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物流信息联盟

【装备】人手一个大炸逼!解读二战德国反手雷!

2021-12-27 13:46:50

前言:反手榴弹,顾名思义,就是一种用于攻击和装甲车辆的手榴弹。自打出现,步兵用也随之出现,这两个冤家一直斗了N年也没分出胜负来。早期的步兵用反很简单,反步枪、反地雷和反手榴弹等,最简陋的还有炸药包。当然,最方便携带的还是反手榴弹,毕竟这玩意体积小,方便携带,也不占编制,于是乎便成了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


最早的反手榴弹诞生在德国,不过这个手榴弹是半路出家的——不是专门研制的,而是用六枚将手柄拆下来的24式手榴弹的弹头绑在1枚没有拆手柄的手榴弹上,组合成集束手榴弹。不过当时的装甲普遍都不厚,这玩意还能凑合着用。

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进步,用集束手榴弹来对付已经渐渐显得力不从心了。再说集束手榴弹那个重量实在是太大,投掷者至少要有运动员的身板,否则光是爆炸后产生的冲击波和破片都能把投掷者给一起报销了。

二战德国的反手雷

二战是反手榴弹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的反手榴弹种类繁多,性能也颇为优异,德国、日本英国、苏联等都开发出许多不同类型的反手榴弹。


话说这德国人还真是挺有创意的,他们发现装甲会被磁铁吸附(废话,连小朋友都知道),于是冒出了用带磁铁的反手榴弹去对付的想法。

以德国人的工业实力,这个目标很容易就实现了。于是,PzHM 3磁性反手榴弹便诞生了,此物酷似酒瓶子,在底座上装有强力磁铁。使用前将手榴弹吸附在目标之上,然后拉开拉发引信,延期一定时间后就爆炸摧毁。

不过PzHM 3磁性反手榴弹在实战中也暴露出了固有的缺点,首先,磁铁的磁性不够,要是一颠簸,手榴弹很容易脱落。其次,威力稍小了点,对付装有厚重装甲的不够给力。

德国人随后改进了这种手榴弹,加大磁铁吸力和战斗部威力后,称为PzHM 4反手榴弹。这两种手榴弹都在1942年装备德军。


不过,矛和盾的斗争总是在不断升级的,随着装甲厚度的增加,PzHM 3和PzHM 4反手榴弹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

于是德国人又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反手榴弹——HHL-3磁性反手榴弹。


HHL-3磁性反手榴弹长得跟个漏斗似地,最小的部分是手柄,手柄内装有摩擦发火引信和,中间的部分是890g炸药和药形罩,一旦爆炸,足以击穿140mm厚的装甲,对当时的绝大部分都是致命的。手榴弹的最下端是个六边形的底座,底座上用螺钉固定有三组强力磁铁,以来吸附在装甲上。


使用方法与前两种手榴弹相似:利用地形接近敌方,然后将手榴弹吸附在要害部位的装甲上,拉开引信后士兵迅速脱离,随即手榴弹爆炸。这种磁性反手榴弹的优点是可以选择性的对较为薄弱的地方下手,比起投掷式反手榴弹要精准,但是士兵必须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冲过去,如果敌方的步兵配合较好的话,反兵估计没机会活着接近。


后期德国还对这种手榴弹进行过改进,装药量增加到1.09kg,并改进了其药型罩,使穿甲厚度增加到180mm,德军共装备了五十余万枚。


由于磁性反手榴弹有必须接近才能使用的缺点,德国也开发出碰炸型反手榴弹用来补充其不足,PWM反手榴弹就是典型的代表。


PWM反手榴弹是一种比较经典的碰炸型反手榴弹,其结构后来也被其他国家所借鉴,如苏制的反手榴弹。该弹外形酷似一个拉长的三角烧瓶,头部的半圆形风帽保证了投掷方向的准确性,而手柄上有一个伞形的稳定尾翼,进一步保证了其飞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PWM反手榴弹结构相对简单,头部是装药和药型罩,而手柄内则装有碰炸引信。使用前将保险帽取出,随即伞形的稳定尾翼张开,同时解除了对击针的限制。当手榴弹撞击目标后,在惯性的作用下击针向前挤压隔离簧,随即打击火帽并引爆和炸药杀伤目标。


PWM反手榴弹对投掷者的专业技能也就是投掷的精度有较高的要求,加上由于人的体能有限,弹药质量不能过大,导致其威力略嫌不足,主要作为磁性反手榴弹的补充。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北京物流信息联盟