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2018年高考诗歌赏句题的精准指导与高效训练

2022-07-13 11:40:24


2017年8月专辑9月专辑已出,欢迎选用!高考第一品牌语文月刊代码46-88每月一本定价12元。其中每年8月作文专辑、9月试题分析专辑、12月分类练习专辑、4月AB卷二套题等为高考必备!咨询微信13602424805(手机)

====

诗歌赏句题的精准教学与高效训练

 惠州市实验中学语文组,钟辉勇


 

一、题型解读

古代诗词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尺幅之内,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而言在外。诗句在文中有文本义、语境义、引申义、言外义、艺术义、情感义。而赏析之要,赏句为妙。体现在高考试卷中,因此“赏句”是一种层次比较高的鉴赏,题型高频率出现。赏析诗句这种题型本身综合性很强,自由度也很大,它可以从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情感、思想等角度赏析有时也可以等同于词语赏析题分析表达技巧题句子情感分析题,但毕竟不能完全等同,有时又因赏析角度的不固定性,答题的自由度较大,同时难度也较大,因此很多学生面对此题型往往束手无策。解决之道要过三关,一关语言关,理解诗句读懂诗句,知道“写什么”“为什么写”,必须联系上下文,知人论世,整体观照,从而赏析出诗句的义、理;二关术语表达技巧关,知道“怎么写”;三关典型例题关,加强类题训练,看看类题,练练类题,读读类题,归纳总结。经过多轮高三教学,不断积累,收集整理不同年份全国各地的高考模考题,形成了以下解题策略及题目汇编,从提问形式、答题步骤、知识储备、高考典型例题、类题组合训练等依次展开,深入训练,是可以帮助师生达到精准教学高效突破题型的目的的。

 

二、提问方式

1XX句(联)妙在何处,请简要分析。

2、结合全诗,赏析XX句(联)的妙处

3、能否把XX句换成XX?你认为哪句更好?为什么?

4、(2017年)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5(2015·四川高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6(2015·全国卷Ⅱ)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

7(2013·辽宁高考)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提问变体:

1、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2、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或简析这句诗的作用和艺术效果。

3XX句对表情达意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2016·全国甲卷)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5(2014·广东高考)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三、答题步骤

赏析关键句“4步骤”

步骤一:理解句意

品读诗句,明确诗句内容。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既是赏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赏句的一个角度。关注两点,1.着眼全篇,理解诗句的表层义。回答此类题时,要着眼全篇,不能孤立地评析某一诗句;2.概括内容,分析诗句的深层意思。细读全篇之后,看这关键句写了什么内容。

步骤二:抓住突出的一点(写法或内容)简析。其中在写法上从以下方面考虑:

1.语言特点:句子倒装——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整齐的美;适当省略——韵味悠长;长于炼字——凝练的美。

2.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

3.结构特点:首句作用: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下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中间句的作用:承前启后。尾句作用: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表现情感;以景衬情,用什么景衬托什么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

步骤三:点出该句(联)所营造的意境、氛围、情感、艺术效果,而情感是重点。

步骤四:按题目的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答案。

【经典模板】

1.确立角度,说出术语观点。

2.具体分析,解说术语观点。

3.分析作用,点明作用效果。包括艺术效果、情感效果、氛围意境。

【答题总原则】

先列观点,其后分析;分点作答,序号表明;标点清晰,层次分明;语句流畅,语法规范。

 

四、备考方略

(一)答题思维方法归纳,可以依次从以下角度或顺序考虑:

明确必答思维角度:

1、从修辞角度赏析,2、从表现手法角度赏析,3、从描写方法角度赏析,4、从抒情手法角度赏析;

把握选答思维角度:

5、从语言锤炼角度赏析:炼字角度、诗眼、准确性、风格、特征,6、从情感角度赏析,7、从内容表达、意象选择、意境营造角度赏析。

8、从结构手法、构思角度赏析:

(二)知识储备

重点是“怎样写”方面:(能够说出以下角度)

1修辞手法:比喻、对偶、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互文、双关

2描写方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远景近景、仰视俯视、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五官感觉结合、声色结合、色彩组合(搭配)、点景面景、正面侧面、白描手法、细节描写、渲染、衬托;动态、静态;绘形、绘色、绘声;有时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也可用于描写。

3抒情方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事抒情(叙事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咏史抒情(借古讽今、托古寄慨)移情于物;效果上是能判断是哀景还是乐景,是否哀乐相衬)。

4表现手法:衬托、渲染、对比、细节描写、白描、叠词、象征、用典(点化)、联想想象(虚写)、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对面落笔(逆笔、主客倒置)、比兴、赋(铺排)、抑扬、通感、意象罗列、重章叠唱、借古讽今、点染、曲笔暗示、寄托、点化、以小见大、以景结情、以乐景衬哀情、点面结合、正侧结合、褒贬、夸饰夸张、含蓄(暗示)、对仗、赋比兴、韵脚。

5结构方法照应、起承转合、总分、线索,承上启下。

6创作方法: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7语言方面:语言锤炼、准确性、能指出语言特色和风格、诗眼、炼字。

8明确名句并进行赏析与背诵。

★评价诗歌语言特点及风格的术语如下:

①清新。②平淡。③绚丽。④明快。⑤含蓄。⑥简洁。⑦自然。8、工丽。9、直率。10、清幽。

★评价诗歌语言风格的术语:

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常见风格类型:1、雄浑,即雄浑刚健。2、豪放,即豪迈奔放★。3、沉郁,即沉郁顿挫★。4、悲慨,即悲壮慷慨★。5、俊爽,即英俊豪纵,飒爽流利。6、冲淡:即冲和淡泊,闲逸深远。7、旷达,即通脱豁达,潇洒飘逸。8、朴素自然★。9、婉约细腻★。10、含蓄委婉★。11、清新明丽★。12、幽默讽刺★。

此外,还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有节奏感、有音乐美、有艺术感染力。

 

五、[高考回顾,应用体验]

1.(2015·四川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

骆宾王

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

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

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

[自主尝试]

(请参考上面[备考方略],分条答题)

1)“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两句视听结合(表现手法)生动地描写了幽静空明的山中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悠闲惬意的自然生活的喜爱。(作用)

2衬托手法,这两句还用山谷的幽静、空旷,衬托风声格外之响与月色分外之浓,突出表现了山间空旷、静寂的美好景致。(作用)

3)动静结合。分析略

【翻译】

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落入重叠的山峰之中,我摆脱一天的公务的烦嚣,来到山家周围寻幽探胜,晚霞的余晖仿佛是点点滴滴的黄金,散落在幽暗的兰径、槐庭之中。空山静谷,寂寞无声,只有深深的月色伴随着阵阵山风。这美丽的景色顿时排遣了心中官场束缚之闷,真想辞去官职,归隐在这山林之中啊!

【注释】

1)少府,县尉的别称。宋马永卿《嫩真子》“县尉呼为少府者,古官名也。”(2)返照:落日。层岑:重迭的山。物外:超脱于世事之外。这里指摆脱公务的烦嚣。招寻。犹寻幽探胜。(3幽佩:昏暗的佩饰。指临晚光线暗淡。槐庭:指大片的槐树林。暗金,晚霞的落辉。(4)樊笼累,官务的拖累。樊笼,本谓关鸟兽的笼子,此处比喻官场的束缚。松桂心;退隐之心。松桂。松树和桂树,代山林,隐含离洁坚贞之意。

2、(2017年全国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

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吧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试题下发后,考生奋笔疾书,纸上答题发出一片沙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桑叶的声音,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士子们奋笔疾书、紧张严肃的场景,显示出考生的才华横溢,答题速度快,表达了诗人的惜才爱才赞才之情。

【译文】

贡院里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阔的庭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古诗百科)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中分等授予官职,依赖着执政大臣。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病心神已尽,选拔超群的英才,全仗诸位来识别辨明。

 

六、类题训练——高效突破

1【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①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①紫薇: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经登临浮云楼赋诗。

15.前人认为上片结尾三句“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是“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5.这三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塞鸿、岸柳、纷絮等意象来抒发离愁别恨,尤其是“柳”谐“留”音,见柳思人,以此表达惜别怀远之情。②对比手法,离人似高飞的鸿雁,一去无踪,而最能牵动人们离愁别绪的岸柳却一眼望不到头,“塞鸿难问”与“岸柳何穷”构成对比,使离别的愁绪表达得更加深切。③比喻修辞,“愁思”本为无形的东西,作者以“纷絮”喻别愁,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思化为有形之物,将愁思之多而纷乱表现得淋漓尽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译文:

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诗篇。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怅,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注释:

①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浮云楼,即浮云寺楼。②霭霭:唐代中书省曾称紫薇省,故在中书省任官者可称薇郎。此处指杜牧,杜牧曾任中书舍人,故称。③紫微:星名,位于北斗东北,古人认为是天帝之座。④平楚:登高望远,大树林处树梢齐平,称平楚。也可代指平坦的原野。⑤带雨: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2【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次韵送张山人①归彭城

苏轼

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

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雪中乘兴②真聊尔③,春尽思归却罢休。

何日五湖従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

【注】①张山人:即张天骥,北宋时彭城(现徐州)云龙山的一位隐士,苏轼的好友。②雪中乘兴:指王子猷雪夜访戴逵兴尽而返的故事。③聊尔:姑且如此。

8.请指出颔联的巧妙之处,并简要赏析。(6)

【答案】

8、(1用词巧妙。“洗”“供”分别写出了水的澄澈和山的隽美,“禅心”乃水洗出,“诗笔”因山供给,新奇而有韵味。

2构思巧妙。上句说水洗出禅心,连眼睛都变得纯净了,有层进意味;下句说山给自己赋诗赞美的冲动,却又为自己不能像朋友一样尽情游历山水而发愁,有转折意味。

3手法巧妙。上句以实写虚,借水的澄澈写出内心的纯净通明;下句运用拟人手法,山色秀美,为诗人提供写诗的欲望和冲动。

[6分。任答两点即可,每点3分。构思巧妙,若答“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和后面的‘总眉愁’构成先扬后抑的关系”或者“侧面表现山水之美”,分析合理亦可。手法巧妙,若只答对偶,只给1分。若有其他答法,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曲子,完成56题。

人月圆•春日次韵

张可九

罗衣还怯东风瘦,不似少年游。匆匆尘世,看看镜里,白了人头。

片时春梦,十年往事,一点诗愁。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①。

[]①燕子楼:在今江苏徐州市。

6.请赏析“海棠开后,梨花暮雨,燕子空楼”。(5分)

【答案】

6.(5分)海棠花开过后,梨花也已凋残,迷蒙细雨中,燕子楼人去楼空。(1分)(1渲染,通过对海棠、梨花、细雨、燕子等景物的描写,渲染晚春残败、迷蒙、凄凉的气氛(2分);(2以景结情(以景衬情,写景烘托感情)(2分),抒发作者面对晚春的伤感和物是人非的感叹。(2分)最多得5分。

4【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闻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5.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6分)

【答案】

15.①烘托手法或侧面描写。(2分)“露湿丛兰月满庭”通过描写月光满庭、露湿丛兰的寂静,烘托出听众沉浸在音乐中不愿抽离的情形,从侧面突出了琴声的魅力和演奏者技艺的高超。(1分)

以景结情或寓情于景。2分)月光铺满了庭院,院中一丛丛的兰花都被露水打湿,含蓄地表现了诗人惆怅之情,韵味悠长,意犹未尽。(1分)

 

5【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15.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6分)

【答案】

15.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每条3分,任选两条作答。】

译文:

月光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天空中有几丝淡淡的云彩。白色的马儿此时尚气宇昂扬,我却不胜酒力,在河边下马,等不及解下马鞍,就想倒在这芳草中睡一觉。

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注释:

⑴西江月:词牌名。⑵蕲水:水名,流经湖北蕲春县境,在黄州附近。⑶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⑷层霄:弥漫的云气。⑸障泥:马鞯,垂于马两旁以挡泥土。玉骢:良马。骄:壮健的样子。⑹可惜:可爱。⑺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⑻杜宇:杜鹃鸟

6【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咸阳怀古

刘沧

经过此地无穷事,一望凄然感废兴。

渭水故都秦二世,咸原秋草汉诸陵。

天空绝塞闻边雁,叶尽孤村见夜灯。

风景苍苍多少恨,寒山半出白云层。

9.结合全诗,简要说明尾联的运笔之妙。(6分)

【答案】

9.(1)此联写景,但景语即情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无尽的风景里,蕴含着人们多少埋怨与遗憾;唯有寒山高耸,一半笼罩于白云之中。(2分)

2联想,“苍苍”,勾起人们关于《诗经》名句“蒹葭苍苍”的联想,意境深邃

3结构照应,尾联“多少恨”与首联“无穷事”“感废兴”巧妙呼应,“恨”的是“废兴”,即对秦、汉朝代更替感慨万千,点了题目中“怀古”之意。(3分)(意思对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要求说明“运笔之妙”,考生作答时务必聚焦尾联内容、行文结构、手法运用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具体解读。)

7【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更漏子

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9赏析诗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的妙处。(6分)

【答案】

9.“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1听觉写景从写景方法上看,从听觉写三更雨滴到明,主人公听了一夜的雨声,定是整夜未成眠,可见离情之深,夜雨不像是落在梧桐叶上,倒更像是滴滴砸碎在人的心里。(2叠词手法叶叶”“声声的词语叠用,把”“从声音的角度具象化,作者以叠字的方式将声音拉长,从而实现雨声由夜至晓的绵延。(3用词贴切准确从词语锤炼上说,一个字,不仅写出了台阶的无声,也说明了女主人公内心的空虚和寂寞。

译文:

玉炉散发着炉香烟,红色的蜡烛滴着烛泪,摇曳的光影映照出华丽屋宇的凄迷。她的蛾眉颜色已褪,鬓发也已零乱,漫漫长夜无法安眠,只觉枕被一片寒凉。

窗外的梧桐树,正淋着三更的冷雨,也不管屋内的她正为别离伤心。一滴一滴的雨点,正凄厉地敲打着一叶一叶的梧桐,滴落在无人的石阶上,一直到天明。

注释:

⑴更漏子:词牌名。它类似渊源于欧洲中世纪骑士文学的《小夜曲》,歌唱的是午夜情事。⑵画堂:华丽的内室。⑶鬓(bìn)云:鬓发如云。⑷衾(qīn):被子。⑸梧桐:落叶乔木,古人以为是凤凰栖止之木。⑹不道:不管、不理会的意思。

8【类题训练】

2011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

【答案】

1(从写景方法上看)声色结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

(从表现手法上看)抑扬手法,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山中有一股泉水,向别人询问这股泉水叫什么名字,却没有人知道。天空倒映在泉水面上,整个地面的颜色和天空的颜色是一样的,泉水从高高的山崖上飞流直下如雨声作响。

这股泉水自高山流出,涨满了一条条山涧和小溪,分出的支流也注满了一个个小池塘。这股泉水的清静和淡泊没有人看见,但不论怎样,这股泉水年复一年地依旧是那么清澈。

注释:

⑴借问:犹询问。古诗中常见的假设性问语。⑵飞空:飞入空中。⑶深涧:两山中间很深的水。⑷恬澹:同“恬淡”。清静淡泊。汉王符《潜夫论·劝将》:“太古之民,淳厚敦朴,上圣抚之,恬澹无为。”

9【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这首诗的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结合诗歌内容对此联作简要的赏析。

【答案】

1)(内容上)写出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景色。(2)(情感上)反映作者观赏景物的欣悦。(3)(效果上)揭示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够引发广泛丰富的联想。(4)(修辞上)对仗自然、工整。(答出三点即可分,每点2分)

注释:

选自《剑南诗稿》。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①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②足鸡豚(tú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③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④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⑤箫鼓:吹箫打鼓。⑥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⑦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⑧若许:如果这样。⑨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⑩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

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

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

10【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槛敞,无村眺望赊。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水槛:江边的栏杆,可供垂钓、眺望。在杜甫成都草堂附近。赊:远。

【题目】这首诗的第五、六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南宋叶梦得《石林诗话》称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请你谈谈这两句诗的“妙”处,并结合全诗说说作者作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答案】

这两句诗,写细雨轻洒,鱼儿嬉戏于水面;微风吹拂,燕子斜掠过天空。(若雨猛,则鱼潜水底;风急,则燕子不能禁受)(步骤一)“出”,写鱼儿的欢欣,“斜”,写燕子的轻盈。诗人观察细致入微,遣词自然平易而又精巧生动。(步骤二)诗歌描绘草堂的自然环境,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和优游闲适的心情。(步骤三)

译文:

草堂远离喧闹的成都,庭院开阔宽敞,四周没有村落,放眼一望无边。碧澄江水,几乎淹没两岸;葱茏树木,黄昏盛开鲜花。细雨蒙蒙,鱼儿欢快地跃出水面;微风习习,燕子倾斜着掠过天空。城里拥挤着十万人家,熙熙攘攘;这里却只有两三灯火,清闲自在。蜀地四川的天气常常在夜里下雨,在水边的栏杆旁已能看到天色转晴。花叶被雨水淋得湿润,树林里密密麻麻地布满水洼,我的衣服和枕席也干了。我不能承受现在的体弱多病,又哪里还看重功利与浮名。慢慢地倒酒来饮,我凭借它来陪伴我的余生。

注释:

⑴水槛(jiàn):指水亭之槛,可以凭槛眺望,舒畅身心。⑵去郭轩楹敞:去郭,远离城郭。轩楹:指草堂的建筑物。轩,长廊;楹(yíng),柱子。敞,开朗。⑶无村眺望赊:因附近无村庄遮蔽,故可远望。赊(shē):长,远。⑷澄江平少岸:澄清的江水高与岸平,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⑸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将“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照,见得此地非常清幽。城中,指成都。⑹蜀天:蜀中雅州,常多阴雨,号曰漏天。⑺槛:栏杆。⑻祗(zhī):恭敬。⑼尚:崇尚,注重。浮名:虚名。⑽涓涓:细水缓流的样子。

11【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碛中作

岑参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莽莽绝人烟。

1)本诗首句历来为诗家称赞,请予以简要点评。

2)本诗收束句以景结情,请赏析其中的妙处。

【答案】

1语言雄浑壮阔首句奠定了全诗雄浑的基调。此句从空间落笔,气象壮阔。“走马”疾行,显示行军紧张;“西来”,点明了行进方向;“欲到天”,既写出了边塞离家之远,又展现了西北高原野旷天低的气势。

2以景结情。收束句融情入景,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明月照耀,荒凉大漠无际无涯又朦胧隐约;苍凉景色与作者从军边塞的壮志豪情融为一体。

注释:

⑴碛(qì):沙漠。⑵走:骑。⑶辞:告别,离开。⑷两回圆:表示两个月。⑸平沙:广阔的沙漠。⑹绝:没有。

译文:

骑马西行几乎来到天边,离开家乡将近两月。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中,我今夜又该在哪里住宿呢?

12【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8——9题。(11分)

登原州城①呈张贲从事

魏野

异乡何处最牵愁?独上边城城上楼。

日暮北来惟有雁,地寒西去更无州。

数声塞角高还咽,一派泾河冻不流。

君作贫官我为客,此中离恨共难收。

【注】①原州城,即今宁夏固原,属当时的边疆地区。

8.这首诗的颈联写得很好,请简要赏析。(5分)

【答案】

8.1颈联写景,远景近景结合,视听结合,诗人站在高楼上,耳边传来几声时而高昂时而呜咽的号角声,放眼望见早已结冻、不再流淌的泾河。(2分)(2动静结合,传神地描绘出苍凉萧瑟的边塞风光(2分),自然地流露出凄凉哀愁的情感(1分)。

【题解】

本诗抒写羁旅客愁。首联以问句呼起,点明忧愁因独上边城城楼望远,但见满目荒寒引起。颔联渲染原州冷落萧条的景象,“地寒西去更无州”句,极言置身于无尽头的孤寂之感,使人惊心动魄。颈联由听觉感受和视觉感受,衬托出诗人心境的悲凉。,写出友人为异乡贫官而自身为客,离恨均难收拾的情状。全诗写景高远开阔,情调苍凉凄楚,与其大多数诗作的闲淡风格殊不相同。

【注释】

①原州:辖今甘东宁南交界处,州治临泾(今甘肃镇原)。张贵:别本一作张贲。从事:州郡长官的佐吏。②暮句:唐岑参《首秋轮台》诗:“秋来唯有雁”,此化用其意。③塞角:边塞上报时的号角。④泾河:即泾水,北源出甘肃平凉,南源出甘肃华亭,东南流入渭水。

【译文】

处身在异乡,什么地方最能引发忧愁?那就是独自望远,登上这边城的城楼。暮色渐渐降临,昏黄中只见北来雁飞向南走,地域荒凉寒冷,往西去更没有郡州。听几声塞上号角,时而高越时而低咽响在楼头,一条辽远的泾河,冻成冰再不能东流。你作异乡贫穷的小官,我在异乡客居滞留,此中的离愁别恨,一样都悠长难收。

13【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烛影摇红·题安陆浮云楼

廖世美

霭霭春空,画楼森耸凌云渚。紫薇①登览最关情,绝妙夸能赋。惆怅相思迟暮,记当日、朱阑共语。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断肠何必更残阳,极目伤平楚。晚霁波声带雨,悄无人、舟横野渡。数峰江上,芳草天涯,参差烟树。

[]①紫薇:指唐代诗人杜牧,他曾经登临浮云楼赋诗。

15.前人认为上片结尾三句“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是“神来之笔”,请对此作简要赏析。(6分)

【答案】

15.这三句融情于景情景交融,借塞鸿、岸柳、纷絮等意象来抒发离愁别恨,尤其是“柳”谐“留”音,见柳思人,以此表达惜别怀远之情。②对比,离人似高飞的鸿雁,一去无踪,而最能牵动人们离愁别绪的岸柳却一眼望不到头,“塞鸿难问”与“岸柳何穷”构成对比,使离别的愁绪表达得更加深切。③比喻,“愁思”本为无形的东西,作者以“纷絮”喻别愁,以实写虚,将抽象的愁思化为有形之物,将愁思之多而纷乱表现得淋漓尽致。(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译文:

薄雾茫茫,画楼高耸入云。昔年的紫薇郎曾将此楼登临。面对眼前的景物,他大发感慨,写下动人的诗篇。日暮时分,景象令人相思惆怅,记得那时我和她一起私语,多少幸福?不想她一去便没有消息,望断天涯也难有消息。只有岸边的柳树成林,使我的离愁仿佛飞絮,飞舞一片。节气催绕着年光流转,往日楼下的河水,如今不知流向哪里才停?并非日暮斜阳时才令人伤魂,看见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同样让人极为伤心。晚来天气初晴,水波声中似乎还带着雨声。江上静悄无声息,只有一条小舟,在野外的渡口处静静地停放着。江边远处有几座墨色的山峰。天边烟雾茫茫,几棵高矮不齐的树木立着。

注释:

①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浮云楼,即浮云寺楼。②霭霭:唐代中书省曾称紫薇省,故在中书省任官者可称薇郎。此处指杜牧,杜牧曾任中书舍人,故称。③紫微:星名,位于北斗东北,古人认为是天帝之座。④平楚:登高望远,大树林处树梢齐平,称平楚。也可代指平坦的原野。⑤带雨: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4【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2)文字以少胜多,用一字而神态毕现,境界全出,叫炼字;使思想出众,句意警人,叫炼意。古人评诗,有“炼字不如炼意”的说法。请选出词中炼字或炼意的一个例子并作简析。

【答案】

2①用词准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中的“残”“细”可谓炼字精品,既写出了时令特点,又把满眼春光写得凄楚动人。②比喻。“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变成了具体的形象,让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长、时间变久而产生的离愁;③叠词。“寸寸柔肠,盈盈粉泪”,用叠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对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离愁无限;④对比衬托。“平芜近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对比、衬托手法,写出春山已远,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将情景融为一体,景在想象中扩大了范围,情也在想象中增加了容量,层层深入,增加了情感的震撼力量。

译文:

客舍前的梅花已经凋残,溪桥旁新生细柳轻垂,春风踏芳草远行人跃马扬鞭。走得越远离愁越没有穷尽,像那迢迢不断的春江之水。

寸寸柔肠痛断,行行盈淌粉泪,不要登高楼望远把栏杆凭倚。平坦的草地尽头就是重重春山,行人还在那重重春山之外。

注释:

⑴候馆:迎宾候客之馆舍。《周礼·地官·遗人》:“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⑵草薰:小草散发的清香。薰,香气侵袭。征辔(pèi):行人坐骑的缰绳。辔,缰绳。此句化用南朝梁江淹《别赋》“闺中风暖,陌上草薰”而成。⑶迢迢:形容遥远的样子。⑷寸寸柔肠:柔肠寸断,形容愁苦到极点。⑸盈盈:泪水充溢眼眶之状。粉泪:泪水流到脸上,与粉妆和在一起。⑹危阑:也作“危栏”,高楼上的栏杆。⑺平芜:平坦地向前延伸的草地。芜,草地。

15【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客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15.请联系全词,简要赏析名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6分)

【答案】

15.①内容上,词人认识到,人生自有一些痴情存在,这种遗憾原与风月等自然景物无关;(2分)②表达技巧上,这两句使用直抒胸臆和借代的手法,把对眼前离别的感受上升到对整个人生的认识,将情趣和理趣统一起来;(2分)③结构上,承接前二句,也为下阕由深重的离愁转入乐观的虚设作好了铺垫。(2分)(意思对即可)

译文:

樽前拟把归期说定,一杯心切情切,欲说时佳人无语滴泪,如春风妩媚的娇容,先自凄哀低咽。啊,人生自是有情,情到深处痴绝,这凄凄别恨不关涉——楼头的清风,中天的明月。

饯别的酒宴前,莫再演唱新的一阕,清歌一曲,已让人愁肠寸寸郁结。啊,此时只需要把满城牡丹看尽,你与我同游相携,这样才会——少些滞重的伤感,淡然无憾地与归去的春风辞别。

注释:

①尊前:即樽前,饯行的酒席前。②春容:如春风妩媚的颜容。此指别离的佳人。③离歌:指饯别宴前唱的流行的送别曲。④翻新阕:按旧曲填新词。白居易《杨柳枝》:“古歌旧曲君莫听,听取新翻杨柳枝。”阙,乐曲终止。⑤洛阳花:洛阳盛产牡丹,欧阳修有《洛阳牡丹记》。

16【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祢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祢,祢衡,有辩才,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案】

①结构上首联点题:“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柳条春”暗含送别之意,切合标题中的“送归”。②情感内涵丰富:“怜”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况复”递进一层,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怜惜。(意思相近即可)

译文:

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客游京城黄金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白发添新。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妇人。深知你祢衡却没能推荐,惭愧我空作一名献纳之臣。

注释:

⑴丘为:嘉兴人,屡试不第,归山读书数年,天宝初中进士,官至太子右庶子,九十六岁卒。落第:考试落榜。江东:长江以东的地方,指吴越一带,丘为家在嘉兴,属越地。⑵不得意:不如意;不得志;不称心。《公羊传·庄公六年》:“得意致会,不得意致伐。”此指科举落第。⑶况复:何况,况且。《陈书·江总传》:“况复才未半古,尸素若兹。”⑷为客:作客他乡。黄金尽:用苏秦典故。《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这里指盘缠花光。⑸还家:回家。唐韩愈《送进士刘师服东归》诗:“还家虽阙短,指日亲晨飧。”⑹五湖:这里特指太湖,代指丘为的家乡。三亩宅:《淮南子·原道训》:“任一人之能,不足以治三亩之宅也。”后以“三亩宅”指栖身之地。宅:一作“地”。⑺祢(mí):祢衡,东汉人,有才辩,与孔融友善,孔融曾上表推荐他。此处借指丘为。一作“尔”。⑻为:一作“称”。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是诗人的自指,王维当时任右拾遗。献纳:把意见或人才献给皇帝以备采纳。

17【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昼眠呈梦锡

孔平仲

百忙之际一闲身,更有高眠可诧君。春入四支浓似酒,风吹孤梦乱如云。

诸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

请结合全诗赏析“落花帘外自纷纷”一句。

【答案】

1)内容上写诗人昼眠后徐步出门,这才发现天色已近傍晚,风儿正吹着落花,满院飘洒。(2)以景结情。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昼眠后的诗人怡然自得地欣赏着这黄昏时节的景色,表面上悠闲自在,实则从诗人对“自纷纷”的落花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无可奈何的情绪,这样来写,含蓄隽永,余味无穷。

18【类题训练】

2005年盐城市中考试题】

阅读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回答问题。(3)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简短赏析。(2)

【答案】

1)近景远景结合。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

2)对仗。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

3)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19【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李处士故居

王建①

露浓烟重草萋萋,树映阑干柳拂堤。一院落花无客醉,半窗残月有莺啼。

芳筵想像情难尽,故榭荒凉路欲迷。风景宛然人自改,却经门外马频嘶。

注:①王建(约767--830年),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享年约六十七岁。家贫,“从军走马十三年”,居乡则“终日忧衣食”,四十岁以后,“白发初为吏”,沉沦于下僚,任县丞、司马之类,世称王司马。他写了大量的乐府,同情百姓疾苦,与张籍齐名。

9.金人瑞评此诗云:“三四句逐字皆人手边笔底寻常之字,而合来便成先生妙诗。”请指出此诗颔联妙在哪里,并简要赏析。(6分)

【答案】

9.此诗颔联选景、遣词皆为常见,组合起来却妙趣横生。

其巧妙之处如下:①构思巧妙。此二句妙在前四字为一层意思,后三字为一层意思,加上“无”与“有”为反对,虚实相生,组合巧妙,突出故居之寂寞、处士之孤独。②用词巧妙。“落花”用“一院”来修饰,“残月”从“半窗”而窥得,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20【类题训练】

(2011·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咏山泉(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4

【答案】

1声色结合。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2抑扬手法。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作了铺垫。

21【类题训练】

2012年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

【答案】

拟人修辞。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②用词精炼准确。“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译文:

多少年来,鞍马劳顿,被困于尘埃之中,尘世污浊,我的呼吸都有些不畅了。还好有青山在,它稳健、挺拔、耸立,它披一身青翠,迎接清风雨露,送走晚霞明月。青山的豁达,让我也有了驰骋的胸怀。

天色渐晚,北风萧萧,吹走一片云雨,此时,晴空一碧,几座山峰就从云后面走出来了,原来它们是那么的清瘦挺拔、不染一丝尘埃。

注释:

(1)嵩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市西北,五岳中的中岳。(2)鞍马困:鞍马劳顿,指辛苦奔走于道路。(3)豁我怀:使我开怀。豁,舒展。

22【类题训练】

2012年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望江南

[]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台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重。(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①玉花:喻雪花。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

【答案】

 “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3【类题训练】

江阴浮远堂

宋·戴复古

横冈下瞰大江流,浮远堂前万里愁。

最苦无山遮望眼,淮南极目尽神州。

【注】1戴复古为南宋后期诗人。2江阴:今属江苏。3浮远堂: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

问:前人认为,“最苦无山遮望眼”在本诗中最具表现力,你对此有何看法?请做简要分析。

【答案】

确实最具表现力。(1感情深沉。这首诗与作者登江阴浮远堂遥望中原时,因国土沦丧而产生的忧愁和痛苦;(2用词准确。一个“苦”字写出了诗人对中原望之不忍,又不能不望的矛盾心理;这种一反常人登高时希望极目远眺的惯常心理,在写法上别出心裁;充分表达了国耻不报、国土不归的极度悲愤之情。

注释:

⑴江阴:今属江苏。浮远堂:堂名浮远,取苏轼《同王胜之游蒋山》诗中“江远欲浮天”意。堂北临大江,南望城市,为登临胜地。⑵横冈:指浮远堂所在的君山。一名瞰江山,突起平野,俯视长江。瞰:向下看,俯视。⑶淮南:指今江苏、安徽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之地。南宋与金议和,划淮为界。故由长江南岸的江阴北望中原,要从淮南看过去。极目:穷尽眼力。神州:指全国。

译文:

我登上横冈,俯视着大江东流;我站在浮远堂前,纵目万里,满怀着无尽忧愁。最使我痛苦的是眼前没有一座山来遮断我的视线;淮南大地,一望无边,都是中原神州。

24.【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滕王阁

【宋】王安国

滕王/平昔//追游,高阁/依然//碧流。

胜地/几经/兴废/事,夕阳/偏照/古今/愁。

城中/树密/千家/市,天际/人归/一叶/舟。

极目/沧波//不尽,西山/重叠/乱云/浮。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答案】

联从空间着眼,写高阁所在的地理形胜和周围风光。上句写城市,人烟稠密,市街繁荣,是商贾荟萃之所。下句写赣江江水。②上句是近景,下句是远景,“树密”、“千家”,给人以繁荣之感;“天际”、“一叶”,具有淡远闲静之趣。③对比、衬映,一静一喧,一疏一密,相互对照,写出了滕王阁背城面江的独特风光。

25.【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舍弟/宗一

【唐】柳宗元

零落/残魂//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云似墨,洞庭/春尽//如天。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树烟。

赏析诗歌的颈联的艺术特点。

答案:①虚实结合;“桂岭瘴来云似墨”,实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洞庭春尽水如天”是虚写,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山川阻隔,相见很难了。②对比,自己所处环境险恶景色昏暗,兄弟宗一所去之地景色明丽博大。

译文:

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

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

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欣闻洞庭春色好,水天浩淼伴前程。

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注释:

⑴宗一:柳宗元从弟,生平事迹不详。⑵零落:本指花、叶凋零飘落,此处用以自比遭贬漂泊。黯然:形容别时心绪暗淡伤感。⑶双:指宗元和宗一。越江:唐汝询《唐诗解》卷四十四:“越江,未详所指,疑即柳州诸江也。按柳州乃百越地。”即粤江,这里指柳江。⑷去国:离开国都长安。六千里:《通典·州郡十四》:“(柳州)去西京五千二百七十里。”极言贬所离京城之远。⑸万死:指历经无数次艰难险阻。投荒:贬逐到偏僻边远的地区。⑹桂岭:五岭之一,在今广西贺县东北,山多桂树,故名。柳州在桂岭南。这里泛指柳州附近的山岭。《元和郡县志》卷三十七《岭南道贺州》载有桂岭县:“桂岭在县东十五里。”瘴(zhàng):旧指热带山林中的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这里指分别时柳州的景色。⑺荆、郢(yǐng):古楚都,今湖北江陵西北。《百家注柳集》引孙汝听曰:“荆、郢,宗一将游之处。”何焯《义门读书记》曰:“《韩非子》:张敏与高惠二人为友,每相思不得相见,敏便于梦中往寻。但行至半路即迷。落句正用其意。”

26【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双调·折桂令

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②乌纱。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③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

人老去西风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九日:又称“重九”,即我国传统的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张可久:曾任典史等小吏,一生怀才不遇,时官时隐,仕途上很不得意,平生好遨游,足迹遍江南各地,晚年居杭州。此为张可久晚年之作。①九口: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②强整:勉强整理。③翠袖:和下文的“玉手”皆指歌女。

1.简析“倦客思家”的原因.3分)

2.赏析“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4分)

参考答案

1.①重阳佳节,思念亲人;②见大雁南归,触景生情;③仕途坎坷失意,对仕途产生倦意;④人已年老,有落叶归根之意。(评分标准:共3分。每点1分,答出任意3点得满分。)

2.寓情于景(或以景结情),这是景语,又是情语,通过斜阳与寒鸦营造了凄凉的氛围;用词贴切准确,又以“一抹”修饰“斜阳”,以“数点”修饰“寒鸦”,更增添景物冷落之感。在这凄凉与冷落之景中,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

评分标准:共4分。答出手法1分,答出斜阳、寒鸦营造的意境1分,抓住修饰语“一抹” 和“数点”分析1分,点明情感1分。

 



本文由语文月刊公众号ID:yuwenyuekan 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