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特约作家黄家鹏力作《朱门第一人——黄干》 || 一、候师三月

2021-12-24 14:41:07


转载文章免责声明

  1、本公共平台发布的文字及图片除部分原创外,其余均摘自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创作,我们不对其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合法性负责,也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版权属原作者,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投稿合作及商务合作:936620493@qq.com  2、转载本平台原创作品必须获得本平台授权,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一、候师三月

 

淳熙二年(1175年)冬,闽北普降大雪,群山峻岭,白雪皑皑,银装素裹,大地被一层厚厚的积雪覆盖,雪花挂在树枝上,形成一朵朵晶莹剔透的白色花朵,大雪挂在竹梢上,稚嫩的竹梢承受不了积雪的重量,纷纷垂下,挂起一串串冰坨,别有一分景色。只有山涧的小溪在白雪覆盖下乃有涓涓细流不停地奔流,喷涌出大山的生命。

在武夷山通往五夫的乡间崎岖小道上,一名清癯瘦弱的年轻人,披着长衫,背着行裹,艰难地跋涉在雪地里,一步一个雪印,留下一道漫长的雪迹,年轻人的帽领上、衣服上也慢慢沉积一层薄薄的雪花,但年轻人无所畏惧,眼睛里闪着坚毅的目光,炯炯有神,直视前方,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英雄气概。

这名年轻人名黄榦,字直卿,福建闽县人,今年年方二十四,黄榦出生在一个以素儒起家的家庭。黄榦的父亲黄瑀,绍兴八年进士,补饶州司户参军,知永春县,后任江西提点刑狱,在宋高宗时官至监察御史,笃行直道,清名高节,著闻当世,黄瑀清廉爱民,那年永春大旱,他前往乐山祷雨,上云封表,云间蔼洞天,自惭无善政,来此乞丰年,表达他以民为本,恤民爱民之心。不料在黄榦十七岁那年,父亲黄瑀因病去世,家道逐渐衰弱。淳熙二年,其兄黄东任职吉州(江西吉安),黄榦从行。在吉州,黄榦有幸认识当地名士刘清之。刘清之,字子澄,临江人,受业于靖之,甘贫力学,博极书传。绍兴二十七年进士第。调袁州宜春县主簿,还没有上任因为父亲去世,按当时体制,在家丁忧守孝三年,三年后建德县主簿。到任后,刘清之向州官请求稳定社会,使老百姓自实其户。因此赋役平,争讼息。后刘清之调万安县丞。时江右大侵,郡檄视旱,刘清之徒步阡陌,亲与民接,凡所蠲除,具得其实。州议减常平米直,清之曰:此惠不过三十里内耳,外乡远民势岂能来?老幼疾患之人必有馁死者。今有粟之家闭不肯粜,实窥伺攘夺者众也。在我有政,则大家得钱,细民得米,两适其便。乃请均境内之地为八,俾有粟者分振其乡,官为主之。规画防闲,民甚赖之。帅龚茂良以救荒实迹闻于朝,又偕诸公荐之。初,清之既举进士,欲应博学宏词科。及见朱熹,尽取所习焚之,慨然志于义理之学。吕伯恭、张栻皆神交心契,汪应辰、李焘亦敬慕之。

这天,黄榦亲自到刘府登门拜访刘清之,口称先生,行鞠躬叩拜之礼。刘清之吩咐门人看茶,黄榦回礼落坐,落落大方,谦恭有节,彬彬有礼,不亢不卑,黄榦微微品一口茶,诚恳说道:“吾乃福建闽县人,此次随兄到吉州,久闻先生贤名,愿先生能不吝赐教。”

刘清之端详着这位登门请教的年轻人,眉目清秀,目光有神深邃,透出一股英气,觉得此人日后肯定不凡。又询问平常读一些什么书,黄榦一一回答,主要读一些儒家经典大学中庸论语,兼阅兵书谋略。刘清之奇之,见其天资聪明,颖慧过人,微笑说道:“子乃远器,学非所以处子也。”接着又说:“建安朱夫子晦菴公,乃当今东南三贤,硕儒鸿博,深研义理,朝野闻名,当年吾有幸请教,醍醐灌顶,顿觉自己学之浅薄,全部将自己所学尽焚之,专学朱夫子义理之学。吾修书一封,推荐汝前往朱夫子处,如何?”

黄榦早已听说朱子大名,只是无缘相见,今日能有刘大人推荐,正中下怀,心中暗喜,起身行礼,鞠躬回道:“某在闽县也闻朱公盛名,先生如能推荐,甚好,有劳先生了。”

刘清之说道:“汝稍坐片刻,吾去去就来,为汝修书一封。”说完便走向内书房。黄榦又是起身恭送。

过一刻钟,刘清之写好书信,还随手带来二本书,将书信与书双手递与黄榦,说道:“此书乃朱公所著,一本是《近思录》,一本是《论语集注》,汝可细细详读,定有受益。”黄榦鞠躬接过书与信,口里连连道谢并诺:“遵命,遵命。”

黄榦兴冲冲回到仲兄府衙,向二哥黄东禀报此事,并将书信递与二哥看,黄东听完介绍,也觉此事甚好,为弟弟能找一个好老师而欣慰,高兴地说道:“四弟如能所愿,为兄也就欣慰了,但此事关系重大,要不要禀报母亲,让母亲大人知晓,如何?”

黄榦连忙点头:“要的,要的,小弟这就告别二哥,启程返闽,禀报母亲,然后前往闽北崇安五夫,拜师求教。”

二哥黄东为弟弟准备了路上的盘缠及拜师求教的费用,嘱咐弟弟要虚心请教,学得儒学精髓,将来取得功名,上报国家,下光耀门庭,黄榦连连点头。告别了吉州,黄榦星夜启程,水陆并进,赶回家乡闽县三山城东故居,向母亲叶安人禀报了要往崇安五夫拜师之事,黄榦母亲叶安人乃贤惠之人,儿子能够拜师读书求上进,正是做母亲心中的愿望,叶安人虽然生育五子,老大、老二,在外为官,老三早夭,这下黄榦又要出门拜师求教,身边只有一个最小的五弟为伴,心中多少有些不忍,但为了儿子将来大计,叶安人还是答应儿子请求。见儿子一路旅途辛苦,怕承受不了,此时又临近年关,要黄榦明年过了春,再去闽北崇安拜师不迟。

但黄榦拜师心切,婉言谢绝母亲的挽留,执意即刻前往拜师,叶安人无奈,只好宰杀了一只母鸡,给儿子补补身体,黄榦吃了母亲亲手炖的鸡汤,顿觉精神大增,叶安人考虑闽北山区寒冷,天寒地冻,又亲手给儿子缝制一件棉袄,穿在身上御寒。黄榦在家歇息了二天,就告别母亲,从福州台江码头登船溯闽江北上,沿延平、建瓯、建阳,一路风餐露宿,无所畏惧,最终抵达崇安,问得五夫的路途,黄榦又马不停蹄,冒雪赶路,在茫茫雪地里行走,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黄榦在雪地里跋涉的好半天,终于在大雪飘扬中,见前方有一个古镇,一打听路人,正是五夫,心目中的圣地终于到了,黄榦仿若重负卸下,轻轻地舒了口气,心中念道,我就要去拜见朝野闻名的理学大师,不知道朱公能否收下我这个弟子,心里有点忐忑不安。

五夫是崇安一个古镇,自古“邹鲁渊源”之美称,历代名人辈出。至宋代已是鼎盛时期,名人学者云集,工商农极为繁荣,五代闽国名相翁承赞,北宋著名词人柳永,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及刘氏“三忠一文”,胡氏四贤,均出于此地,因出过五个大夫,而号“五夫”,真是“八闽上郡先贤地,七贤过化之乡”小巷里还有朱子创办的五夫社仓。社仓竣工时,朱曾亲撰《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社仓记》一文,并在仓壁上题了一首警诗度质无私本是公,寸心贪得意何穷。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借以劝戒社仓管理人员。朱子社仓建成后,在春夏青黄不接时赈放粮种,冬秋偿清存放,大利于民。自此该社仓开了南宋救荒的先河,南宋朝廷为此将朱熹所呈请施行的《社仓法》颁诏行于诸府各村。朱子社仓被誉于先儒经济盛迹

黄榦寻乡人打听,知道朱子是住在五夫镇对面山边府前村,村前有条小溪,名曰:潭溪。过潭溪小桥,眼前有几株大樟树遮天蔽日,樟树下即是朱熹家宅。黄榦心里一阵欣喜,按住心头的激动,放慢了脚步,仔细端详着他心目向往的圣地,一股敬佩之情油然升起。他怀着无比敬仰的心情上前,轻轻叩门,过了些许,木门缓缓开启,木门里面闪出一个二十来岁,眉清目秀的姣美女子。

黄榦一见,不由一愣,急忙低下直视的目光,鞠躬行礼,开口问道:“请问,这里是朱公晦菴先生的府邸吗,吾乃闽县黄榦,前来拜见先生。这有江西刘清之,刘大人荐书一份。”说完,掏出刘清之的荐书,双手递给女子。

这女子见黄榦如此文邹邹,噗呲一笑,接过书信,说道:“哦,是来找家父的,随我进来。”

黄榦这才明白,这是朱子先生的女儿,不敢造次,随女子进院,这是一栋一楹两进的老宅院,进了大厅,正堂上边挂一个匾额,匾额书写三个刚劲有力大字“不复远”,取易经复卦:不复远,无袛悔,元吉。寓意人生要刚毅果断,雷厉风行,不达目的不罢休,迷途知返,无往而不复,只要不偏离刚柔相济的本性,就能一生吉祥。这是朱子老师刘子翚赠送给朱子的警句名言,朱子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激励鞭策自己。在厅堂的两边墙上挂着朱子手书的四条家训:读书起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督促子女要读书、循理、和睦相处、勤俭治家。黄榦不由对朱熹的人生哲理更加敬佩。

女子把黄榦引进厅堂看座后,说道:“你稍坐片刻,我去禀报家母。”

不一会儿,女子引一中年妇女进堂,该妇人面目慈祥,端正贤惠。黄榦一看便知是朱熹夫人祝夫人,急忙起身行礼,禀报来意。

祝夫人略带歉意说道:“我家先生去建安讲学了,不定什么时候回来,要么,相公过春再来。”

黄榦一愣,没想到朱熹临近年关还出门讲学,真是圣贤啊。心想,朱子总要回家过年,我不妨在镇上住下,等他一段日子。就向祝夫人说道:“夫人,先生忙碌,学生想着此地等候,要见到先生是学生平生夙愿。一旦先生回来,学生便能上门请教。”

祝夫人见黄榦求学心切,心里颇为感动,就依了黄榦的想法。说道:“我家先生一旦回来,我便立即告知。”

黄榦告别朱家,便在村中寻访有无空房租住,村中一老翁见这个书生临近年关,还到五夫拜师求学,心里甚为同情。便说:“我在村头溪边樟树下有一间空着柴房,你要是不嫌弃,就暂且住下吧。”

黄榦一听高兴的连忙稽首道谢,问要多少纹银,老翁慷慨地说:“一间破房,还有什么租钱,你看着给吧。”

黄榦就随老翁去看房,房屋在村头溪边,一株临江樟树垂披屋顶,甚为安静,房间不大,没有什么家什,屋内有一张长条宽凳,几块旧木料,虽说简陋,总能遮风挡雨,还能安心读书,黄榦就租下房子,老翁问还有什么需求。黄榦一看老翁善良,好说话,就央求老翁能否一日三餐帮忙煮饭供给。老翁说道“这个好办,我一日三餐也要煮饭,多放把米就行。”黄榦就以一月一两纹银包括吃住在内,租下老翁的房子,还问老翁够不够,老翁回答“足矣,足矣。”高高兴兴帮忙打扫房间。

解决了吃住,黄榦便安心的在此等候朱熹回来。闲时,也去镇上逛逛。在五夫镇中间,有一条古街,叫兴贤街,商店林立,学子云集。从玉虹桥到双龙桥的蜿蜒古街边,分布着刘氏宗祠,胡家书坊,籍溪堂,中和坊,儒林坊,,朱至坊,双溪坊,一个接着一个,五座精雕石刻古坊门跨街而立,用楷书、行书、隶书等不同字体分别写着“五夫荟萃”“籍溪胜景”“过化处”“邹鲁渊源”等等,十分耀眼夺目,每座堂、坊都召集不少学子,读书朗诵,书声朗朗,从街头一直延续到街尾,足见五夫人好学的繁荣景象。

夜晚,小屋异常寂静,四面空无人声,黄榦孤灯独坐,听屋头风声阵阵吹过,令人骨头耸然。黄榦就在这样情形下,这灰暗的烛光下,舒卷读书,通宵达旦,苦读儒家学说。

黄榦这一等就等了两个多月,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别人家欢欢喜喜在家团圆过年,杀鸡宰鹅,山珍海味,热热闹闹过大年,黄榦却一人孤苦伶仃在破房内等候老师回来。那老翁平常还记得三餐送饭来,忙了,就忘记送饭。黄榦就的饿着肚子等第二天,老翁送饭来。但黄榦还是坚持下来,痴心不移。心诚则灵,终于等到第二年开春,淳熙三年丙申春,朱子讲学施施然归来。黄榦接到朱家人通告,按捺不住心头的激动,,去拜见心中梦寐以求的老师。

朱熹在厅堂接待这位虔诚的年轻人,听家人说,他为了拜师求学,等了他三个月,又看了老友刘清之的荐书,为他的诚挚求学所感动,当场承诺收下黄榦为弟子。

黄榦也第一次拜见这个名满天下的理学大师,那额头上的七星标痣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将指导他以后的人生方向。心里暗暗发下世愿,之后一辈子跟随朱子,慨然有志于道,继承和阐扬圣贤之学。听朱子愿意收听为弟子。黄榦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急忙下跪行拜师大礼。朱熹微笑地扶起黄榦,又一一介绍朱府家人,长子朱塾、次子朱埜、小女朱兑等,朱塾小黄榦一岁,朱埜小黄榦二岁,朱兑小黄榦四岁,黄榦这才明白,他第一次见到的就是朱子心爱的女儿朱兑。朱兑,字淑真,生于绍兴二十六年四月初八,生的时候,朱熹非常高兴,以八卦“兑”字取名,兑乃泽也,字淑真,寓意女儿长大后,像水一样温柔,像淑女一样贤惠,同秉刚健之德,外抱柔和之姿,做人像行云流水,刚柔相济。兑字又通悦,表示朱子的喜悦心情。朱熹又对子女说:“直卿比你们大,你们要像兄长一样对待他,学习直卿刻苦学习的精神。”

黄榦自从拜师于朱熹后,夜不设榻,衣不解带,坐在长条宽凳上看书,少倦则微坐,一看看到深夜,有时困了,就在凳子上打个盹,醒来又接着看书,一倚或至达曙,一道曙光透过破旧窗棂射到黄榦单薄的身子上。黄榦带来的书不多,看完了便去五夫镇上,寻读书人家借,好的人家容易借,小气的人家便理都不理黄榦,让黄榦心烦不已。

有一天,朱子到黄榦住的地方去看望他,见此情景,无限感慨,见他如此刻苦学习,心生怜悯,考虑到黄榦这村头住宿吃饭困难的问题,朱熹还吩咐祝夫人收拾一间柴房给黄榦安顿,,便于跟他学习请教。

 

作者介绍



黄家鹏,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 ,南平市朱子文化研究会会员,建阳考亭文学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武夷山市成长女子国学院理事长兼朱子后学馆馆长,武夷山女子书院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出版发表作品100多万字,先后出版发表长篇历史小说《朱熹传奇》,学术专著《朱子后学》,同时在《福建日报》、《福建理论学习》、《武夷文化研究》、《朱子文化》、《福建商报》、《福建汽车运输报》、《闽北日报》、《武夷山文学》、、《生活创造》、达观天下》微信公众平台等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散文等。

  

      iOS版赞赏专用通道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