腹泻患者需考虑肠道原虫感染    

733.为什么出现发热且有非洲地区旅游史的患者需考虑疟疾可能

734.为什么出现发热嗜睡症状的非洲归国人员需考虑患非洲锥虫病可能

735.为什么来自非洲有发热、血尿症状的患者需考虑是否感染埃及血吸虫

 

第十六章 医院感染与生物安全

第一节  医院感染常见病原生物

736.为什么不同年代及地区的医院感染病原生物种类与分布不尽相同

737.医院感染病原生物的特点是什么

738.为什么不同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及其病原生物有所不同  

739.为什么医院感染的病原生物耐药性强

740.为什么医院感染病原生物可来源于患者及医疗机构的环境

741.为什么医院感染能在医院内流行

742.为什么人在医院感染传播中起到关键作用

743.为什么医疗水平提高仍无法避免医院感染发生

744.为什么针对特定人员需进行主动筛查

745.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

746.为什么需对不同病原生物引起的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进行分类和定义 

747. 什么是医院感染暴发时检验科的职责

748.为什么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要组成部分

749. 什么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基本原则有

第二节 生物安全及应对

750.为什么处理有害气溶胶相关操作需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751.为什么临床微生物标本至少应在二级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内处理

752.为什么不同危险度微生物的检测需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内操作

753.为什么危险品保管使用记录对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754.为什么不同的医疗操作需使用不同种类的手套

755.为什么使用生物安全柜前必须确认该安全柜运行正常

756.为什么生物安全柜内不能使用本生灯

757.为什么朊粒需要采取延长高压灭菌时间或提高温度等特殊处理

758.为什么大量潜在危害性气溶胶释放时应立即撤离现场

759.如何避免或减少实验室相关感染的发生

760.为什么当离心管发生破裂时要盖上离心机盖密闭约30分钟后才可开盖清理

761.为什么感染性废弃物通常需无害化处理后才可运离实验室

762.为什么感染性及潜在感染性物质运输通常需要三层包装

763.为什么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可减少实验室获得性感染事件的发生

764.为什么布鲁菌病是最常见的实验室获得性细菌感染之一

765.为什么每位实验室人员必须进行持续性的生物安全培训

766.为什么处理锐器时需特别小心

767.为什么巴氏消毒法不适用于灭活芽胞

768.为什么化学消毒剂仅能外用或用于环境物品的消毒

769.为什么浓度为70%75%的乙醇可作为消毒剂

770.为什么评估消毒灭菌效果时应对消毒灭菌全程进行监测

771. 什么是实验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后的一般处理措施

772.

773.如何处理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

 

第十七章  抗细菌感染药物

第一节 常用抗菌药物作用与耐药机制

774.什么是抗菌药物

775.为什么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包含有众多种类

776.为什么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种类众多

777.为什么糖肽类抗菌药物仅对革兰阳性菌有效

778.为什么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有较广泛的抗菌谱

779.为什么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具有抑菌作用

780.为什么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

781.为什么儿童应慎用氨基糖苷类药物

782.为什么产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抗菌药物耐药的最常见机制

783.为什么第四代头孢菌素对产头孢菌素酶的细菌仍保持抗菌活性

784.为什么超广谱β-内酰胺酶种类众多

785.为什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治疗重症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有时无效

786.为什么细菌以生物膜形式存在时耐药性会明显增强

787.为什么某些细菌会对抗菌药物存在天然耐药

788.为什么细菌会在抗菌药物存在的环境中获得耐药性

789.什么是细菌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生物化学机制

790.为什么细菌之间会传播耐药性

791.为什么提倡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第二节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792.为什么需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793.为什么纸片扩散法、稀释法和浓度梯度法能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

794.为什么临床实验室应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检测

795.为什么要参照CLSI规则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796.为什么需对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进行质量控制

797.为什么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中需确定标准接种菌量浓度

798.为什么不同种类的细菌进行抗菌药物药敏试验时所需培养条件不同

799.为什么要开展耐药机制表型检测

800.为什么部分革兰阳性球菌需进行D试验

801.为什么分离自脑脊液或血液肺炎链球菌药敏试验应当使用MIC方法

802.为什么需对流感嗜血杆菌进行β-内酰胺酶检测

803.为什么药敏报告中用SIR与SDD报告结果

804.为什么需进行抗菌药物联合敏感试验

805.为什么不同细菌需选择不同的抗菌药物进行药敏试验

806.为什么不能只根据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来选择抗感染药物

807.为什么有诸多影响纸片扩散法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准确性

808.为什么临床实验室很少常规开展厌氧菌药敏试验

第三节 临床常见耐药菌

809.为什么临床会出现具备多重耐药性的菌株

810.为什么会产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811.为什么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所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

812.为什么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呈多重耐药

813.为什么表型筛查和基因检测可确认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814.为什么会产生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815.为什么万古霉素敏感性下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需同时检测中介耐药耐药 

816.为什么会产生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817.为什么检测青霉素肺炎链球菌纸片扩散法方法还需MIC方法确认

818.为什么会产生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819.为什么检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需用表型筛查试验与基因确证试验

820.为什么会出现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

821.为什么会产生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

822.为什么会产生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

823.为什么会产生多重耐药/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824.为什么检测碳青霉烯酶用表型筛查、表型确认与基因确证试验

825.为什么表型筛选、表型确认与基因确证试验能确认细菌是否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

826.为什么重要临床耐药菌的同源性检测有助于制定有效的多重耐药菌防控策略

827.为什么细菌耐药性监测对控制细菌耐药性具有重要意义

828.为什么控制医院感染可以有效降低耐药菌的发生率

 

第十八章 抗真菌感染药物

第一节  常用抗真菌药物作用与耐药机制

829.为什么某些人群容易感染真菌

830.为什么近年来临床使用抗真菌药物日益增多

831.为什么对抗真菌药物进行分类

832.为什么应用抗真菌药物前用药过程中需检查患者肝肾功能

833.为什么抗真菌药物不能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

834.为什么会出现耐药真菌

835.为什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院内感染耐药真菌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

836.为什么念珠菌属生物被膜能导致耐药

837.为什么唑类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838.为什么真菌会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

839.为什么真菌会出现交叉耐药现象

840.为什么念珠菌属ERG11基因突变或过表达会导致其对唑类药物耐药

841.为什么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感染会引起不良反应

842.为什么多烯类抗真菌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843.为什么真菌会对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

844.为什么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感染会引起不良反应

845.为什么丙烯胺类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846.为什么棘白菌素类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847.为什么真菌会对棘白菌素类药物产生耐药

848.为什么唑类、多烯类与丙烯胺类等抗真菌药物可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

849.为什么普拉米星、尼可霉素与棘白菌素类等药物可损伤真菌细胞壁

850.为什么灰黄霉素和5-氟胞嘧啶可影响真菌核酸合成及功能

851.为什么临床上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远高于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

852.为什么目前临床抗真菌感染治疗中已弃用酮康唑口服制剂

853.为什么现已较少使用灰黄霉素治疗皮肤癣菌病

第二节  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854.为什么需对抗真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

855.为什么临床实验室应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856.为什么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的抗真菌药物选择时需考虑诸多因素

857.为什么即使CLSI解释标准也应告知临床真菌药敏试验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858.为什么真菌药敏试验所使用的药物必须是原药而不是临床制剂

859.为什么制订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化操作方案

860.为什么伊曲康唑药敏结果对临床治疗的参考价值有限

861.为什么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可能会与临床疗效不一致

862.为什么丝状真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耗时较长

863.为什么临床上很少按照标准化方案开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864.为什么了解药敏检测报告 “S、SDD、I、R”的含义有助于临床治疗

865.为什么真菌治疗存在“90/60”原则 

866.为什么酵母菌药敏试验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判读结果

867.为什么临床实验室常规开展纸片扩散法进行真菌药敏试验

868.为什么可采用E-test法进行真菌药敏试验

869.为什么可采用酵母样真菌比色法测定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870.为什么可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真菌药敏试验

871.为什么需快速检测抗真菌药物敏感性

872.为什么住院患者痰培养结果为念珠菌属时通常无需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

 

第十九章 抗病毒感染药物

第一节 抗病毒药物作用与耐药机制

873.为什么乙患者在抗病毒药物治疗之前要完善各项相关检查

874.为什么干扰素可用于治疗乙型肝炎

875.为什么干扰素治疗可能存在不良反应

876.为什么乙肝患者并非都适合应用干扰素治疗

877.为什么核苷类似物的合理应用是预防乙型肝炎病毒耐药的关键

878.为什么拉米夫定是治疗慢性乙肝的首选药物

879.为什么拉米夫定可用于治疗乙肝、

880.为什么拉米夫定在治疗过程中突然停药可能会加重病情

881.为什么恩替卡韦可用于治疗慢性乙肝

882.为什么恩替卡韦相比较拉米夫定而言不容易发生耐药

883.

884.为什么融合抑制剂可用于治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885.为什么鸡尾酒疗法能够有效抑制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886.为什么要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定量检测

887.为什么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物

888.为什么膦甲酸钠可用于治疗疱疹病毒

889.为什么阿昔洛韦适用于疱疹病毒感染的治疗

890.为什么金刚烷胺可用于治疗流感

891.为什么奥司他韦可用于治疗流感

892.为什么不坚持服药更容易发生病毒耐药

第二节 抗病毒药物敏感性试验

893.什么是抗病毒药物敏感性试验

894.为什么需检测抗病毒药物的敏感性

895.为什么选用半数效应浓度或半抑制浓度作为抗病毒药物的评价值

896.为什么空斑抑制法是检测抗病毒药物敏感性的有效方法

897.为什么抗病毒药物敏感性试验存在局限性

898.为什么进行抗病毒药物敏感性试验需设置阳性参考株与阴性参考株

899.为什么常采用Sanger或焦磷酸测序检测抗病毒耐药性的分子标记

900.为什么流感病毒耐药性检测需确定待检毒株的稀释倍数

第三节 临床常见耐药病毒

901.什么是HBV表型耐药

902.什么是HBV基因型耐药

903.什么是HBV临床耐药

904.为什么乙型肝炎病毒容易产生耐药性

905.为什么耐核苷类似物乙型肝炎病毒与病毒P基因变异有关

906.为什么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逆转录酶区域变异可同时引起S基因变异

907.为什么HBV患者出现酪氨酸-甲硫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变异后易加重病情

908.为什么应用核苷类似物治疗乙肝患者时需要监测HBV DNA载

909.为什么拉米夫定会诱导乙肝病毒出现变异

910.为什么对慢性乙肝患者出现拉米夫定耐药后应迅速给予联合用药

911.为什么需监测流感病毒对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的耐药性

912.为什么病毒容易对烷胺类药物产生耐药

913.为什么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体内更容易产生单纯疱疹病毒耐药株

914.为什么在临床抗病毒药物治疗时更容易现出临床耐药病毒株

915.为什么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监测耐药变异的病毒基因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916.为什么进行耐药监测对控制病毒的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十章 抗寄生虫感染药物

第一节 抗原虫药

917.为什么治疗疟疾通常需联合应用氯喹和伯氨喹   

918.为什么部分疟疾患者禁止或不推荐使用伯氨喹治疗

919.为什么间日疟治愈后的次年还需服用一个疗程的伯氨喹

920.为什么治疗疟疾尤其是恶性疟宜采用复方制剂

921.为什么氯喹不能作为疟疾抗复发和阻断传播的预防药物

922.为什么我国不再将乙胺嘧啶及乙胺嘧啶/磺胺多辛用作疟疾的预防药物 

923.为什么在单一间日疟流行区可使用氯喹作为疟疾预防药物

924.为什么在恶性疟与间日疟混合流行区可使用哌喹预防疟疾

925.为什么我国2016版《抗疟药使用规范》不推荐使用奎宁治疗疟疾

926.为什么我国一般不推荐使用甲氟喹治疗疟疾

927.为什么恶性疟和三日疟治愈后的次年不需要再服药防止复发

928.为什么恶性疟原虫会对氯喹产生抗性

929.为什么常用体外法检测疟原虫对药物的抗性 

930.为什么治疗巴贝虫病应联合用药

931.为什么推荐使用奥硝唑治疗腔道原虫病

932.为什么建议夫妻或性伴侣双方同时服用甲硝唑治疗阴道毛滴虫病

933.我国黑热病常用治疗方案是什么

934.为什么非洲睡眠病晚期不推荐使用苏拉明或戊烷脒治疗

935.为什么治疗布氏冈比亚锥虫病推荐依氟鸟氨酸与硝呋莫司联合用药

第二节 抗蠕虫药

936. 为什么苯并咪唑类药物可用于治疗肠道线虫病

937.为什么推荐使用三苯双脒治疗美洲钩虫感染

938.为什么治疗盘尾丝虫病(河盲症)患者宜选用伊维菌素而禁用乙胺嗪

939.为什么用阿苯达唑治疗广州管圆线虫病时建议联合激素类药物

940.为什么吡喹酮是广谱的抗寄生虫药物

941.为什么建议服用吡喹酮进行血吸虫病早期预防性治疗

942.为什么会出现吡喹酮对某些血吸虫病治疗效果不佳的现象

943.为什么治疗合并患有眼囊虫病的血吸虫病患者需慎用吡喹酮

944.为什么青蒿素类仅能预防而不能治疗血吸虫病

945.为什么三氯苯达唑治疗片形吸虫病后体温会更高

946.为什么脑囊虫病患者必须住院治疗

947.为什么常用槟榔和南瓜子驱虫以获得完整的绦虫成虫

948.为什么眼囊虫病不能使用药物治疗

949.为什么治疗带绦虫病时一定要使其头节完全排出体外

950.为什么手术治疗包虫病后还需服用药物

951.为什么治疗包虫病阿苯达唑乳剂疗效优于片剂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