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满腹诗书气自华》(1-2)(散文一篇)【海外华裔·名家风采】

2021-10-06 12:40:17




【作者简介】栗化平,女,美籍华人,现居美国,1982年北京邮电学院毕业,获工科学士学位。1992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毕业,获计算机工程硕士学位,1992至2016年在联合电脑(Computer Associate Co.)和赛门特克软件公司(Symantec Software)供职。中篇小说《梅开二度》于2017年六月在文学城海外原创发表。


摄影 栗化平

 


  满腹诗书气自华

    ---回忆我的中学语文老师们

                                                     

         作者/ 栗化平


                                                           

                  楔子


        我的母校位于北京市中心。她始建于清朝末年,当年是京城唯一的女子高等学府:京师女子师范学堂。解放后改为北京第八女子中学。因为鲁迅先生曾经在此任教,,后期改为北京第158中学。

校园灰砖做墙,红色木窗,树木葱茏,古朴典雅。学校的师资雄厚,群星荟萃。无论是数理化还是音体美都由一流教师执教。语文老师们更是一群出众的才子才女。,但是我的语文老师们给我的教诲让我受益终身。今天回忆他们当中的四位,以此向我的老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一. 饱读诗书,朴实无华


         初中二年级的时候,苏培成老师做过我的语文老师,班主任。苏老师是天津人,讲话略带口音。记忆中的苏老师总是来去匆匆,很忙的样子。有一次看见老师在校园的大树下,一边啃着玉米面窝头,一边全神贯注地读书。周围的喧嚣吵闹似乎一点儿都没有影响他的兴致。真想走过去看看老师在读什么书?但是,他的专注神情让我望而却步。


        ,我们的课本充满了革命文章。绝大多数的课文乏味可陈。然而苏老师仍然能将语文课讲的津津有味。之所以如此,源于老师渊博的学识。记得课本里收录了一首主席诗词,七律 《送瘟神》。其中有一句“红雨随心翻作浪“。苏老师认为其中”红雨“的出处来自唐朝李贺的“桃花乱落如红雨”。借此,老师详细地介绍了李贺的这首《将进酒》。,由于父亲被打成走资派,我很少出门,常常在家里看书。唐诗宋词也看过一些,但看过就忘了。老师在讲台上将李贺的词背的朗朗上口,韵味十足。当时想,这一定不是昨天备课的时候才准备的。那一定是融入了他的脑海中记忆的一部分,所以他可以信手拈来,尽情发挥。苏老师让我体会到了古诗词的美,让我懂得了许多词句是有出处的。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当年并没有太多感受,多年之后才体会到其中的深意和对我的影响。


        我们当年只有十四,五岁。少不更事,口无遮拦。记得一天放学后,几个女同学留在教室里叽叽喳喳的议论苏老师。正说得起劲,大家才发现,苏老师已经走进了教室。大家面面相觑,突然噤若寒蝉。苏老师对大家微微一笑,说到:“我来取个东西,你们接着聊”。说完快步走到教室的最里面,取了一个东西,头也不回的走了。当时把我吓的够呛。虽然不记得自己说了什么,但是一群人私下议论老师,我也是其中一个。作为班主任,老师如果打算打击报复我们,应该是易如反掌。一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一个学期过去了,什么也没有发生。如今想想,不能不佩服老师的气量和胸襟。换做是我,能否做到如此神闲气定呢?


        苏老师对中国字的发音颇有研究。记得当年老师手里拿着一张白纸,放在自己面前。他反复告诉我们,发爆破音的时候应该可以震动面前的这张纸。他对中国文字的研究精细入微。

我们中学时期的作文题目大多数是革命的,口号式的。但是苏老师每篇都认真批阅,对语法,标点符号,用词的准确性一一做出更改和评语。每次作文发下来我都急不可待地看看老师给我的批改,而且反复看好几遍。老师的教导对我受益匪浅。


        虽然苏培成先生是研究中文的,但是对俄文的造诣也不浅。俄文繁复的语法他很精通,中学时期我们学的俄语课文,苏老师都能朗朗上口。

十分遗憾,初中毕业后,没有机会和苏老师联系。最近在上网查询,发现苏培成老师1986年后发表的论文,出版的著作之题目洋洋洒洒列了好几页。从网上和同学那里得知,苏老师离开北京158中后,曾在北京师范学院分院做教师。1988年初调入北大中文系,主要从事现代汉语现代汉字的教学和研究。1994年评为教授,1999年退休。现任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



        苏老师的博学多才,对中国语言文字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先生在苏老师的著作《语言文字应用论集》的序言中是这样评价苏培成老师的:“苏先生以北京大学为根据地,经过半个世纪的步步上升,学习、研究、讲学、著作,对语言文字学作出了继往开来的重大贡献。例如,他的《二十世纪的现代汉字研究》是一本集大成的名著;他的《现代汉字学纲要》是一本权威性的大学课本。他在这样深厚的基础上编写出来的应用论著,对学校教学和个人自学最为有益。“


       今生有幸做苏老师的学生,聆听他的讲授,接受他对我的作文批改,领略他的授课风采,感受他的君子风范,实在是我的福气。


                                         

 二. 慷慨激越,才华横溢


        初中三年级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是陈漱渝老师。得到这个消息后,首先兴奋不已的是我的姐姐。她是北京女八中的学生。。陈老师少年得志,16岁考上天津南开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时刚刚20出头。他在学校做过一次范文宣讲,讲的是法国作家阿尔奉斯.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除了女同学们,教室里还坐满了其他老师,教务主任和校长。一堂课讲下来,老师和学生们皆泪流满面。陈老师动情的朗读了课文,准确地诠释了作者所描述的丧失国土,丧失用母语学习的师生们的悲哀。教室内无人不为之动容。陈老师因此在女八中的学生里名声大噪。


     

        新的学期开始后,我见到了高大魁梧,说一口湖南普通话的陈老师。名不虚传,陈老师的课每一堂都是那么精彩。显而易见,陈老师是有备而来。他对每一堂课,每一个学生都是呕心沥血,竭尽全力。除了学富五车,老师的激情特别有感染力。他在讲台上来回踱着步子,时而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时而慷慨激昂。他的眼镜上常常覆着一层粉笔末,因为太投入,完全忘记摘下来擦擦。记得最清楚的是陈老师讲鲁迅先生的杂文《友邦惊诧论》。当讲到鲁迅先生用的排比句式时,陈老师神情激越,大声疾呼:“不惊诧...,不惊诧...,就惊诧喽!“。只见他满面通红,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全班同学都静悄悄的,连最调皮捣蛋的学生都被老师的情绪感染着,为老师精彩的讲解吸引着。四十五年过去了,老师课堂上的风采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陈老师给我们讲鲁迅先生的小说《药》的时候,对国人的无知,麻木痛心疾首。讲到清朝末年革命志士被秘密杀害,刽子手和茶馆里的人津津乐道的谈论着杀人过程,以及驼背五爷那句迟了很久才反应过来的“疯了”,充分体现了陈老师对鲁迅先生要表达的意图全面的理解。从这篇短篇小说,老师进一步向我们介绍了鲁迅先生的身世。鲁迅先生早年赴日本学医,希望用现代医学救治像他父亲那样得不到现代医学治疗的国人。然而鲁迅先生最终决定改行写作和教学。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呐喊唤醒国人。这些从课文伸展而去的知识,让我们学到了许多教科书上没有的知识。这大概就是受教于名师的益处。


        有一年夏天我们去郊区学农。行前陈老师嘱咐一位因身体原因不能参加的同学在家好好念些书,不要虚度光阴。学农结束后,在课下听见老师与这位同学交谈。他们提到了托尔斯泰的名著《战争与和平》。当时我只读过《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第一次听说托尔斯泰的这部巨著。老师跟那位同学讨论着书中的细节,人物的命运,该书创作的背景。直到五年后我才找到这本书。看着上中下三部摞在一起的巨著,想想老师当年对此书的评价,了解,深深的体会到老师的学识渊博和强学博记。


        课下的陈老师和蔼可亲,常常跟学生们嘻嘻哈哈,完全没有架子。记得有一次,班上的几个女生跟老师开玩笑,把他的自行车钥匙藏了起来。大家让老师猜,谁藏了他的钥匙。老师在我们中间扫了一遍,开口说:“一定不是栗化平,她是个诚实可靠的好学生“。女同学们一起起着哄,但是她们说了什么,游戏是怎么结束的,我完全不记得。老师的话让我激动不已。


        ,因为我特别爱读书,而且饥不择食,能找到,借到的书都读,母亲觉得我一定是一个会出问题的的孩子。大概是担心我惹祸,如果她眼中的好学生几天没来找我,她就认为我做了什么离经叛道的事。久而久之,我对自己也产生了怀疑,失去了信心。老师轻言细语,漫不经心的一句话,让我认识到,自己是个诚实可靠的人。也许陈老师早就忘记了这件小事,但是这件事对我是何等重要啊。他让我对自己有了信心,对我日后的成长过程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


        记忆中陈老师的家庭负担很重。上有老母,下有幼子,陈师母的身体也不是很好。老师隔三差五的就要带母亲去看病。经济上也不宽裕。一年四季好像永远是那件洗的干干净净的罩衣,手中永远是呛人的劣质香烟。有一次午休时间去教研室找陈老师,看到他在地板上铺了小凉席,高大的身躯缩卷在那里。眉头紧锁,睡的正酣。心中突然感到酸楚。老师实在是太辛苦了。于是转身悄悄离去,让他好好休息。


        虽然生活负担重,但是陈老师在学生面前永远是兴高采烈,意气风发。每次学工学农劳动,老师都和我们一起劳动。而且总是捡最脏最累的活。看着老师身先士卒,汗流浃背的样子,我们怎么有理由偷懒呢。

陈老师领导下的初三一班是一个团结,和睦,有趣的集体。那一年,陈老师组织我们游颐和园两次。师生一同爬佛香阁,荡桨昆明湖,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升入高中后,其他班的同学都说,你们初三一班人才济济啊,你们班升高中的同学最多。这无疑与陈老师对我们付出的心血息息相关。



        2011年回国探亲,由班长张健文作东,有幸与陈老师共进午餐。几十年不见,老师的风采不减当年,风度翩翩,侃侃而谈。师生相聚,分外开心。大家兴奋地回忆着中学时期的趣事,共叙师生,同学,闺蜜的友情,居然忘记与老师合影留念,实在遗憾。老师送给我一本自己的回忆录《沙滩上的足迹》。细细读来,才知道老师一生坎坷。然而我记忆中的陈老师永远是乐观向上,激情四射。回想1972年,陈老师为了爱惜人才,不惜得罪当时的军管会,极力推荐王雄同学(国家级运动健将)进入高中学习。读了老师的自传才知道,,险些轻生。现在想想,老师为了自己学生的前途,不惜得罪当时的权贵需要怎样的勇气啊。看着老师在自传扉页上的题字:“化平小友惠存”,亲切之情油然而生。


        陈老师从青年时代就对鲁迅先生的作品做出过许多研究。1976年,他对鲁迅先生的研究成果得到了肯定。当年国家成立鲁迅研究所,陈老师是该所的创始人之一。之后他担任了鲁迅研究所副所长,鲁迅文学院院长。四十年来,陈漱渝老师对鲁迅的著作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著书立说,使更多的人对鲁迅先生有所了解,认识做出来非常大的贡献。他自己也成了国内外鲁迅文学研究首屈一指的大师。


        陈老师于我,不仅是良师。他使我建立了自信,使我认识到我是一个诚实的学生,不是问题少女。他对我的信任影响了我的一生。每次想到此,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老师,谢谢你。



《世界经典文学荟萃》海纳百川,荟萃精品,平台选编的作品具有多样性、独创性、丰富性和唯一性,文学类包含诗歌、散文、小说,游记,人物传记等,文化艺术类作品包含音乐歌词(词曲)相声,小品,绘画,书法,摄影等,无论形式,内容,思想,题材和体裁都不受局限,唯一要求----精品原创首发。

《世界经典文学荟萃》精选有正气、灵气、大气、接地气的文学艺术作品,它们绝不是昙花一现的哗众取宠之作,更不是千篇一律的摘抄之作,它们具有使命感和时代感,包含着强烈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汇入人文主义民主思想的先进思潮,体现当代和历史的时尚风范和精神理念,特别注重----文友德艺双馨。

《世界经典文学荟萃》

主编:玙璠(婉馨)

编委:微尘   靖凡  雪野   江南潜夫   玖月河    一线天(排名不分先后)

编辑:顺子  文娟   糖果

投稿邮箱 :2048671726@qq.com

微信号:winner5zhy19

【投稿须知】

1·本平台长期征集精品,诗歌,(古诗词和现代诗)散文,随笔,游记,小说,人物传记(优秀人才宣传),相声(文字版),小品(文字版),歌词,书法,绘画,摄影等不同题材的优秀作品。

2·投稿路径:邮箱2048671726@qq.com,稿件专投不易丢失,投稿时请注明文体类别【诗歌(古诗词和现代诗),散文,随笔,游记,小说,人物传记,相声,小品,歌词,书法,绘画,摄影等】,文责自负。

 3·欢迎原创首发,如果您的作品已被其他公众号平台声明过原创,请勿将已发表过的作品原原本本投过来,这是诚信问题,本平台注重文采,更看重文品人品,请勿剽窃他人稿件,这点很重要。

 4·本平台倡导精品风范,喜欢名家老将,欣赏文学新锐,尤其欢迎初出茅庐的新手(中小学生也可投稿),只要作品好就优先刊登,所有稿件投稿时采用“文本文档”(写字板格式),作品后附加个人简介或照片,附件发送,请勿一首诗一个文档。

5·投稿提醒:诗歌最好每次投稿3---5首可以体现您的风格,精简短诗为佳,当然精品长诗也不拒绝,无论什么体裁的作品,在投稿前请您最好自己校对好文稿,这样有助于作品推广,投稿时请加公众号平台和微信号:winner5zhy19以便文稿通联,发布后作品提醒和发放打赏稿费。

 6·【特别说明】作为主编,本人常年写作,深知写文之苦,从事文化艺术创作的艰辛,所以稿费比其他平台都要高。稿费说明:稿费来自作品赞赏,无赞赏无稿费。作品所得金额10元以上起(包括10元,10元以下不计)【百分之八十】为稿费发放给作者,剩下百分之二十作为平台运营经费及今后的出版活动。在此感谢广大文学艺术者和读者的支持和理解。 爱心说明,残疾人和年龄在八十周岁以上的老人(附证明)稿费赞赏额度为百分之九十(无赞赏无稿费)。

7·赞赏稿费结算规则:根据最新《微信平台运营规范》,更好地维护赞赏用户和平台运营,自2017年1月11月起,赞赏将调整为7天后结算,结算后的打赏不在另计,用于维护平台运营。

8·欢迎各路精英踊跃投稿,投稿后作者本人要自己积极转发自己的作品,以期更多文友和读者欣赏到您的作品。

稿件专投邮箱2048671726@qq.com  

《世界经典文学荟萃》2017年6月8日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