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文史研究】明乡贤三蓼先生吴贺考略

2021-11-29 12:25:52

古代儒家士大夫以考取功名而立牌坊表彰为荣,身后以崇祀乡贤祠为耀,纵观昔时抚州明清两朝名宦巨儒,生前立坊死后入祠者,廖廖数人而已,而临川鹏田吴贺以其学识、品行、政绩皆优而身列其间实属当之无愧

吴贺,抚州市临川区鹏田乡鹏田村人,明成化乙未进士、扬州知府吴嵩曾孙,以举出望江县教谕,河南乡试主考,后国子监助教、博士,升南京大理寺右评事,迭升寺正,再擢升贵州都匀知府,转任两淮都转盐运使司转运使。卒后入祀抚州府乡贤祠。笔者试以现有资料研究这位乡贤

世家子弟  家风淳厚

吴贺(15521614)原名一泰,字汝佐,号绍洲,又号三蓼,学者尊称三蓼先生。吴贺深受理学思想影响,为子至孝,为人敦厚,忠君爱民,知行合一。吴贺的成功,有其努力的结果,亦有外界多方面的影响,但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却来自家学,要了解吴贺的家学,就不能不了解其显赫的家世。

早在明初,吴贺的六世祖仕彰公1394~1484)名焕以字行初号逸耕晚号恩逸继祖风,尚德慕义,以勤起家,富甲一方。恤孤济困,助朝廷赈济通州灾民,受朝廷勅建牌坊旌表,赐封“义官”,四代百口同,乡里誉为“义门”,著有《恩逸集》。

高祖天常公1419~1488)名守号澹斋,因帮助朝廷赈灾,封为七品“义官”,后因子贵赠封刑部主事,著有《胡谓集》。

曾祖嵩公,进士,累官至扬州知府,敕封中顺大夫,为官清廉,刚介不阿,颇有政声,入祀乡贤祠,著有《拙勤集》。(详见《成化乙未进士吴嵩考略》)

伯祖潜公,字显之,世称两川先生,弘治庚戌进士,累官至云南按察使司副使,敕封中宪大夫,文韬武略,教化一方,为政皆有令名,入祀乡贤祠,著有《两川集》。(详见《云南按察使司副使吴潜考略》)

    祖父洙公14811538),字宗之,号鹏溪以诗经補郡庠正德戊辰以明经选入太学授北京上林苑監嘉蔬署丞陞授文林郎、任福建建宁府寿宁时,不为富民诱不为权贵挠因寿民诬贿落职经陈情得白復任广东韶州府英德县知县,著有《鹏溪集》。(摘自鹏田吴氏宗谱)

    叔祖淛公1508~1581)字进之,号平冈,再号念吾,别号念悬以五经中嘉靖壬子科乡试四十二名。授广东广州府判府,会当道,子弟至公獨處之淡然,因左迁池州府教授,隆庆庚午聘主贵州乡试总裁五经,转授益府宗学侍讲。(摘自鹏田吴氏宗谱)

    叔祖奎秀公以五经中嘉靖已酉科北直隶乡试。(摘自鹏田吴氏宗谱)

父亲曼公,15211591),字子實,号宽夫,改号宽洲乡饮大賓。(摘自鹏田吴氏宗谱)

    1511~?),字子华,号北泉,原号象峰宗人府仪宾尚淮府崇安王女长阳县主授亚中大夫食從三品俸。(摘自鹏田吴氏宗谱)

鹏田吴氏,肇基于北宋元丰年间,历来注重耕读传家,至吴贺六世祖吴仕彰公时,鹏田吴氏开始兴旺发达,人文荟萃,仕彰公五子十九孙四十五曾孙八十四玄孙或文魁或武将或皇亲,几无布衣。

与临川别的豪门巨族一样,鹏田吴氏家族具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非常重视读书与治学。从上列吴氏先祖来看,他们学识宏富,学力深厚,几乎人人著集留世,遗教子孙。因此,鹏田吴氏涌现许多儒庠,可谓诗礼传家、书香门第,适吴贺处于家族鼎盛之际,受家族先辈的激励与影响,吴贺从小立志报国,习文学礼,以延续家族的辉煌。

以举出仕  勤简经略流芳

隆庆庚午年(公元1570年),18岁的吴贺便考取郡庠生(秀才),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吴贺以第27名的成绩高中举人,是年22岁。之后会试屡次不就,万历辛卯年(公元1591年),吴贺的父亲曼公去世,依古代礼制,贺公须三年后方可参加会试,而彼时贺公已年近不惑且前途未卜,无奈依例屈任低级的教职,也属于士而优则仕吧。

万历乙未(公元1595年),吴贺任望江县教谕,因知识渊博,学养醇厚,获部考优,于万历丁酉年(公元1597年),被破格推荐并提拔为河南乡试主考官,本着为朝廷取士、为国储材的宏愿,该科所取举人均系中原俊彥,如解元全燧、田珍、许鼎臣等等,笔者查阅有关史料,前述先贤确属能吏,政绩卓著,名留青史。

万历庚子年(公元1600年),吴贺在教谕差上调任国子监助教,后升国子监博士(笔者注:查阅《钦定国子监志》条目,吴贺于万历庚子二十八年任助教,二十九年升博士),同样因学识丰富,吴贺奉旨刊十三经注疏》、《二十一史》(引邱兆麟撰写《乡贤吴三蓼先生传》、《鹏田吴氏宗谱》)。

万历甲辰年(公元1604年),吴贺晋升南京大理寺右寺右评事,万历丙午年(公元1606年),迭升大理寺左寺右评事,在大理寺任职期间,吴贺刚正不阿,执法公正,万历皇帝眷爱有加,见临川前四大才子之首邱兆麟所撰《传》:至寺正阅五春秋会妖宼诸大狱谳决屹然山立不骩不阿难部台奏成弗问也,口石之下人不称冤指万历皇帝益眷注而简之

万历己酉年(公元1609年),吴贺擢升为贵州都匀府知府,升中宪大夫。古时都匀属蛮荒之地,民风粗犷强捍,故明嘉靖帝改土归流,设府以实施教化,虽有五十余载,仍成效甚微,极端难治,一般官员多不愿前往。彼时,朝政不举,吏治腐败,世风日下,整个社会可谓颓废不堪。吴贺接旨后,毅然赴任,并说:食君禄,分君忧,造福一方,乃臣子之分,何惧之有!,深知社会问题症结所在,然其不受影响,到都匀后立即采取一系列治理措施:一方面强化政纲。如约束官吏,整饬吏治,严明法纪,严格督责之法,短期内使都匀政风明显改观;一方面保境安民,兴学助教,与民休息,教养一方。如兴学校,险走集,上疏减税轻役;如打击张国兴、杨定国为首的土司豪强,抑制其为祸百姓,尤其是出兵消灭夷寇,深得土流两民爱戴,邱兆麟《传》中评赞曰:匀人安歌且舞三年。《国史》编修顾起元在《墓志铭》中评述道:士民抃手而交相庆也:福星照矣”。

万历壬子年(公元1612年),吴贺因在黔政绩卓著,再升盐法道两淮都转运使司运使。有趣的是,两淮盐务治所在扬州,吴贺的高祖吴嵩曾任扬州知府,吴嵩治扬时,德政贤名久传,扬人期冀吴贺能继祖风,泽被百姓,惜吴贺到任后不久,所针对盐务制订的十条措施未及实施,庶母曾太夫人卜讯至,吴贺依例返家丁忧。纵如此,鹏田吴氏与扬州亦为有缘。

吴贺为官履历政绩,《江西通志》、《抚州府志》、《临川县志》、《贵州通志》对其记载多有赞誉,但笔者注意到《扬州府志》对吴贺任职盐运使的记载阙如,邱兆麟《传》中明确提到:“……闻玺书褒而拔之董两淮鹾务……两淮久已为中涓渔蠧鹾政日弊抉口为难”,《江西通志》载:“…任都匀知府…转升两淮盐运使司运使”,顾起元《墓志铭》笔者注:顾起元,江宁人,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墓志落款为:奉议大夫,任右春坊右庶子兼翰林院侍读掌司经局事前左谕德兼侍讲南京国子监司业国史编修记注起居编纂章奏和田轸、朱大典的祭文中均有明确记载,万历皇帝颁发的圣旨中也提到“盐务”、“淮扬”(见下),据此,笔者认为,《扬州府志》的失载,或因资料遗失而致编者所疏漏。

吴贺自42岁任教谕,讫丁母忧而逝,历官21载,终万历一朝,万历皇帝颁发了五道圣旨,其中有敕封吴贺的父母亲的两道,吴贺及其夫人三道,由于篇幅所限,笔者择最后一轴敕封吴贺为中宪大夫的圣旨供欣赏。

 

      贺曁乐恭人王恭人拜再承

     恩命

     

奉天承运

皇帝制曰当万山之中闾閰萧条雈苻蠢动旣忧掣肘复苦捉襟师帅此方绥民和众岂易称也贵州都匀府知府吴贺赋才博大操履清严爰自廷评试兹州牧而尔仁同襦袴威凛缿筩从事便宜式谨卖刀之令力行教化远追卧阁之风遂使榛莾昼为膏腴潢池皆成坦道绩高五马誉起双幡是用授尔阶中宪大夫”,锡之诰命夫惟理烦治剧者可以遗大投艰比来饷缺兵骄言者方议盐政之不举朕嘉尔保障屈尔茧丝无亦以淮国课所倚也其责愈殷其简在愈重尔其懋勉之以终誉于尔哉

制诰

初任直隶安庆府望江县儒学教谕

二任国子监助教

三任本监博士

四任南京大理寺右寺右评事

五任本寺左寺右评事

六任今职

之职

 

制曰语有之虽有姬姜无弃憔悴矧彼朱旛在御缟茹久沉得无重扊扅之戚乎贵州都匀知府吴贺妻赠孺人乐氏静正性成孝勤躬备提筐汲井曾亲挽鹿之劳举案篝灯夙賛燃藜之业有当蔗境竟掩泉台是用赠尔为恭人”,命锡元扄芳流肜管

制曰人臣以黄堂之尊夙夜民事视其家若不暇反顾者则有相之贤足征也贵州都匀府知府吴贺继室封孺人王氏幽闲秉德婉顺宜家昔佐棘庭每勤执烛兹襄熊轼益赞悬鱼允称四德之贤用底三年之绩是用封尔为恭人贲兹华衮之褒式作翟禬之范

制诰

皇明万历四十二年四月日

之宝

 

于郡  生立坊死崇祠

功名牌坊。清同治《临川县志》记载,抚州城共有九座举人牌坊。其中位于城西隅的飞龙登隽坊专为万历元年抚州府22位举人所立,其中吴贺位列第四,名宦吴椽、胡桂芳亦名列其中。立坊扬名,是士子们梦寐以求的愿望,也是家族的莫大荣耀,吴贺中举不啻为书香世家的鹏田吴氏锦上添花,也轰动临南。

“三蓼先生”。据临川前四大才子、先贤邱兆麟所撰传纪:吴贺天要读蓼莪之诗以培德修身明志,从宦二十余载亦不辍,乡人从不知他显贵,为人光明磊落,不治家产,为国纳才,两袖清风,高风亮节,学者感念他的执著与清正,尊称其“三蓼先生”。

死孝至性。吴贺逝于万历甲寅年(公元1614年)九月二十八日,其死因,据《宗谱》和邱兆麟《传》所记为丁忧期间过分悲伤,以致呕血而亡,笔者查阅宗谱资料得知:吴贺的生母系进士杨密的女儿,吴贺8岁失恃,曾太恭人属继配,将其兄弟视为己出,抚育他们长大,故吴贺对曾太恭人的感情至深。吴贺在曾太恭人去世后七个月因悲痛交加呕血而亡,乃情理之中,此举在以“孝”治天下的明王朝是倍受人尊崇的。

崇祠乡贤。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吴贺中举立坊后的第52年,经县、府儒学署推荐,县、府复查,巡按御史、省学政审核等程序,吴贺入祀乡贤祠,府、县、鹏田吴氏为吴贺举行隆重的入祠仪式。

对此,也许吴贺本人不曾料及。因为,乡贤、名宦祠自明初兴建,士大夫们知道位列孔庙无望,退而求其次以能够跻身乡贤祠,以受乡邦敬仰为终极目标,一些乡绅及其家人往往穷尽一切手段入祠,其间多有“死不豆其间,非夫也”之感叹,所以至嘉靖早期因入祠条件宽松而致泛滥,故嘉靖十三年,朝廷申严乡贤、名宦入祠资格,“仕于其地,而有政绩,惠泽及于民者,谓之名宦;生于其地,而有德业学行著于世者,谓之乡贤。”此后入祠则必须要从县、府、省层层推荐,往复三次审查,十分严格。因此,从嘉靖时期开始,士大夫能够入祀乡贤祠并非易事,毕竟入祠是对其一生的肯定与褒奖,也是家族的崇高荣耀。

笔者以前仅知古时府县设乡贤、名宦祠,以褒奖治官、乡宦,但入祠条件、程序全然不知,今观宗谱,查阅有关资料,略知端倪,现将吴贺入祀乡贤祠程序略述一二,并附入祀祭文,以共赏。

第一轮  初审

呈具文。首先由府县两级儒廪增附生分别呈文、具呈。

生员结勘。分别由临川县、抚州府廪增附生员结勘。

儒学署评定,分府县两级。

临川县知县评定。

抚州府知府朱大典评定。

(作者注:以上时间分别为天启三年十一月、十二月)

 

第二轮  复勘

生员复勘,分府县二级。分别由抚州府、临川县、臨川县儒学廪增附生员复勘。原结勘的生员回避。

    儒学署复勘。分府县两级。

临川县知县、抚州府知府评定。(略)  

(作者注:以上时间为天启四年正月)

 

第三轮  审核

   巡按监察御史会同钦差提督学政审核

  (作者注:以上时间为天启四年二月)

   

    崇祀祭文

巡按江西监察御史门生田珍谨以刚鬛柔毛束帛庶馐之仪

敢昭告于明大中大夫两淮运使三蓼老师吴先生之位曰

千古理学厥有渊源濂洛关闽递衍其传豫章之东则有吴陆以迨吾师踵其芳躅践履笃实体用兼该圣贒之学经济之才德富道尊蔚为仪型振铎晥序苏湖济馨持平秋署遗爱都匀晋歴鹾司苦节可贞出懋忠勤处敦孝友弗倦于修可大可久未殚所学遽掩松邱然而道业已足千秋珍夙荷栽培滥竿桃李奉命循方门墙仰止惟兹胶序式荐豆笾先生之灵陟降自天文献在兹德晖未谢以翼后贤乾坤不夜

尚飨

皇明天启四年岁次甲子四月甲申朔越七日庚寅

 

文化遗产耀古今

   会修宗谱。 近年来,笔者观谒不少临川吴宣公系宗谱,多有记载明万历丁亥年(公元1587年)于抚州府治望台楼会修抚建(作者注:时抚州府、建昌府)经公支十八族宗谱的资料,得以知晓历代先祖的丰功伟绩。丁亥会修,系后蜀驸马吴宣公南下后,经公支一次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准确性极高、意义非凡的统谱活动,可以说具有划时代意义,至今影响深远(有关会修情况,笔者拟专篇介绍,故略)。

 此次统谱,以时为临川曾湾族(今进贤)进士、宪副公谦为总裁,郡庠生吴道溥(笔者房祖)及吴贺担任副总裁,与吴贺同科举人金溪吴椽、棠阴吴玠等人共同编修。从宗谱记载的资料显示,会修工程浩大,中间曾出现反反复复,困难与阻力重重,但谱局诸先贤秉承“实事求是”原则,敢于坚持真理,顶住各方压力,前后历时三年终于告竣。吴贺一直参与会修工作,他主要合考《史记》、《吳越春秋》《宋旧谱》,撰述《世家言》,或许是投入过多,已中举17年的吴贺,会修前后两次会试中又名落孙山,而谱载吴贺对此毫不在乎。

 能吏门生。吴贺主河南乡试及任职国子监期间,十分注重提携优秀学子,后来证明这些才俊均是为官清廉不阿之清流,皆显名于世,他们对吴贺尊崇有加,如巡按监察御史田轸、钦差提督学政江西按察司副使黄元会、许鼎臣等等,皆以“门生”相称,且在《鹏田吴氏宗谱》内留下宝贵的篇章。

 才子邹元标。吴贺与新建罗朝国、金溪胡桂芳、吉水才子邹元标等人感情深厚,他们相互唱和、相互仰慕。从现有资料显示,吴贺尤与东林党领袖、吉水才子邹元标私交笃厚,据《宗谱》载,邹元标第一次应吴贺所请,为丁亥会修谱题序,彼时邹元标因触犯龙颜而解职在家助教;第二次是在邹元标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期间,应请为吴贺的父母撰写墓志铭。

 临川前后四大才子。吴贺出仕后,十分低调平实,以致乡人都不知道他究竟在何方为宦,官居何职,可谓锦衣夜行的典范!如临川前四大才子之首的腾桥邱兆麟、后四大才子的陈际泰、罗万藻等在吴贺逝世后,纷纷为其或撰《传》或述行实,列举不少贤行,可见吴贺是深受临川士子们的仰慕与尊敬。

 门生匾。据谱载,吴贺六十大寿时,时钦差提督学政江西按察使司副使黄元会巡按江西监察御史田珍匾旌斯文先觉;江西承宣布政使王畿匾股肱保障惜憾两匾今不曾留,亦不知何时遗失。

 前述提及名宦的鸿篇巨制,皆录于《鹏田吴氏宗谱》内,为研究相关人物提供有力的依据,或可说弥足珍贵。

芳踪遗迹。 万历甲寅年,63岁的吴贺寿终正寝,据谱载,吴贺与乐氏、王氏夫人合葬于祖坟山,规制极高:墓高七尺,一丈六尺,自穴首至背襟长二丈九尺,俱砌《吳军石》记,墓道前立有望碑,墓旁创建守墓寺,名曰石门寺

 在鹏田村前小溪旁,有一座“历代缵缨”砖石混合牌坊仍屹立在吴贺祖居旁,,但牌坊主体保存比较完好,笔者曾扶梯细看得知,该牌坊系明天启四年,由抚州府出资兴建,知府朱大典题写正文。

所有的一切,先贤三蓼先生是否知道其身后之荣光?

 

                           2017年6月18日初稿于洪城斗室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